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7篇 |
免费 | 154篇 |
国内免费 | 7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9篇 |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122篇 |
口腔科学 | 253篇 |
临床医学 | 176篇 |
内科学 | 161篇 |
皮肤病学 | 25篇 |
神经病学 | 33篇 |
特种医学 | 42篇 |
外科学 | 208篇 |
综合类 | 456篇 |
预防医学 | 117篇 |
眼科学 | 22篇 |
药学 | 260篇 |
中国医学 | 147篇 |
肿瘤学 | 1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178篇 |
2013年 | 142篇 |
2012年 | 253篇 |
2011年 | 233篇 |
2010年 | 194篇 |
2009年 | 184篇 |
2008年 | 127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成人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矫治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成人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行6例,38、48发育良好,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后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掩饰治疗。对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H角平均增大2.8°,UM—PP平均增加1.47mm,LM—MP平均减小1.11mm,SN—OP平均减小1.5°,下颌磨牙平均远中移动2.87mm,前牙反[牙合]均得到纠正,后牙建说了正常的咬合关系、结论成人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通过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的掩饰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特点.方法 20例经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析其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评价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总结传动矫正技术的特点.结果 与矫治前对比,矫治患者侧貌和咬合关系有明显改观.矫治后的Wits值由(-2.45±1.78) mm改善为(-1.13±0.92)mm,ANB角由(-1.25±1.63)°增大为(0.78±2.79)°,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患者上、下唇突点到SnPg’平面的距离之差由(-3.38±1.48)mm变为(2.09±1.55) mm,面型角由(2.75±1.47)°变为(7.51±1.87)°,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动直丝弓技术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评估正颌手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时软硬组织变化及其与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2011年在锦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28 例,进行术前术后头影测量,以及翻译后的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OHIP)问卷调查,每份问卷包括14项,分别对功能、身体、心理及社会影响进行评估。结果 手术前后鼻唇角与颏唇角的变化与OH-5、OH-6显著相关,减小颏唇角、增大鼻唇角可减小心理不适这项分数。面型突度与OH-5呈负相关,减小面型突度将导致影响分数增加。结论 正颌手术计划的制定,应将手术前后软硬组织及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变化作为重要考虑因素。提前了解术后面型突度变化,能够帮助患者更快适应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浅Ⅲ度烧伤创面早期清除坏死组织层后,实施湿润暴露疗法(MEBT/MEBO)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从2007年5月开始,对44例烧伤患者的浅Ⅲ度创面早期清除坏死组织层,而后采用MEBT/MEBO治疗(实验组);同2007年5月之前作"#"形切划减张再行MEBT/MEBO治疗的病例进行疗效比较(对照组).对照组病例选择方法,以2007年5月开始,向前依次连续选取至2005年5月之前的病历资料作为对照组入选的基本条件,其标准为烧伤总面积和浅Ⅲ度创面面积与实验组基本相似,共43例;观察两组患者浅Ⅲ度创面的液化结束时间,浅Ⅲ度创面的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浅Ⅲ度创面液化结束时间,浅Ⅲ度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浅Ⅲ度创面早期清除坏死组织后实施湿润暴露疗法治疗,能缩短创面液化结束时间、创面愈合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此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获得能有效抑制PC—1基因表达的RNAi靶标,用RNAi技术研究PC-1基因表达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方法: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可表达短发夹RNA的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与表达PC-1-EGFP融合蛋白的质粒共转染NIH3T3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差异,从5个候选靶标中初筛出最合适的RNAi靶标,再通过RT—PCR和Western印迹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该RNAi靶标抑制PC-1基因表达的效果。结果:利用RNA干涉有效靶点抑制了NIH3T3细胞中外源PC-I基因表达。结论:这一策略适合大量筛选:RNAi有效靶标序列,其结果为研究RNAi技术降低PC-1基因的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分析安氏Ⅲ类成人患者颏部形态对临床治疗中判别手术与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建立一种可行的判断方法。方法:选安氏Ⅲ类成人患者61名,31人接受单纯正畸治疗,30人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手术治疗。两组均选取能反映软硬组织面型特征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根据治疗前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研究,所得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多因素判别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1. B-Pg、Y、Co-Go、ODI、NSAr与是否手术密切相关。2.B-Pg与其它测量项目中的MP/SN、MP/FH、MP/PP、L1/MP、ODI、ArGoGn密切相关,颏部形态对决定是否手术有高度相关性。结论:下颌颏部形态与是否手术治疗成人安氏Ⅲ类错颌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即颏部突度(B-Pg)越大,手术治疗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88.
黄大海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4(3):181-183
T-Scan 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是最新的专门用来精确记录和分析咬合力随接触时间变化的工具。目前,在咬合生理研究、种植义齿、修复治疗、颞下颌关节病治疗、正畸治疗等临床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T-Scan 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的发展、优点及临床最新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9.
目的:比较分析采用Damon矫治技术对牙列拥挤病例进行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15例中度牙列拥挤病例,使用Damon3矫治器进行非拔牙矫治;15例重度牙列拥挤病例,使用Damon3矫治器进行拔牙矫治。对治疗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测量分析,讨论牙弓宽度改变特点。结果:采用Damon矫治技术矫治牙列拥挤的拔牙与非拔牙病例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拔牙组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增大,有统计学意义;非拔牙组上、下颌前磨牙宽度以及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牙组牙弓宽度改变主要与牙齿移动方向有关,非拔牙组牙弓宽度改变与拥挤存在部位以及拥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已行双颌手术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治疗前、正颌手术前正畸后和治疗完成后拔与不拔上颌第一前磨牙的上、下颌骨硬组织结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为均已行上颌骨Le Fort I型前移和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伴上颌骨发育不足和下颌骨发育过度的患者。研究对象被分成两组:术前正畸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组15例,未拔牙组16例。摄取治疗前(T1)、正颌手术前正畸后(T2)、治疗完成后(T3)的头颅侧位定位片分析测量9个指标值,采用SAS 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团体t检验。结果:治疗前(T1)拔牙与非拔牙组上牙槽角(SD-SN)有显著差异(P<0.05)。正颌手术前正畸后(T2)下中切牙角(L1-MP)和覆盖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T3)下中切牙角(L1-MP)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测量项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拔牙组在治疗前骨组织的结构形态上上牙槽骨较非拔牙组更前突,通过术前拔牙正畸内收上前牙长轴后得以改善。正颌手术前正畸后拔牙组下前牙去代偿较非拔牙组更明显,下前牙更直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