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60篇
  免费   4554篇
  国内免费   2086篇
耳鼻咽喉   382篇
儿科学   1404篇
妇产科学   739篇
基础医学   8963篇
口腔科学   791篇
临床医学   4553篇
内科学   9263篇
皮肤病学   1159篇
神经病学   4789篇
特种医学   8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4417篇
综合类   6379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4754篇
眼科学   988篇
药学   10250篇
  8篇
中国医学   3040篇
肿瘤学   3544篇
  2023年   825篇
  2022年   1106篇
  2021年   1896篇
  2020年   1786篇
  2019年   2382篇
  2018年   2325篇
  2017年   1970篇
  2016年   1890篇
  2015年   2082篇
  2014年   3276篇
  2013年   4007篇
  2012年   3398篇
  2011年   4038篇
  2010年   3370篇
  2009年   2788篇
  2008年   2638篇
  2007年   2479篇
  2006年   2100篇
  2005年   1833篇
  2004年   1633篇
  2003年   1509篇
  2002年   1235篇
  2001年   1089篇
  2000年   830篇
  1999年   849篇
  1998年   697篇
  1997年   646篇
  1996年   556篇
  1995年   487篇
  1994年   437篇
  1993年   409篇
  1992年   371篇
  1991年   348篇
  1990年   306篇
  1989年   247篇
  1988年   243篇
  1986年   183篇
  1985年   806篇
  1984年   1036篇
  1983年   821篇
  1982年   941篇
  1981年   888篇
  1980年   662篇
  1979年   619篇
  1978年   444篇
  1977年   356篇
  1976年   408篇
  1975年   311篇
  1974年   193篇
  1973年   19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miR-383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进行预测,寻找miR-383调控的靶基因,挑选与血管生成相关的靶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进行验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blot等实验证实miR-383对候选基因表达的靶向调控; 通过体外血管内皮细胞成管实验检测miR-383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结果 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miR-383靶向多个与血管生成相关的基因;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383可通过结合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A)基因3''-非翻译区(3''-UTR)而抑制其表达; 过表达miR-383并不影响VEGFA的mRNA转录水平,而只是在蛋白水平下调VEGFA表达; 体外血管生成实验表明,miR-383所介导的VEGFA表达下调可明显抑制血管生成。 结论 miR-383可通过靶向结合VEGFA基因的3''-UTR,抑制其翻译效率而下调VEGFA的表达,并抑制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阐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A,PDGF-A)在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手术切除的50例HCC组织中,应用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PDGF-A mRNA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肝细胞株L02和7株肝癌细胞株中PDGF-A蛋白质水平。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在43例HCC石蜡组织中检测PDGF-A蛋白质水平。再利用免疫荧光双染色方法检测HCC组织中间质区域炎症细胞中PDGF-A与炎症细胞标志物(CD4、CD8、CD19和CD68)共表达情况。结果    与相应癌旁肝组织相比,HCC癌组织PDGF-A mRNA水平升高,约50%(24/50例)癌组织PDGF-A mRNA水平是癌旁肝组织的2倍及以上,这种差异在BCLC 0期和C期的HCC病例中更为显著。PDGF-A蛋白质见于L02、SMMC-7721、HCCLM3和MHCC97-H细胞株,而HepG2、Hep3B、Huh7和BEL-7402细胞株未检测到该蛋白质。近60%的HCC病例中,肝癌细胞表达PDGF-A,阳性染色有两种分布方式:弥漫于胞质内及在细胞质/细胞膜局部聚集。PDGF-A也大量分布于肿瘤间质区域和紧邻癌组织间质区域的炎症细胞(CD4+、CD8+、CD19+和CD68+)中。结论    HCC癌组织PDGF-A基因表达高于癌旁肝组织,在早期和进展期(BCLC 0和C期)病例更为明显;PDGF-A蛋白表达于HCC癌细胞和间质炎症细胞。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microRNA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变化对几种microRNAs(miRNA34a、miRNA34b、miRNA148a、miRNA203a)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该甲基化调控对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 处理人肺癌细胞A549,分别作用24 h、48 h、72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计算增殖抑制率。20 μmol/L 5-Aza-CdR处理A549细胞72 h,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A549细胞相关miRNAs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A549细胞相关miRNAs表达水平的变化。20 μmol/L 5-Aza-CdR处理A549细胞0 h、24 h、48 h,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计算细胞在24 h和48 h的划痕愈合率);作用48 h,采用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CCK8结果显示,随着5-Aza-CdR的处理浓度升高、时间延长,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加。