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8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21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00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志贺菌耐多药外排泵emrE基因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临床耐多药志贺菌株H24的1种小多重耐药性家族(SMR)外排泵emrE基因进行定向分子进化,研究基因突变增强emrE外排泵耐药性的潜力,调查志贺菌外排泵基因emrE基因垂直进化对临床耐药发展的影响。方法 通过用体外易错PCR(EP-PCR)方法对emrE基因进行随机突变实验,用微量稀释生长曲线法进行菌株的耐药性筛选,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测定基因表达情况,应用DNA分析软件DNAStar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在31个突变子中筛选到了突变子ep2-emrE(DH5α),它的emrE基因有6个氨基酸突变,分别为Thr-28→Ala,Cys-39→Ser,Tyr-40→终止子,Ser-72→Arg,Leu-93→Phe,Ile-101→Phe。它不但增强四环素和红霉素的耐药能力,还产生新的氯霉素耐药能力。结论 尽管emrE基因较易获得新增耐药性,但在志贺菌对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耐药性发展中,emrE基因的进化突变没有被筛选,表明有其他能力更强的耐药基因在突变进化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新生儿口腔念珠菌分布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念珠菌在早期新生儿及30天婴儿口腔中的分布情况,探讨新生儿口腔中念珠菌的来源,为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检测226例新生儿口腔念珠菌阳性率及同组新生儿一个月时的口腔念珠菌阳性率。结果2倒早期新生儿口腔培养阳性(O.89%),分离株为白色念珠菌;30天婴儿中29.49%念珠菌分离培养阳性,其中73.43%为白色念珠菌。结论30天婴儿口腔念珠菌检出率明显高于早期新生儿,新生儿念珠菌的主要来源应是环境,预防重点应从环境着手。  相似文献   
103.
Starting from the well-known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wo “green” recipes, namely an alcoholic extract of Dryopteris filix-mas (L.) Schott and a dispers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phytosynthesized using the extract on grapevine pathogens. The influence of some grapevine parameters (pith/wood rapport, soluble sugars, starch, total sugars, total water content, length of young shoots, number of grapes) in field experiments was also studied.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four clones (Feteasca alba 97 St., Feteasca neagra 6 St., Feteasca regala 72 St., and Cabernet Sauvignon 131 St.) located in vegetation pots inside a greenhouse. For the phytosynthesis of the 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s) we used a scaled-up technology, allowing us to obtain large quantities of nanoparticles-containing solution. The AgNPs analysis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confirmed the synthesis of spherical and quasi-spherical nanoparticles of 17 nm average diameter and 6.72 nm crystallite size. The field experiments registered different responses of the four clones to the treatment, using both the natural extracts and phytosynthesized nanoparticles solution. Both recipes exhibited a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the Uncinula necator pathogen. For the treatment using phytosynthesized nanoparticles,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 pith/wood ratio for white wine clones (Feteasca alba 97 St. and Feteasca regala 72 St.) were observed. The biochemical analyses revealed other significant increases of soluble sugars (red wine clones—Feteasca neagra and Cabernet Sauvignon/second year), starch (Feteasca alba and Cabernet Sauvignon in 2021 for both clones), total sugars (Feteasca alba and Feteasca neagra in 2021 for both clones), and of total water content (Feteasca alba and Feteasca neagra in 2021 for both clones), respectively. The applied treatments also led to an increase of young shoots length and grape numbers for all clones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chemical pesticide), which would suggest a potential biostimulant effect of the recipes.  相似文献   
104.
105.
MUCAP荧光试验快速检测沙门氏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MUCAP试验快速鉴定沙门氏菌方法的准确性、实用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MUCAP试验具有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84.09%;在不同的培养基上,SS琼脂的荧光强度要高于BS和麦康开琼脂;在未知标本的检测中发现MUCAP试验沙门氏菌阳性检出率为常规法的96.07%(49/51),可节约鉴定时间12~24小时,表明MUCAP试验是一种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沙门氏菌快速筛检方法.  相似文献   
106.
