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336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80篇
中国医学   60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冠通方及其拆方对含药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阐析防治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机理以寻找药物作用的靶点。方法:建立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冠通方及其拆方对VSMC增殖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冠通方及其拆方对大鼠VSMC表达的影响。结果:冠通方组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均可抑制大鼠VSMC的增殖(P〈0.05);其中冠通方组作用结果最好(P〈0.01);冠通方组、拆方3组与阴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冠通方组的抑制VSMC的增殖最强(P〈0.01);拆方3组其次(P〈0.05);拆方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通方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降低VSMC中含量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观察降糖增效方对糖尿病大鼠肝脏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s 1,IRS1)磷酸化的影响来探讨该方发挥降糖增效作用的机制。方法将40只6~8周龄雄性ZDF(fa/fa)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134 g/kg)、降糖增效方组(0.64 g/kg)、联合组(降糖增效方0.64 g/kg+二甲双胍0.134 g/kg),另选ZDF(fa/+)大鼠10只为正常组,连续干预6周;实验结束检测体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清胰岛素水平(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ing)检测IRS1丝氨酸磷酸化位点ser307、ser612、ser110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各治疗组大鼠FBG、FIns、HOMA-IR、OGTT2 h血糖水平、AUC、SCr、BUN显著降低(P<0.05,P<0.01);肝组织p-IRS1 Ser307、p-IRS1 ser612、p-IRS1 ser110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与二甲双胍、降糖增效方组比较,联合组大鼠FBG、FIns、HOMA-IR显著降低(P<0.05,P<0.01);OGTT2 h血糖水平以及AUC显著降低(P<0.05,P<0.01);肝组织p-IRS1 Ser307、p-IRS1 ser612、p-IRS1 Ser110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降糖增效方降低糖尿病大鼠肝脏IRS1 ser307/612/1101位点磷酸化水平,这可能是其增加降糖疗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AIS)瘀毒病机的分子机制及解毒化瘀方对凝血酶合并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用凝血酶合并缺氧损伤PC12细胞,模拟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体外细胞模型。(2)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解毒化瘀方含药血浆组和PD98059组(MEK抑制剂组),应用荧光定量实时RT-PCR方法检测MEK1、PAR-1及ERK1/2的mRNA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ERK1/2、P-ERK1/2的蛋白表达。结果 PCR结果提示:模型组MEK1、PAR-1及ERK1/2的mRNA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解毒化瘀方组和PD98059组MEK1、PAR-1及ERK1/2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免疫荧光结果提示:解毒化瘀方组和PD98059组ERK1/2、P-ERK1/2的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解毒化瘀方以凝血酶为作用的分子靶点,能够显著降低ERK1/2信号通路在缺血性中风体外细胞模型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培元解郁方的抗抑郁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利血平2.5 mg/kg腹腔注射,建立小鼠利血平抑郁模型;采用强迫游泳方法,建立急性应激小鼠抑郁模型;采用长期(14 d)束缚加噪声,建立慢性应激小鼠抑郁模型。观察培元解郁方对利血平抑郁模型小鼠的体温、眼睑下垂、出圈率的影响;对急性应激模型、慢性应激模型小鼠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急性应激模型小鼠脑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及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含量;慢性应激模型小鼠脑中5-HT、IDO的含量。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应急模型小鼠脑中IDO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培元解郁方各剂量组均能拮抗利血平抑郁模型小鼠的体温下降(P0.01),此外高剂量还可改善利血平引起的眼睑下垂、运动不能的状况(P0.05),中剂量组可改善运动不能的状况(P0.05)。培元解郁方中、低剂量组均可缩短急性应激模型小鼠不动时间(P0.05、P0.01),且显著增加脑中5-HT、NA的含量(P0.05、P0.01)。培元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地缩短慢性应激模型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脑组织中5-HT的含量、降低IDO的含量并上调IDO mRNA的表达(P0.05)。结论培元解郁方对利血平、强迫游泳、慢性应激造成的小鼠抑郁症状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抑郁模型小鼠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A含量,抑制IDO活性、下调IDO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5.