经5-Aza-CdR去甲基化处理后,MSP结果表明,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甲基化引物扩增条带减弱,而非甲基化引物扩增条带增强;Real-time PCR结果显示,相关miRNAs表达水平升高(P<0.05)。由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检测结果揭示,经5-Aza-CdR处理后,A549细胞的生长愈合能力降低(P<0.05),并且侵袭到Transwell小室滤膜下表面的细胞数亦减少(P<0.05)。结论人肺癌细胞A549经5-Aza-CdR去甲基化处理后,miRNAs表达水平升高,进一步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94.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引起中老年人视力丧失的首要原因,其确切病因尚未明了,故治疗效果不佳。脂褐素随着年龄增长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积累是眼睛老化的标志,通过光化学作用等影响正常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功能,与ARMD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本文就脂褐素及其与ARMD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高同型瓜氨酸尿症(HHH综合征)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HHH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患儿,女,2岁2个月,平素厌食高蛋白食物。生后反应弱,独走后出现共济失调,感染后加重。实验室检查示高氨血症、转氨酶升高及凝血异常。头颅MRI示半卵圆中心白质容积减少。基因检测示患儿携带SLC25A15基因c.190TC(p.Y64H)及c.278GA(p.R93Q)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自表型正常的父母。结论 HHH综合征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及肝脏受累为主要,需与其他尿素循环障碍及肝脏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SCN8A基因突变相关癫痫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例确诊SCN8A基因突变相关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均为男性,均以抽搐起病,同时伴有精神运动发育落后;经基因检测均证实有SCN8A基因突变。例1患儿生后3.5个月起病后,因左乙拉西坦治疗致发作增加而改用妥泰和中药,但抽搐控制不理想;2岁9个月时抽搐频繁,同时伴有严重的语言和运动发育倒退及吞咽功能差;加用拉莫三嗪口服后发作停止,吞咽功能,以及运动和语言恢复至抽搐频繁发作前水平。例2生后2个月起病后,服用妥泰发作减少,但未完全控制;后突然抽搐频繁,同时因在夏季出汗减少和体温增高,逐渐停用妥泰换用左乙拉西坦,但发作次数有增多趋势;遂停用左乙拉西坦换用丙戊酸钠,抽搐发作减少;联合应用奥卡西平后发作完全控制,随访2年半未再发作;例2患儿自出生至今全面发育落后、吞咽功能差。结论 SCN8A基因突变所致癫痫起病年龄早,常合并智力障碍/发育迟缓,同时伴有语言落后,发作严重时出现吞咽功能异常;对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反应较好。  相似文献   
997.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immunogenicity and side‐effects of hepatitis A virus (HAV) vaccination between periodic fever, aphthous stomatitis, pharyngitis, and adenitis (PFAPA)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who have not been previously exposed to HAV.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of 28 PFAPA patients and 76 controls who received two doses of the vaccine. Immunogenicity was expressed as seroconversion and seroprotection rates; mean HAV‐immunoglobulin G 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at 0, 1, 7 and 18 months. Side‐effects were defined as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the effect of vaccination on PFAPA symptoms. All participants were seronegative and seroconverted at 1 month. One month after primary vaccination, 92.9% of PFAPA patients and 77.6% of the controls attained seroprotection, while the rates increased to 100% and 96.1%, respectively, 1 month after the second dose. Seroprotection rates remained adequate 1 year after completion of vaccination. In conclusion, two doses of the inactivated HAV vaccine are well‐tolerated and effective in children with PFAPA.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Christianson syndrome (CS) is an X-linked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 caused by deleterious mutations in SLC9A6. Affected families organized the inaugural Christianson Syndrome Association conference to advance CS knowledge and develop questions that may be prioritized in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