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4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7篇
中国医学   60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目的:介绍山豆根中生物碱的毒性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从临床表现、实验室研究及毒性机制3个方面,对山豆根毒性研究进行汇总、分析、综述。结果:山豆根具有神经毒性、肝毒性、心血管毒性及引起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毒性以胃肠道反应、肝毒性为主,但是以神经毒性为最。结论:山豆根中生物碱是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其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是主要毒性成分,超剂量服用是中毒的主要原因,毒性机制与抑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及氧化应激、炎症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242.
目的阐明金银花与山银花药学质量表征的共性与特性。方法采用HPLC-DAD法,Waters XBridge C18分析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1 nm,柱温30℃,建立金银花和山银花特征图谱质量表征方法;基于特征图谱中的特征峰的所属化学类型及代表性成分的峰面积和含量对15批金银花和10批山银花饮片进行药学质量表征,并对二者的药学质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建立的金银花和山银花的特征图谱及质量表征方法表征了二者质量表征特征值: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代表性成分含量及其相对含量。(2)金银花和山银花均具有特征峰30个,其药学架构涵盖4种化学类型,其中金银花/山银花各类型特征峰数目分别为:环烯醚萜类16/6,酚酸类8/11,黄酮类4/5,三萜皂苷类2/8个。(3)二者具有共有特征峰15个,其中环烯醚萜类6个、酚酸类6个、黄酮类2个、三萜皂苷类1个。(4)在金银花/山银花特征峰中指认了11个代表性成分:环烯醚萜类3/2、酚酸类6/6、黄酮类1/1、三萜皂苷类1/2;其代表性成分含量(mg/g)分别为:断氧化马钱子苷(21.756~29.826)/(6.936~14.643)、獐芽菜苦苷(12.204~30.139)/(26.109~31.608)、当药苷(13.806~23.27/(-),绿原酸(24.686~36.595)/(36.796~42.979)、异绿原酸A(14.010~20.452)/(50.544~58.013)、异绿原酸C(2.896~4.681)/(6.986~7.960)、异绿原酸B(0.935~1.260)/(1.389~1.738)、新绿原酸(0.888~1.560)/(2.025~2.635)、隐绿原酸(0.565~0.852)/(0.947~1.122),木犀草苷(0.579~0.690)/(0.527~0.642),灰毡毛忍冬皂苷乙(14.471~20.243)/(35.487~54.576)、川续断皂苷乙(-)/(31.191~35.731)。结论建立的特征图谱质量表征方法可准确地表征金银花与山银花的药学质量,二者质量表征共性为:具有相同的药学架构及部分共有特征成分;又具有明显的特性:金银花环烯醚萜类特征峰较多,当药苷为其特有环烯醚萜类成分,断氧化马钱子苷和木犀草苷的含量高于山银花;而山银花酚酸类和三萜皂苷类特征峰较多,川续断皂苷乙为其特有三萜皂苷类成分,异绿原酸A、灰毡毛忍冬皂苷乙、绿原酸、獐芽菜苦苷、异绿原酸C、新绿原酸、异绿原酸B和隐绿原酸的含量均高于金银花。研究结果可为金银花与山银花的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3.
目的:实验研究山豆根水煎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为山豆根的临床安全与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灌胃给药的方式,按照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山豆根水煎液的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值,观察小鼠中毒症状,记录小鼠的累计死亡数和体重变化。结果:小鼠口服山豆根水煎液的LD50及95%可信限为47.918(45.192~50.665)g·kg-1,主要毒性症状为闭眼、怠动、腹式呼吸等。结论:小鼠一次性口服大剂量山豆根水煎液可造成急性中毒,中毒表现主要为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244.
李建良  朱照娟 《中药材》1994,17(9):19-21
对浙江产辛夷商品的调查与性状鉴别结果表明,浙江有六种混伪辛夷,其性状有别于《中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的辛夷,特别是各个种之间的花被片差异,可供辛夷性状真伪鉴别时参考。  相似文献   
245.
金银花中三萜皂甙的分离与结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银花中三萜皂甙的分离与结构确定娄红祥,田进国,苑辉卿,季梅,吕木坚,郎伟君(山东医科大学药学系,济南250012)(北京大学化学系仪器分析中心,北京100871)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的花蕾,具有抗菌,抗...  相似文献   
246.
中药大黄、槐米、红花提取物的致突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方法测试了三种中草药——大黄、槐米和红花水提取物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大黄、槐米和红花水提取物的浓度为2.5、5.0、7.5和10mg/ml时诱发的SCE频率为7.0±0.52~15.76±0.81,与空白对照组自发SCE频率(6.12±0.40)相比,除大黄水提取物2.5mg/ml剂量组以外.均具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或P<0.001)。三种中草药水提物的应用剂量和SCE频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揭示此三种中草药水提物对人血淋巴细胞具有致突变作用。大黄,槐米水提物并能抑制人淋巴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增殖。  相似文献   
247.
金银花花部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濮祖茂  邢俊波  李萍  刘婷  王志恒 《中药材》2002,25(12):854-859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不同产地金银花的花粉、花瓣、花冠管及柱头的形态特征作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种间花部的形态具明显区别,种内形态特征与地理分布具有相关性,可为道地药材品质评价和品种鉴别、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8.
旋覆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旋覆花药材的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确定旋覆花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UV测定旋覆花药材甲醇提取液的指纹图谱,并与同属其他植物花序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旋覆花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发现13个色谱峰为共有峰,确定了其相对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比值的范围。结论:利用旋覆花指纹图谱可以对不同植物来源的旋覆花药材进行鉴别,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49.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药对苦参与蛇床子治疗皮肤瘙痒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苦参与蛇床子进行靶标预测与分析,建立中药—化合物骨架—靶标网络,揭示瘙痒治疗靶标、预测靶标、中药及其化学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复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观察苦参和蛇床子的协同抗炎作用。【结果】苦参与蛇床子可能协同作用于组胺受体、大麻受体以及蛋白激活受体等瘙痒治疗靶标。苦参与蛇床子可能通过共同调控炎症相关通路(TLR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FcεRI信号通路)与神经相关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抑制瘙痒。通过活性研究发现,苦参中的黄酮部位与蛇床子中的香豆素部位存在显著的协同抗炎活性(P0.05),表明这两组分可能在抑制炎症诱导的瘙痒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结论】该方法可阐明苦参和蛇床子药对抗瘙痒作用的分子机制,对探索中药现代化和新药发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0.
目的:建立七味诃子散中丁香酚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5 μ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柱温为25℃。结果:丁香酚的进样量在0.564~2.82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3%(RSD=1.01%);样品中丁香酚的含量测定结果为14.7~15.6 mg·g-1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测定七味诃子散中丁香酚的含量,可为该药质量标准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