吴淑洋  杨晓琴  成威键  李敏  李楠  章津铭  吴亿晗 《中草药》2024,55(12):3987-3997
目的 基于中药经典复方葛根芩连汤(Gegen Qinlian decoction,GQD)合煎过程中成分间相互作用,探讨其代表性成分葛根素、小檗碱、汉黄芩苷、黄芩苷、甘草酸、巴马汀体外结合形成自组装纳米粒的性能及改善伊立替康(CPT-11)所致肠毒性作用的药理活性,为来源于中药汤剂的活性成分间的自组装纳米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小檗碱-汉黄芩苷自组装纳米粒(berberine-wogonoside nanoparticles,Ber-Wog NPs)、小檗碱-葛根素自组装纳米粒(berberine-puerarin nanoparticles,Ber-Pue NPs)、黄芩苷-葛根素自组装纳米粒(baicalin-puerarin nanoparticles,Bai-Pue NPs)、黄芩苷-巴马汀自组装纳米粒(baicalin-palmatine nanoparticles,Bai-Pal NPs)、黄芩苷-甘草酸自组装纳米粒(baicalin-glycyrrhizic acid nanoparticles,Bai-GA NPs)5种组分自组装纳米粒,测定其粒径分布、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包封率、载药量,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其微观形貌,紫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考察成分间相互作用;考察5种组分自组装纳米粒缓解CPT-11致小鼠迟发性腹泻的药理作用。结果 组分间按1∶1投药比,制备所得Ber-Wog NPs、Ber-Pue NPs、Bai-Pue NPs、Bai-Pal NPs、Bai-GA NPs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98.09±4.64)、(216.29±5.31)、(173.53±5.46)、(185.75±3.38)、(242.10±12.30)nm;PDI分别为0.14±0.06、0.13±0.06、0.19±0.03、0.19±0.01、0.21±0.05,TEM观察均为球状纳米粒,除Ber-Wog NPs外,其余4种纳米粒包封率均较高。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提示,5种纳米粒的组装均是通过分子间非共价键作用形成;分子对接模型进一步提示,其形成机制与分子间静电相互作用或氢键相关。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制剂组可缓解小鼠体质量降低,腹泻指数降低,结肠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IL-1β)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显示结肠黏膜组织病变显著缓解。结论 GQD来源的几种代表性成分可高效自组装形成纳米粒,且具有类似GQD缓解CPT-11所致肠毒性作用,为研究传统中药汤剂药效物质基础形态与药效的相关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创伤应激大鼠血浆和下丘脑内单胺递质的变化及葛根复方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创伤应激的动物模型,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分析血浆和下丘脑内多巴胺(DA),5-羟色胺(5-HT)、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创伤应激大鼠血浆和下丘脑DA、5-HT含量明显降低,血浆NE,AD含量明显升高,葛根复方可以升高应激大鼠下丘脑和血浆中DA,5-HT含量,并能降低血浆中NE,AD含量,升高下丘脑和血浆5-HT/NE以及血浆5-HT/AD。结论:葛根复方制剂可增强创伤应激状态大鼠的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57.
葛根复方对创伤应激大鼠神经内分泌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创伤应激(PTSD)对大鼠神经内分泌和行为学的影响以及葛根复方制剂的调治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创伤应激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检测大鼠血浆皮质醇(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以旷场实验和鼠尾悬挂实验研究创伤应激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结果:创伤应激大鼠血浆CORT和ACTH含量分别为(16.76±2.33)ng/mL和(101.21±22.07)pg/mL,水平运动次数和垂直运动次数分别为(26.2±8.4)次和(8.5±3.5)次,悬尾不动时间(227.00±50.13)s;葛根复方高、中、低剂量组血浆CORT含量为(8.69±2.47),(10.32±2.12)和(12.03±3.06)ng/mL,ACTH含量为(66.63±15.34),(77.49±14.63)和(87.93±12.16)pg/mL,水平运动次数分别为(60.3±13.6),(47.0±11.6)和(34.3±8.2)次,垂直运动次数分别为(24.0±5.5),(20.9±5.8)和(11.5±4.4)次,悬尾不动时间(164.60±46.50),(178.30±38.05)和(195.10±50.61)s。结论:创伤应激可使大鼠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发生异常改变,葛根复方制剂对此具有一定的调治作用。  相似文献   
58.
丁培杰  年莉 《天津中医药》2007,24(6):499-500
从《小品方》的方剂组成、治法、剂型及煎制、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小品方》的方剂学成就。《小品方》组方简单,加减化裁灵活,已经初具方剂学治法体系,体现了"八法"的治疗原则,同对剂型多样,重视煎制法对方剂疗效的影响,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59.
邵素菊  秦小永 《中国针灸》2007,27(9):709-711
目的:整理《普济方》有关针灸内容,为后学学习古代针灸文献提供参考。方法:以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普济方》为蓝本,整理《普济方》中有关针灸的经络腧穴、刺灸方法、治疗取穴等内容。结论:《普济方》收集大量针灸文献,择各家之所长,汇历代之精华,具有较高的理论学术性和临床实用价值,为针灸文献的保存、考证、校勘等研究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60.
RP-HPLC测定葛根芩连片中葛根素的含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报道RP-HPLC测定葛根芩连片中葛根素含量。采用Shim-Pack CLC-ODS(15cm×6mm)分析柱;北京分析仪器厂ODS保护柱;流动相甲醇-水(23:77);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0mm,进样体积10μl;外标法计算含量。理论板数按葛根素峰计算不低于2000;葛根素浓度5~80ug/ml与色谱峰面积呈线性关系,r=0.9999,回收率97.6,RSD 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