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9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3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80篇 |
综合类 | 520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眼科学 | 13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783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132篇 |
2002年 | 175篇 |
2001年 | 183篇 |
2000年 | 90篇 |
1999年 | 108篇 |
1998年 | 81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84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针灸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和艾灸相结合的方法治疗10~30次.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估指数(QOL),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IPSS及QOL.结果34例患者治疗前IPSS为22.0±6.9分,QOL为4.5±0.6分,治疗后IPSS为9.2±4.1分,QOL为1.8±1.1分,治疗前后IPSS及QOL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灸疗法能缓解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82.
983.
通过在家兔肱骨下端内侧骨骺部形成不全骨折的手术方法,造成家兔肘部迟缓内翻模型。将44只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将针刺组与不做任何治疗组相比,以及治疗不同时间段相比,观察针刺矫治动物内翻畸形的形态学及生物化学的改变。并采用计算机多参数测量技术进行大样本细胞图像定量分析,证实通过针刺刺激可促使生长滞缓侧骨骺部的软骨细胞、骨母细胞的增生繁殖,达到了矫治内翻畸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4.
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梗及对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治疗组)和药物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百会透前顶,率谷透悬厘。对照组先后用川芎嗪和脑复康注射液静滴。结果:在显效率上,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P〈0.01);在改善偏瘫和失语积分中,治疗优于对照组;在调节其血浆中β-EP含量上,两组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P〈0.01);在改善偏瘫和失辣积分中,治疗组 地对照组,在调节其血浆中β- 相似文献
985.
986.
电针为主治疗强迫症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强迫症 3 0例 ,同时与口服氯丙米嗪对照组 3 0例相比较。观察8周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83 3 %和 86 7% (P >0 0 5)。两组治疗前后Y BOCS、HAMD量表总分差异显著 (P <0 0 1 ) ,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研究结果提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强迫症与氯丙米嗪的疗效相仿 ,且效果稳定 ,无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987.
针刺,激光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面肌痉挛患者 6 0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0例采用针刺激光的方法治疗 ,与对照组 3 0例口服苯妥英钠等西药治疗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 :针刺激光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 ,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6 .2 ,P <0 0 5)。 相似文献
988.
989.
990.
头穴透刺配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机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题选择11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和发病时间顺序将其分为8组。采用临床疗效观察、神经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治疗前后连续性检测。结果:发现单纯溶栓组溶栓后血管虽然再通,脑血流也得到改善,但常常不能使神经功能等临床状况获得明显的恢复,这可能主要与溶栓再灌注中自由基损害有关。而针刺配合溶栓组的这种现象较少,与单纯溶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从而间接证明针刺可能减轻溶栓再灌注损伤,达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