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4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677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91篇
口腔科学   686篇
临床医学   221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85篇
神经病学   556篇
特种医学   179篇
外科学   1006篇
综合类   347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116篇
  1篇
中国医学   408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7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评估周围性面神经断裂损伤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自1999年至2009年因周围性面神经断裂在我院接受手术修复的患者104例,男75例,女29例,年龄2~77岁,中位年龄30岁。单纯面神经吻合术72例,随访至最终恢复的65例(90.2%)。自体神经移植术32例,随访至最终恢复的24例(75.0%)。面神经功能评价采用了整体及分区House-Brackmann(HB)评价方法,以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面神经吻合术后总体恢复程度为HBⅠ级者37例(56.9%),Ⅱ级者11例(16.9%),Ⅲ级者15例(23.1%),Ⅳ级者2例(3.1%);各分区恢复至HBⅠ、Ⅱ级的比例分别为:眼部97.6%、面中部97.9%、口角78.6%、额部27.3%(P<0.001)。自体神经移植术后总体恢复程度为HBⅠ级者4例(16.7%),Ⅱ级者5例(20.8%),Ⅲ级者7例(29.2%),Ⅳ级者8例(33.3%);各分区恢复程度达HBⅠ、Ⅱ级的分别为:眼部73.7%、面中部72.7%、口角44.4%、额部37.5%。神经吻合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优于自体神经移植术(P=0.002)。结论:面神经吻合术和自体神经移植是修复周围性面神经断裂损伤的有效方法;面神经受损分支、损伤范围、手术修复距离损伤的时间和患者年龄均对手术预后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952.
目的了解额颞颧部显微解剖结构。为临床额颞颧开颅术保护颞浅动脉主干及面神经颞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应用国人成人头颅防腐标本10例(20侧),模拟额颞颧入路对颞浅动脉和面神经颞支的走行及分布层次进行逐层解剖和分析。结果颞浅动脉主干位于耳屏前(8.1±2.4)mm。面神经额颞支位于耳屏前(14.9±2.1)mm,在颧弓上缘距离颞浅动脉起始部(6.8±3.1)mm。结论皮肤切口应位于颞浅动脉后紧邻耳屏前缘。在颧弓上缘切口深度应达到颧骨骨质表面,沿颧弓表面向前在颞深筋膜浅层下分离脂肪垫,取弧形切口并指向额骨颧突。  相似文献   
953.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置管持续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价值。方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2例在超声显像确认颈6横突后,置管于颈6~7横突之间,行持续星状神经节阻滞15d。结果全组均穿刺置管成功,出现霍纳综合征且未见相关并发症,痊愈9例,好转3例。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置管持续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4.
目的探讨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充填矫治面部凹陷的临床应用。方法标记面部凹陷部位,估计需要填充的脂肪量,取臀部或大腿部为供区。在肿胀麻醉下,用20 m l注射器吸脂,吸管采用3.0 mm的钝头吸管,负压应控制在20 m l注射器内3~5 m l左右真空。抽取脂肪颗粒,无菌状况下将所获脂肪颗粒洗去血迹、破碎脂肪细胞和脂滴,反复漂洗,至漂洗液色清透明;静置、分层后取中层饱满的脂肪颗粒注射在面部凹陷部位。结果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充填矫正面部凹陷26例,其中6例患者经过了3次注射充填;12例患者经过了2次注射充填;8例患者经过了1次注射充填,均获良好效果。结论利用自体脂肪移植充填矫治面部凹陷,创伤小、并发症低、手术效果明显,相对现有其他治疗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55.
目的:利用自体脂肪充填颜面凹陷,改善外形。方法:起利用3L3M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对颜面凹陷7例患者进行脂肪移植。结果:1次移植手术5例,2次以上2例,术后均随访3个月以上,7例患者外形均明显改善。结论:自体脂肪移植是治疗颜面凹陷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6.
桥小脑角区面神经与小脑下前动脉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桥小脑角区小脑下前动脉形成的动脉袢及面神经脑桥小脑间隙动脉袢的显微解剖关系。方法:采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灌注蛛红明胶的成人尸头22个(共44侧),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并进行有关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结果:(1)在44侧尸头标本中存在动脉袢的为42则(95.45%),每侧只有1个动脉袢的13侧(30、95%),有2个动脉袢的20侧(47、62%);有3个动脉袢的2侧(4、76%);有4个和5个动脉袢的各为1侧(2、38%)。(2)脑桥小脑间隙动脉袢由小脑下前动脉本干形成者33侧(78、57%);由小脑下前动脉侧支形成者9侧(21、93%)。(3)脑桥小脑间隙动脉袢的类型中内耳门外型者23侧(54、6%),内耳门型者5侧(11.9%),由耳道型者14侧(33.33%)。(4)脑桥小脑间隙动脉袢的空间位置中水平位者29介(69.05%);垂直位者13侧(30.95%)。(5)面神经与脑桥小脑间隙动脉袢的位置关系有五种,其出现率分别为:中间位54、76%(23侧)、下位11.96%(5侧)、后位9.52%(4侧)、上位4.76%(2侧)和前位2.38%(1侧)。(6)动脉袢与面神经根接触者出现率为77.02%。结论:桥小脑角区脑桥小脑间隙脉袢的形成及空间位置复杂,并且面神经与脑桥小脑隙动脉袢形成复杂的解剖关系。动脉袢可对面神经形成迫导致神经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7.
神经生长因子几丁质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几丁质管在修复兔面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在16只新西兰兔的两侧面神经上颊支上分别造成8mm缺损,左侧用管腔内注入NGF的几丁质管修复,右侧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作对照。术后8周和16周分别取8只动物进行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的再生神经已通过近远中吻合口,神经纤维密集成束;术后16周,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增加,神经纤维束增粗,形态接近于正常神经。电生理检测和图像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和有髓神经轴突总截面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GF几丁质管可为免面神经缺损提供良好的修复环境。  相似文献   
958.
采用HRP法对24只家兔眉耳肌、上唇提肌和小颧肌的第一级感觉神经元胞体的分布、传入途径及其在三叉神经节内的定位进行逆行追踪研究。结果表明:标记细胞均出现于同侧的三叉神经节、面神经核及交感颈前节,而三叉神经中脑核、膝状节和迷走神经结状节、颈1~颈3的脊神经节内未见标记细胞。上述面肌的标记细胞在三叉神经节内的水平及背腹方向上有集中分布倾向  相似文献   
959.
目的:了解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外用吡美莫司乳膏)和对照组(外用赋形剂),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DLQI)问卷调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9.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3.8%,同时治疗组患者DLQI改善更为显著。结论外用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60.
面神经炎(Bell麻痹)俗称“面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与健康。由于面神经行程复杂,临床上很难明确面神经病变的部位和性质[1]。磁共振成像以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多参数成像、多平面扫描以及对人体无电离辐射等优点,日渐成为脑神经检查的首选方法。我院对32例面神经炎患者采用3D-VIBE序列进行磁共振增强检查,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