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53篇
  免费   4946篇
  国内免费   1809篇
耳鼻咽喉   358篇
儿科学   987篇
妇产科学   483篇
基础医学   7725篇
口腔科学   3047篇
临床医学   7136篇
内科学   7626篇
皮肤病学   758篇
神经病学   1586篇
特种医学   37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7824篇
综合类   8668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2466篇
眼科学   540篇
药学   4128篇
  20篇
中国医学   1842篇
肿瘤学   9201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836篇
  2022年   1571篇
  2021年   2135篇
  2020年   2047篇
  2019年   1917篇
  2018年   1944篇
  2017年   2000篇
  2016年   2039篇
  2015年   2134篇
  2014年   4093篇
  2013年   4631篇
  2012年   3503篇
  2011年   4154篇
  2010年   3078篇
  2009年   3211篇
  2008年   3322篇
  2007年   3269篇
  2006年   2881篇
  2005年   2583篇
  2004年   2217篇
  2003年   1945篇
  2002年   1475篇
  2001年   1380篇
  2000年   1141篇
  1999年   1014篇
  1998年   813篇
  1997年   753篇
  1996年   647篇
  1995年   629篇
  1994年   535篇
  1993年   389篇
  1992年   413篇
  1991年   362篇
  1990年   310篇
  1989年   271篇
  1988年   267篇
  1987年   227篇
  1986年   180篇
  1985年   252篇
  1984年   212篇
  1983年   149篇
  1982年   181篇
  1981年   185篇
  1980年   179篇
  1979年   112篇
  1978年   107篇
  1977年   80篇
  1976年   91篇
  1975年   4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背景 恶性肿瘤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经济负担,极易导致部分家庭“因病致贫”或放弃治疗,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病种、分散地域的研究,仍缺乏对于全国范围与多病种恶性肿瘤住院费用变化及结构构成的考量。目的 分析2013-2017年我国4种恶性肿瘤住院费用水平以及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项目和结构变动情况,为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深化新医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以及《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样本跨度为2013-2017年。统计“30种疾病人均住院费用”中的胃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以及膀胱恶性肿瘤的数据,4种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包括药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和手术材料费。2019年4-8月,采用结构变动度法分析我国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的住院费用的结构变动情况〔结构变动值(VSV)、结构变动度(DSV)、结构变动贡献率〕。结果 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逐年上升,其中胃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始终最高,且肺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上升幅度最大。2013-2017年,在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的占比中,药费占比最高且总体逐年下降。从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的实际变化来看,药费在2013-2014年有所上升,2014-2017年逐年下降;检查费在2013-2014年下降,2014-2017年缓慢上升;手术费与手术材料费在2013-2017年逐年上升。2013-2017年,在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均是药费的VSV最大;4种恶性肿瘤药费、检查费的VSV均呈负向变化,手术费和手术材料费的VSV均呈正向变化,治疗费的VSV增减均不明显。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住院费用的DSV从大到小依次为肺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膀胱恶性肿瘤。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均是药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治疗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小;除药费外,胃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均是手术材料费和手术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次之,食管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手术费、检查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次之,膀胱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检查费、手术材料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次之。结论 2013-2017年我国4种恶性肿瘤手术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虽然较为理想,但药费、治疗费仍是住院费用结构的重点调整对象;同时为有效降低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应当加强控制手术材料费与检查费;而胃恶性肿瘤与肺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严重,若要缓解应加强疾病的早期预防与住院费用管控。  相似文献   
12.
Catamenial hemothorax is a rare manifestation of thoracic endometriosis syndrome. It is commonly seen associated with pelvic endometriosis in nulliparous reproductive-age women. Most cases are minor and self-limiting. We present a case of a 32-year-old woman who presented with prolonged worsening dyspnea and was found to have a massive hemothorax on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3D-CRT 低剂量区 V5体积的大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6例首次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且顺利完成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每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1、3个月进行肺功能检测,分析3D-CRT 低剂量区 V5体积的大小与肺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放疗后1个月的 FEV1%、FVC%值明显高于放疗前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放疗后1个月、3个月的 DLCO%值明显低于放疗前,且放疗前的与放疗后3个月的差异具有显著性;V5≦45%、45%55%三组放疗前后的 FEV1%值和 FVC%值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V5≦45%、45%55%三组放疗前后的 DLCO%值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 V5>55%组的放疗前后 DLCO%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而 V5≦45%组和45%55%时,DLCO%值降低的趋势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16.
皮肤损伤后的异常愈合会导致病理性瘢痕的产生。病理性瘢痕的出现不仅影响美观,严重时还会造成心理和生理功能障碍。病理性瘢痕的机制研究对于瘢痕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中,动物瘢痕模型是目前研究病理性瘢痕的重要模型手段之一。理想的动物瘢痕模型应该在组织学、细胞学等层面尽可能接近于人类的病理性瘢痕。该文分别从传统技术动物瘢痕中的啮齿类动物模型、兔耳模型和猪模型,以及新技术动物瘢痕模型这两个方面,结合近年来在瘢痕领域应用较多的研究,进行了相应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切除治疗Ⅰ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I期肺癌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1年和3年生存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生活量表)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6. 13±1. 46 vs. 10. 39±2. 41 d),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4. 38±1. 09 vs. 11. 84±3. 25 cm),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84. 62±54. 21 vs. 397. 57±61. 49 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两组手术时间比较(165. 28±33. 24 vs. 156. 39±30. 92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97. 62%(41/42)、90. 48%(38/42)]均高于对照组[88. 10%(37/42)、76. 19%(32/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精神健康(75. 42±6. 87 vs 61. 30±4. 15分)、情感职能(81. 38±7. 15 vs. 73. 49±5. 76分)、社会功能(82. 67±5. 78 vs. 75. 42±4. 35分)、一般健康状况(79. 49±6. 17 vs.70. 31±5. 04分)、精力(84. 37±5. 45 vs. 74. 13±6. 07分)、生理职能(86. 52±6. 88 vs. 76. 93±6. 42分)、躯体疼痛(83. 46±7. 49 vs. 74. 33±5. 79分)、生理功能(70. 39±4. 31 vs. 61. 38±3. 56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切除治疗I期肺癌手术损伤更小、短期生存率更高,且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水平,这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Purpose

Chest wall pain is an uncommon but bothersome late complication following lung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Despite numerous studies investigating predictors of chest wall pain, no clear consensus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a chest wall constraint.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factors related to chest wall pain in a homogeneous group of patients treated at our institution.

Patients and methods

All 122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he same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regimen of 48 Gy in three fractions, seen for at least 6 months of follow-up, and planned with heterogeneity correction. Chest wall pain was scored according to the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classification v3.0. Patient (age, sex, diabetes, osteoporosis), tumour (planning target volume, volume of the overlapping region between planning target volume and chest wall) and chest wall dosimetric parameters (volumes receiving at least 30, 40, and 50 Gy, the minimal doses received by the highest irradiated 1, 2, and 5 cm3, and maximum dose) were collec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est wall pain (grade 2 or higher) and the different parameters was evaluated using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Median follow-up was 18 months (range: 6–56 months). Twelve patients out of 122 developed chest wall pain of any grade (seven with grade 1, three with grade 2 and two with grade 3 pain). In univariate analysis, only the volume receiving 30 Gy or more (P = 0.034) and the volume of the overlapping region between the planning target volume and chest wall (P = 0.038)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chest wall pain, but these variables were later proved non-significant in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Conclusion

Our analysis could not find any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udied parameters and chest wall pain. Considering our present study and the wide range of differing results from the literature, a reasonable conclusion is that a constraint for chest wall pain is yet to be define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