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20篇
  免费   1089篇
  国内免费   446篇
耳鼻咽喉   100篇
儿科学   128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1869篇
口腔科学   924篇
临床医学   1839篇
内科学   434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345篇
特种医学   1521篇
外科学   12671篇
综合类   4995篇
预防医学   770篇
眼科学   328篇
药学   1703篇
  32篇
中国医学   668篇
肿瘤学   148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586篇
  2021年   790篇
  2020年   838篇
  2019年   612篇
  2018年   517篇
  2017年   740篇
  2016年   880篇
  2015年   853篇
  2014年   1868篇
  2013年   1844篇
  2012年   1865篇
  2011年   2113篇
  2010年   1724篇
  2009年   1713篇
  2008年   1564篇
  2007年   1606篇
  2006年   1412篇
  2005年   1326篇
  2004年   1161篇
  2003年   830篇
  2002年   624篇
  2001年   541篇
  2000年   394篇
  1999年   324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21篇
  1975年   9篇
  197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索使用神经导航技术进行脊柱内固定。方法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对16例患者置入70根椎弓根(侧块)螺钉。通过术后X线摄片核实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果置入的70根椎弓根(侧块)螺钉长度和直径选择合适,其中68根(97·1%)固定位置及方向准确;早期曾有1根穿出至椎体前方(<1mm),未作处理;1根穿出至椎间盘,经翻修后固定情况良好。无神经和血管损伤症状。结论使用神经导航技术,可以前瞻性地判断置入椎弓根(侧块)钉的大小、位置,实时监测置入过程,提高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术中脊柱影像三维重建及注册配准对神经导航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2.
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内固定术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C形臂X线光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09例,男68例,女41例;年龄42~92岁,平均67.5岁.结果切口长度平均5.1cm;出血量平均49.5ml;手术时间平均38分钟;骨折全部愈合,临床愈合时间58~82天,平均66.5天;2例改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例切口形成血肿;2例术中股骨颈后壁磨穿;1例因过度内旋固定致髋关节外旋受限;其余108例髋关节功能均正常.3例套筒钢板与股骨纵轴不一致;2例股外侧肌医源性损伤.X线评价:5例粗隆上移0.8~1.5cm;109例中未见髋内翻、髋螺钉切割、拔出或穿透股骨头.结论经皮DHS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新的理想的微创治疗技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正确的手术操作,适时进行康复锻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但微创手术内固定器械尚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93.
双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疗效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以双段SB Charite Ⅲ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l临床结果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06年8月,对22例L4-S1退变的病例采用双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男16例,女6例;年龄43~54岁,平均48岁;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61个月(平均37.4个月),分别于手术前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JOA评分和影像学对比。[结果]术后病例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按FRANKLE标准,JOA评分改善率1年后优12例,良7例,可3例;3年后共获得随访18例,其中优10例,良5例,可3例。术后X线片显示人工椎间盘位置正确,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椎间活动度得到维持。15例患者返回原工作,2例变换工作,1例退休。所有病例无假体功能并发症发生,无假体松动、半脱位、下沉。[结论]在严格适应证的前提下,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可以获得满意临床疗效的,可在有条件的医院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94.
Torsion of noncircular beams results in warping of each cross section. When noncircular cross sections are constrained to remain plane, the resulting shear stress distribution is different from what Saint Venant torsion (with warping) would predict. This ha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to the stress analysis of plated long bones subjected to torsional loadings. Analyses in which warping is not allowed predict incorrect stress fields in the plate and bone and overpredict the amount of stress shielding associated with fracture plate fixation.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陈旧性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陈旧性髌骨骨折进行回顾性总结,采用保留髌骨,切开复位,松解粘连,改良张力带钢丝或/和聚髌器坚强的内固定,术后配合CPM机康复锻炼。结果11例全部随访,随访0.5~4.5年,根据胥少汀等制定的评定标准,优4例,良5例,优良率81.8%。结论不做髌骨切除,松解粘连、良好的对位,坚强的内固定,早期配合应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6.
双头加压螺纹钉贴股骨距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X光电视下采用双头加压螺纹钉贴股骨距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42例,随访平均2.5年,其中16例随访3年以上,骨折愈合率95.2%,骨折不愈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4.76%。认为加压螺纹钉贴股骨距内固定可使钉的受力由较大剪应力变为较大轴向力承受,减少骨折处的剪应力,并加压于骨折端能促进骨折愈合。具有操作简单、进钉准确、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7.
本文报告了作者研制的改良哈氏棒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1991年1月~1994年10月,治疗26例,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从41.91%,恢复至95.57%,椎体后缘高度从81.03%恢复至100%,后凸畸形(Cobb氏法)从26°恢复至5°,有5例恢复前凸8°~10°,神经功能恢复1.8级(Frankel分级)。作者认为回复生理前凸的纵轴上纵向撑开力,更有助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98.
本文报告了自1985年 ̄1995年间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与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囊内型股骨颈骨折26例。随访时间平均5年5个月。结果,26例骨折痊愈,骨折愈合率为100%。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个月。仅1例骨折愈后后股骨头发生缺血坏死。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4%。  相似文献   
99.
带血管蒂舟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治疗距骨骨折提供新术式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舟骨背侧面形态、血供来源进行观测.结果:舟骨背侧面动脉主要来自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以及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分别发3~5支、1~3支和1~2支外径在0.2~1.0mm之间的骨膜支,形成骨膜动脉网.结论:以内踝前血管为蒂,可切取舟骨背侧2.0cm×1.0cm×0.5cm大小的骨瓣,用于距骨颈骨折修复.术式经临床应用证实,手术简便,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0.
股骨颈骨折粗细双螺钉内固定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方法繁多。本文采用一粗一细加压螺纹钉,采用先进电阻应变仪方法,对股骨颈的应力分布规律在中立、外展、内收不同位置上施加50kg荷载压力.通过电阻应变计测定一耗一细两钉所承受拉、压应力优于其它内固定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