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4篇
  免费   637篇
  国内免费   249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235篇
妇产科学   69篇
基础医学   525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1700篇
内科学   1097篇
皮肤病学   70篇
神经病学   332篇
特种医学   694篇
外科学   2501篇
综合类   1665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640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807篇
  6篇
中国医学   426篇
肿瘤学   14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491篇
  2020年   437篇
  2019年   410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341篇
  2016年   389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772篇
  2013年   719篇
  2012年   682篇
  2011年   738篇
  2010年   599篇
  2009年   575篇
  2008年   532篇
  2007年   510篇
  2006年   458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林宝荣  许文勇  叶端玲 《吉林医学》2006,27(7):767-768,77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联合应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事件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4例,应用氟伐他汀(每晚40mg)和拜阿斯匹灵(100mg/d),对照组72例,仅给拜阿斯匹灵(100mg/d)。共随访2年,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月、12月、18月、24月检测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治疗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治疗前分别为(1.22±0.19)mm和4.4±2.5,治疗后分别为(0.87±0.15)mm和2.8±1.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随访结束时,治疗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9.5%,与对照组复发率(26.3%)相比明显下降。结论:联合应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能延缓和逆转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且不增加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2.
γ-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γ-干扰素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细胞免疫的作用及预防哮喘的可能性。方法: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并且选择15例健康婴儿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测定血清IgE水平及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然后治疗组用γ-干扰素,出院时复查血清IgE、IFN-γ、IL-4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IgE水平及细胞因子IFN-γ、IL-4、IFN-γ/IL-4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gE、IFN-γ、IL-4均无显著的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各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尤其是IFN-γ/IL-4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出院后随访12个月,统计喘息反复发生的例数,治疗组3例,对照组10例。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gE水平高,机体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低下,故IFN-γ/IL-4失衡。用γ-干扰素治疗能干扰体内病毒的复制,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机体的IFN-γ水平,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使机体恢复IFN-γ/IL-4平衡状态,它对于预防婴幼儿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观察脉通灵合剂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脱疽)热毒伤阴型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中医辨证属热毒伤阴型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脱疽)患者,用脉通灵合剂治疗并总结疗效.结果 临床痊愈28例;显效3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91.25%.肢体皮肤发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愈合等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P<0.01).结论 脉通灵合剂是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4.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加电灼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加电灼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开展大隐静脉高住结扎剥脱术加电灼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62例75条肢体(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加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60例72条肢体(对照组)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术后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美观度、局部感觉优于对照组,局部出现短期溃疡5例。结论电灼术具有微创、恢复快、美容效果较好的特点,但要严格掌握电灼输出功率的大小,我们认为25~50W为宜,电灼时应避免损伤隐神经和腓浅神经。  相似文献   
115.
胆固醇酯蓄积的巨噬细胞(泡沫细胞)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组成和特征。它通过其细胞表面的多种受体无限制地摄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颗粒及其他配体,结果在巨噬细胞内有大量的胆固醇酯和三酰甘油蓄积,使巨噬细胞发展成为泡沫细胞。因此,通过各种途径抑制这种在巨噬细胞的过量脂质蓄积,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6.
栾杰  王晓辉  唐颖  王守春  司凯英 《中国药房》2005,16(21):1635-1637
目的:评价2种给药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方法:67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采用左氧氟沙星序 贯疗法,B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连续静脉注射疗法,观察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 93.7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10%、89.2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6%、3.13%(P>0.05);成本分别为640.50元、 1 151.21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01、12.28;B组相对于A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20.1。结论:左氧氟沙星序贯给药方案治 疗下呼吸道感染较佳。  相似文献   
117.
电话传输远程心电监测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2导联电话传输远程心电监测(TTM)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并在同期内(间隔<1周)接受12导联TTM及普通心电图(ECG)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导联TTM和ECG对SMI的检出率分别是64%和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联TTM可以较早地发现SMI,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8.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34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痰培养结果以及可能出现的皮肤、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泌尿系统的症状. 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1.2%,痊愈率为61.8%,细菌清除率为82.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无实验室检查异常. 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19.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体外耐药监测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制定针对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方法对285例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用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并加以统计分析. 结果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6.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占首位,达26.0%;革兰阳性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的41.7%;体外耐药监测表明:革兰阴性杆菌除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保持较好的敏感性外,其余细菌均已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 结论临床微生物室必须做好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检测工作,及时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0.
刘衡  冉启胜  邓洋  夏传江 《西部医学》2019,31(4):620-624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临床分期及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经我院临床诊断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8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整理89例患者DSA与CTA重建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诊断医师共同评估观察DSA与CTA重建图像,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进行计算,并分析CTA对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临床分析的应用价值。结果 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A诊断膝上动脉血管狭窄≥50%的灵敏度为97.23%、特异性为97.15%、准确度为97.13%、阳性预测值为94.02%及阴性预测值为97.89%,Kappa=0.945;CTA诊断膝下血管狭窄≥50%诊断的灵敏度为96.12%、特异性为92.05%、准确度为94.13%、阳性预测值为92.22%及阴性预测值为96.34%,Kappa=0875;CTA诊断足动脉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69.21%、特异性为90.95%、准确度为89.03%、阳性预测值为72.34%及阴性预测值为88.86%,Kappa=0.657。结论 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能对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区进行直观、全面、清晰的准确显示,有利于影像医生对狭窄程度进行准确分级,可为临床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术前评价和筛选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