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3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基础医学 | 16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60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132篇 |
预防医学 | 38篇 |
药学 | 53篇 |
中国医学 | 106篇 |
出版年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高脂内环境下聚乙醇酸(PGA)可降解血管外支架对自体移植静脉(VG)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高脂血症(HLP)兔颈内静脉-颈动脉移植模型,实验组VG应用PGA外支架保护,而对照组VG无外支架保护;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8、12、20周获取VG,比较两组VG的再狭窄率及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一氧化氮(NO)生成量和组织形态变化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有4支VG出现再狭窄,而实验组无再狭窄。术后实验组VG与对照组比较:eNOS蛋白表达、NO生成量显著升高(P<0.05),脂质沉积明显减轻,内皮完整性较好,术后12、20周内、中膜增厚显著减轻(P<0.05)。结论高脂内环境下PGA外支架可有效预防VG再狭窄,作用可持续至外支架降解后。其机制与外支架保护和改善内皮功能,抑制VG的非适应性重塑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与脂代谢的情况,了解血脂异常是否伴随有慢性炎症产生.方法 从体检人群中纳入22 583位调查对象,按临床血脂分类方法将调查对象分成五组:正常组、高胆固醇血症组、低HDL血症组、高TG血症组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组;分析各组调查对象血中的白细胞总数和白细胞各分类的百分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脂代谢异常与白细胞总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其他各组男性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血中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P<0.05);在白细胞分类中,仅高胆固醇血症组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34.05±8.10、34.32±7.45)明显增加(P<0.05),低HDL血症组和高TG血症组的三类白细胞分类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正常组外白细胞增高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OR值均>1.结论 血脂异常患者血中的白细胞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增高,其中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因此提示慢性炎症可能是血脂异常患者患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吸烟量对高血压患者血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表的形式,没有吸烟史的高血压患者99例和有吸烟史的高血压患者105例,并按吸烟史的情况进行调查,按吸烟量分为吸烟0、1、2、3级。对比分析4个等级组四项血脂水平。结果吸烟1、2、3级TC、TG、LDL水平显著高于吸烟0级(P<0.01),吸烟3级HDL显著低于吸烟0级(P<0.01)。结论吸烟与高脂血症有密切关系,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可影响高血压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芝麻素对高脂、高糖饲养大鼠血脂血糖及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大鼠高脂高糖饮食24周,于第9周开始连续口服芝麻素(120、60、30 mg·kg-1·d-1)16周。测血糖、血脂、血压、血清与血管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含量。主动脉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主动脉组织学和胶原纤维变化。肠系膜动脉HE染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血管中膜厚度(media thickness,M)、血管内径(luminal radius,L)和中膜厚度与内径比值(M/L)。免疫组化法观察主动脉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芝麻素高中剂量组血糖、血脂和血压明显下降(P<0.01);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过氧化氢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主动脉iNOS蛋白表达和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少;血管内膜和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系膜动脉血管M与M/L明显减少,L明显增加(P<0.01)。结论:芝麻素能纠正高脂、高糖诱导大鼠糖脂代谢异常,并抑制血压升高、改善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6.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atherosclerosis was studied in subtotally nephrectomized rats which were subjected to preimmunisation with horseradish peroxidase and subsequent feeding with atherogenic diet. Both in shamoperated pair-fed control animals and in uremic animals, the atherogenic diet caused hyperlipemia which was more pronounced in uremic than in control animals (control animals: triglycerides 1.11 ± 0.04 mmol/l; cholesterol 5.82 ± 0.21 mmol/l; uremia: triglycerides 1.33 ± 0.06; cholesterol 10.9 ± 0.31). An increase of cholesterol was seen both in the VLDL and in the LDL fractions. Despite more pronounced hyperlipemia, lipid concentration in the aortic wall was not increased nor were more marked histological abnormalities encountered in the aorta of uremic animals (cholesterol-fed control: cholesterol 95.4 ± 4.4 μg/mg protein; phospholipids 2.42 ± 0.9 μ/ml protein; cholesterol-fed uremia: cholesterol 96.8 ± 4.9; phospholipids 2.52 ± 0.8).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espite hyperlipemia short-term experimental renal insufficiency does not promote atherogenesi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修饰柑橘果胶(modified citrus pectin,MCP)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方法将75只普通SD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MCP低剂量组(100 mg/kg.d)、MCP中剂量组(400 mg/kg.d)、MCP高剂量组(800 mg/kg.d),分别于实验的第3周和第6周观察大鼠体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MCP高剂量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MCP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均可显著提高SOD及GSH-Px的生物活性,并可显著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水平。结论MCP能减轻高脂血症大鼠体重并且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降脂治疗方案对糖耐量异常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8例糖耐量异常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血脂康组,辛伐他汀组和生活方式干预组(对照组),治疗8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血脂康组及辛伐他汀组治疗8个月后TC、TG、LDL-C水平与治疗前对比有显著性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1),而对照组Tch、TG、LDL-C治疗后水平仅有轻度降低,HDL-C轻度升高(P>0.05)。血脂康组FBS、2hPG及HbAIc与治疗前相比也有明显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FBS、2hPG及HbAIc与治疗前相比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血脂康更适合糖耐量异常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及改善糖耐量异常,且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渴化瘀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脂大鼠血糖、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作用。方法: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中、大剂量消渴化瘀片组,玉泉丸组;采用高脂饮食和四氧嘧啶(aLLoxan)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高血脂大鼠模型。灌胃6周前后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2hIns)、SOD、MDA水平。结果:6周治疗后,消渴化瘀片大剂量组P2hPG、P2hIns水平分别为(10.72±2.86)mmol/L,(36.68±14.64)U/L,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P<0.05;玉泉丸组仅P2hIns水平为(39.26±12.45)U/L,下降显著,与模型组比较,P<0.05。消渴化瘀片能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清SOD活性,以大剂量组为最好(72.62±12.64)nkat/L,与模型组(53.86±9.34)nkat/L比较,P<0.05。结论:中药消渴化瘀片能降低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餐后血糖、餐后胰岛素水平,大剂量消渴化瘀片还能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清SOD活性。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