辣木叶(Moringa spp.)是印度传统草药,因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利尿、改善睡眠、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抗肿瘤等作用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辣木叶目前合法引入中国,并因其确切的药理活性与安全无毒的药物属性,应用与研究日益增多。但当前其暂无中药标准,仅有少量药性记载。辣木叶的中药药性亟待完善,以有利于辣木叶与中药合理配伍运用从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以“文献研究→理论探讨→药性验证→临床实践”为路径构建新外来药物“中药化”的研究策略与范式,以临床应用为依据、实验研究为参考,进行外来中药辣木叶的药性与功用的深入探讨,对规范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西双版纳野生重楼资源的分布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清西双版纳野生重楼资源的种类、分布区域及资源现状等,为开展重楼人工种植,进行合理保护和开发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走访调查、实地调查和样本采集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州26个乡镇的野生重楼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所调查的26个乡镇全部有野生重楼分布,但居群内个体多在20株以下。主要分布于海拔1 000~1 500 m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下和竹林下,喜生长于箐沟、山谷等小环境中。分布的种类有滇重楼、七叶一枝花、南重楼3种,其中以滇重楼数量最多。结论:西双版纳地区海拔800 m以上、水源丰富的地域均适宜重楼生长,但野生重楼资源正在急剧减少,迫切需要开展重楼人工种植,并对野生资源进行合理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8.
片形吸虫病(fascioliasis)是由片形吸虫(Fasciola spp.),包括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牛羊等经济动物的感染可引起产奶、产肉量降低,劳作能力下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人体片形吸虫病可导致感染者严重的肝、胆病理损伤。片形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与其它肝胆疾病类似,极易被误诊。目前粪便虫卵病原学检测是最常用的片形吸虫病诊断方法,但存在漏诊、需要专业的镜检人员操作等问题。免疫学诊断技术因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且操作简单易行,近年来已成为片形吸虫病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手段。该文主要综述了片形吸虫病免疫诊断抗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分离自药用植物白毛蛇Humata tyermanni的内生真菌链格孢菌发酵产物醋酸乙酯提取物(B06e)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机制。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了B06e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了B06e作用前后大肠杆菌培养液电导率、核酸和蛋白质的变化;结合流式细胞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凝胶阻滞实验、圆二色谱和荧光实时定量PCR的分析方法研究了B06e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结构、形态、DNA的影响。结果 B06e对大肠杆菌的MIC为25μg/m L,3×MIC处理组的电导率是对照组的1.01倍;3×MIC处理组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是对照组的11.6倍;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3×MIC处理组被碘化丙啶(PI)染色的阳性细胞比是对照组的286.5倍;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B06e处理后菌体表面变得粗糙,细胞膜大量塌陷;以上结果说明B06e能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凝胶阻滞、圆二色谱的结果表明,B06e能够以嵌插的方式与DNA结合,但不能降解DNA;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经B06e处理后rec A和rec N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9和3.7倍,说明B06e能破坏DNA的结构,迫使大肠杆菌启动了SOS修复。结论 B06e通过破坏大肠杆菌细胞膜完整性和DNA的结构,使得细菌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细菌丧失了生长繁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分析沙门菌属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的抗原同源性。方法 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法提取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粘质沙雷菌的OMP。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OMP与完全佐剂制成乳油状,多次多部位免疫日本大耳兔,获得抗OMP抗体血清。35%饱和硫酸铵沉淀并纯化IgG,用HRP标记。SDS-PAGE法分离检测上述8种细菌的OMP。Western blot测定兔抗甲型副伤寒沙门菌OMP抗体与上述其他细菌OMP抗原的反应特异性。斑点印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 blot-ELISA)测定兔抗甲型副伤寒沙门菌OMP抗体与肠炎沙门菌、费氏枸橼酸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蜂房哈夫尼亚菌、棒状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摩根摩根菌、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新型隐球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提取物的反应性。结果 沙门菌属成员的OMP可与兔抗甲型副伤寒沙门菌OMP抗体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其他革兰阴性菌OMP与之无反应;革兰阳性菌和真菌亦不发生反应。结论 沙门菌属OMP具有高度的抗原同源性,有别于其他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