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4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154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29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89篇
内科学   1130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320篇
特种医学   225篇
外科学   629篇
综合类   1190篇
预防医学   237篇
眼科学   56篇
药学   403篇
  1篇
中国医学   35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痰证的演变规律。方法:对400例72h内入院的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组合证侯发生频次及风痰证演变过程中证素加减情况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风痰证患者与NIHSS分值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证侯发生的概率是动态演变的,具有规律性,且无论在急性期还是恢复期,风痰证都占有很高的比例。结论:风痰证在中风患者证候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风痰阻络是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基本病机。这一结论为临床确立风痰同治的基本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桑钩温胆汤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桑钩温胆汤加味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桑钩温胆汤加味;两组疗程均为15天。[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经x~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变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桑钩温胆汤加味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全部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养阴活血法拟方,水煎服,每日2次 对照组30例采用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中风病疗效比较和中风病单项症状改善比较.结果:治疗组中风证候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5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风病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语言表达,上肢远、近端肌力,下肢近端肌力和综合能力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滋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94.
电针与中药内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电针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中药内服治疗组 30例 (观察组 )和单用中药内服治疗组 (对照组 ) ,并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判。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 86 .6 7% ,对照组有效率为 76 .6 7%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电针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995.
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又称脑溢血,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脑出血占所有脑卒中病人的10%-20%,据流行病学调查,大约每年10万人中约有24人首次发生脑出血。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活血化瘀用于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报导越来越多,实验研究也逐渐深入,成为脑出血治疗的最大进展。  相似文献   
996.
Gastrojejunostomy (GJ) tube feeding has mad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ives of children with oropharyngeal motor problems and sever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t may, however, also lead to small-bowel intussusception. Previously, these intussuscep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as intermittent, self limiting, and innocuous. We report a case of a GJ-tube-related small-bowel intussusception that resulted in ischemic necrosis of the bowel. This case suggests that close monitoring and confirmation of successful reduction is necessary in the treatment of GJ-tube-related small-bowel intussusception.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从城市居民膳食中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量这一角度,以营养角度探索防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询问并记录90例城市AICVD患者和74例城市非AICVD居民的膳食情况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在vitB2、vitC、vitE、胡萝卜素的摄人量等方面均有极显著差异(P <0.01或P<0.001),而vitB1、vitA、vitPP无差异。结论:城市居民平衡合理地摄入富含各类维生素的食物,可能有助于减少AICV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当列入一、二级预防的内涵。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智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CI)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的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发生发展以及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8例TIA患者、6 3例脑梗死患者及4 .便健康人分别抽取静脉血,以比色法检测血浆LPA ,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CD6 2p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TIA组、CI组血浆LPA及血小板CD6 2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而TIA组与脑梗死组比较:血浆LPA水平TIA组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 <0 .0 1) ;血小板CD6 2p水平,两组之间无显著差(p >0 .0 5 )。结论 血浆LPA和CD6 2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这些指标,这对TIA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控制脑梗死的发生率以及干预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9月—2015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行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的31例症状性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36~73(57.00±9.87)岁。依据置入支架的类型将患者分为自膨式支架组16例和球扩式支架组15例。对患者进行5年以上随访,观察和记录终点事件:术后30 d内的终点事件包括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死亡,术后30 d~5年的终点事件包括同侧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血管性死亡。结果 31例患者获随访1~77(62.7±15.5)个月,5年内发生终点事件4例(死亡3例):术后30 d内发生终点事件(出血性卒中)2例,其中死亡1例;术后30 d~5年的终点事件2例。术后第1~5年每年累积发生终点事件分别为2、2、4、4、4例,其中第3年终点事件增加2例,分别为同侧缺血性卒中1例、出血性卒中1例(均死亡)。自膨式支架组和球扩式支架组患者各项终点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ICAS的围手术期及远期观察显示手术方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控制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招远市玲珑英诚医院收治的1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疾病感知控制调查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并对患者疾病感知控制与社会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