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44篇
  免费   2258篇
  国内免费   670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363篇
妇产科学   128篇
基础医学   973篇
口腔科学   333篇
临床医学   6993篇
内科学   3715篇
皮肤病学   1660篇
神经病学   74篇
特种医学   6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680篇
综合类   9978篇
预防医学   8698篇
眼科学   131篇
药学   7230篇
  65篇
中国医学   2003篇
肿瘤学   195篇
  2024年   323篇
  2023年   1145篇
  2022年   1417篇
  2021年   1541篇
  2020年   1219篇
  2019年   1243篇
  2018年   684篇
  2017年   1020篇
  2016年   1183篇
  2015年   1336篇
  2014年   2012篇
  2013年   1928篇
  2012年   2482篇
  2011年   2565篇
  2010年   2298篇
  2009年   2130篇
  2008年   2518篇
  2007年   2178篇
  2006年   1985篇
  2005年   2149篇
  2004年   1720篇
  2003年   1448篇
  2002年   1212篇
  2001年   1119篇
  2000年   747篇
  1999年   626篇
  1998年   538篇
  1997年   509篇
  1996年   476篇
  1995年   401篇
  1994年   349篇
  1993年   239篇
  1992年   273篇
  1991年   274篇
  1990年   266篇
  1989年   269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高磊  关明杰  侯雪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9):1377-1379
了解影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的多巴胺羟化酶(DβH)基因特定位点多态性及相关环境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为综合干预ADHD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包头市市区及郊区各1所小学,对全体在校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筛查并诊断出ADHD儿童104名,选取同校其他同性别年龄相差<2岁的相互间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儿童104名为对照,分析环境影响因素、DβH基因特定位点多态性及二者之间交互作用与ADHD的关系.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OR=0.622)和家庭知识性(OR=0.747)是ADHD发生的保护因素,而父亲惩罚、严厉(OR=1.138)和父亲偏爱被试(OR=1.140)是危险因素,DβH5'侧翼区-1021C/T-CC基因型是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OR=2.040)(P值均<0.05).基因多态性检测显示,ADHD组与对照组DβH5'侧翼区-1021C/T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97,P=0.130),两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9,P=0.780).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显示,父亲惩罚、严厉与DβH5'侧翼区-1021C/T-CC基因型发生存在负向交互作用(r=0.357,OReg=1.047,P=0.027),父亲偏爱被试与DβH5'侧翼区-1021C/T-CC基因型发生存在负向交互作用(r=0.557,OReg=1.076,P=0.035).结论 特定位点基因型与特定环境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影响AD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慢性荨麻疹应用依巴斯汀及卡介菌多糖核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并收治的13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单纯应用依巴斯汀实施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进行肌内注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不良反应,随访期荨麻疹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0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56%(P<0.05)。两组治疗前瘙痒、皮损直径、皮损数目及荨麻疹发作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其瘙痒、皮损直径、皮损数目及荨麻疹发作情况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复发率为7.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应用依巴斯汀及卡介菌多糖核酸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有效地遏制荨麻疹的临床症状并降低荨麻疹的复发风险,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征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分布情况,以提高临床诊断及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入住梅州市人民医院皮肤科的62例确诊为SSSS患儿进行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儿中发热26例,心肌酶谱异常33例,白细胞升高46例;62例患儿中送检标本58例,共分离出病原菌36株,其中金葡菌27株,表皮葡萄球菌3株,中间葡萄球菌2株,溶血性链球菌2株,杂菌2株。对36株病原菌行药敏分析,敏感率较高的药物依次为万古霉素(100%)、左氧氟沙星(94.4%)、呋喃妥英(91.7%)、头孢唑啉(86.1%)。结论:62例SSSS患儿以金葡菌感染为主,早期足量使用敏感抗菌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K1型肺炎克雷伯菌和K2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分布。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分离735株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作为实验菌株,筛选出63株K1型肺炎克雷伯菌和29株K2型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PCR检测13种耐药基因和1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结果 K1、K2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20%,对其他抗菌药物都表现较高的敏感性,但出现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K1、K2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acc6-Ib-cr和qnrS携带率较高,对其他耐药基因的携带率较低,但出现2株K1型和2株K2型携带KPC基因;除厄他培南和SHV基因外,K1型和K2型肺炎克雷伯菌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K1型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均低于K2型肺炎克雷伯菌;可移动遗传元件检出1种接合性质粒标记基因,1种整合子标记基因,4种插入序列标记基因,以traC基因和intI1基因阳性率最高。结论 K1、K2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耐药基因阳性率低,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率较低;K1型和K2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的出现可能与携带可移动遗传元件相关。  相似文献   
17.
假单胞菌属细菌中的部分菌株是动植物和人类的致病菌,也是食品的腐败菌,会导致动植物和人类的高死亡率和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噬菌体作为一种细菌性病毒,特异性高、自我增殖快且无副作用。这些特性使其成为了解决细菌性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就利用噬菌体防控假单胞菌属致病菌和腐败菌在食品、水产、植物、医疗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以便为后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6,(5):212-214
目的探讨碘伏消除ESBL定植菌在预防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2月入住神经外科的重症昏迷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同时采取碘伏处理鼻腔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ESBL定植菌的发生率及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ESBL定植菌的发生率为19.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定植率41.1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感染率为21.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45.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碘伏消除ESBL定植菌来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具有可行性,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分析骨科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PRPAE)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骨科住院治疗的101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择同时期敏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135例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伤、合并骨髓炎、混合感染、侵入性操作、近1个月使用三代头孢、近1个月使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是骨科感染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骨科患者多发伤、合并骨髓炎、混合感染、侵入性操作、近1个月使用三代头孢、近1个月使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是骨科感染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因素。针对高危因素,加强防控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经小麦粉摄入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乙酰衍生物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和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的暴露总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2011~2013年上海市售小麦粉中DON、3-Ac-DON、15-Ac-DON的含量分别进行检测,计算三者的总量。并结合上海市居民小麦粉摄入数据,以该化合物组的暂定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PMTDI)1μg/(kg BW·d)为参考,对上海市居民经小麦粉摄入的DON及其乙酰衍生物的暴露总量分别进行点评估和概率评估。结果 (1)点评估显示,对于受到DON及其乙酰衍生物不同水平污染(均数、P50、P75、P90和P95)的小麦粉,人群在小麦粉均数和P50摄入水平时,毒素暴露总量皆低于PMTDI(占其18%~83%),而在小麦粉P95摄入水平时,毒素暴露总量皆高于PMTDI(为其1.08~2.55倍)。(2)概率评估显示,总人群、小麦粉食用人群和<15岁人群通过小麦粉摄入的DON及其乙酰衍生物的暴露总量低于PMTDI概率分别为89.99%、87.00%和76.55%。结论随着小麦粉摄入量的增高,上海市居民的DON及其乙酰衍生物的暴露风险增高;多数人摄入小麦粉是安全的,但有10.01%的人群处于风险状态,其中<15岁人群是DON及其乙酰衍生物暴露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