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61篇
  免费   2000篇
  国内免费   1068篇
耳鼻咽喉   239篇
儿科学   126篇
妇产科学   469篇
基础医学   810篇
口腔科学   170篇
临床医学   2096篇
内科学   1481篇
皮肤病学   234篇
神经病学   536篇
特种医学   5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579篇
综合类   4660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931篇
眼科学   803篇
药学   7820篇
  27篇
中国医学   3906篇
肿瘤学   593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431篇
  2021年   748篇
  2020年   682篇
  2019年   588篇
  2018年   798篇
  2017年   878篇
  2016年   991篇
  2015年   896篇
  2014年   2029篇
  2013年   1870篇
  2012年   2109篇
  2011年   2179篇
  2010年   1641篇
  2009年   1345篇
  2008年   1226篇
  2007年   1286篇
  2006年   1167篇
  2005年   1019篇
  2004年   744篇
  2003年   656篇
  2002年   572篇
  2001年   467篇
  2000年   354篇
  1999年   305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17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81.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重症脑挫裂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治疗组(62例)。两组患者术后均转入ICU监护并给予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4 mg/次,加入到25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奥拉西坦,4 g/次,加入到250 m 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滴,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第3、7、14天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颅内压、GCS评分、脑电图快慢波比值、大脑中动脉(Mc A)平均血流速度、双侧平均肌力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1.76%、80.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IHSS评分从治疗第7天,治疗组从治疗第3天开始显著下降,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治疗第3天开始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颅内压均从治疗第3天开始降低,GCS评分、Mc A平均血流速度、双侧平均肌力从治疗第3天开始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从治疗第3天开始,GCS评分、Mc A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第3、7天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在治疗第7天快慢波比值低于对照组,在治疗第3、14天双侧平均肌力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奥拉西坦联和尼莫地平治疗重症脑挫裂伤术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进一步探索和治疗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提供明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982.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心肌梗死PCI术后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1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且成功完成PCI医治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于PCI术后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30 m L/次,1次/d。治疗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30万单位/次,1次/d,黄芪注射液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血清丙二醛(MDA)、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CK-MB曲线下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 d两组患者IL-1、TNF-α、ICAM-1、MDA水平均较术前有所提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两组患者这些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7 d治疗后,治疗组CK-MB峰值和CK-MB曲线下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黄芪注射液用于治疗PCI术后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降低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3.
《Primary Care Diabetes》2022,16(2):264-270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a clinical pharmacist-led smartphone application (app) on medication adherence, insulin injection technique (IIT) and diabetes-related outcomes among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receiving insulin therapy.MethodIn all, 124 women were randomly (1:1 ratio) assigned to receive app intervention plus usual care (intervention) or usual care (control), and were followed up till 12 weeks postpartum. Interventions centralized on medication adherence and IIT. Primary outcome was medication adherence assessed by the 5-item Medication Adherence Report Scale.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IIT, insulin requirement, prepartal and puerperal glycemic control, hypoglycemia, and pregnancy and neonatal outcomes.ResultsA total of 119 patients completed the follow-up evaluation (58 intervention, 61 control). Significant more women with high medication adherenc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observed (69.0% vs. 34.4%, p = 0.000). The other notable benefits (all p < 0.05) included patient percentage with appropriate IIT, lesser preprandial insulin dose, patient proportion with both qualified prepartal FPG and 2 hPG, and puerperal FPG or HbA1c, fewer hypoglycemia, and lower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admission rate. Cesarean delivery rate was higher among intervention cases (p < 0.05). Qualified prepartal glycemic control was related to high medication adherence and proper IIT. NICU admi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complicated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deficient medication adherence and premature rupture of fetal membrane.ConclusionCombined with usual care, clinical pharmacist-led smartphone app might be a valid tool for GDM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98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ST段抬高AMI(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调脂、尿激酶静脉溶栓、抗凝、美托洛尔、卡托普利、硝酸酯类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丹红注射液静脉点滴,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K-MB峰值较对照组提前。观察组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和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能够降低急性STEMI患者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率,并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85.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老年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利尿剂等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0.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400 mg/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PFV)、充盈早期速率/晚期速率(E/A)、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PF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质量(L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心胸比(CTR)、Ig G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00%、8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E/A、EPFV显著升高,APFV、LVESV、LVEDV、LV、CTR、Ig G抗体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Ig G抗体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6.
目的 研究消癌平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5月到2014年12月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就诊的膀胱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注入注射用顺铂60 mg加40 mL生理盐水进行局部灌注,每周治疗3次,3周为1个周期。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消癌平注射液,每次2支,1次/d,3周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近期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自觉症状、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心理情绪状态、躯体生理功能状态和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患者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脱发、贫血、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顺铂治疗膀胱癌的有效率较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8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北海市中医医院手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80例,术后使用骨肽注射液治疗40例(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40例(观察组)。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炎症水平、凝血功能和骨代谢水平的差异。计量资料的比价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14,P < 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6.397,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均低于对照组(t=9.542、20.654、20.250,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较对照组进一步改善(t=5.103、5.548、6.783,P<0.05),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4.542、4.092,P<0.05),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099,P<0.05)。 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丹红注射液能进一步增强疗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凝血功能及骨代谢。  相似文献   
988.
李开慧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10):1263-1267
目的 探究止痛化癥胶囊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7月鄂州市中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皮下注射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3.75 mg/次,4周/次,若患者体质量<50 kg,则注射剂量减少50%。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止痛化癥胶囊,4粒/次,2次/d,月经期间停止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子宫体积、CA125、Kupperman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绝经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5%、91.8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FSH、LH、E2、子宫体积、CA125水平、Kupperman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潮热出汗、感觉异常、失眠、情绪波动、抑郁、眩晕、疲乏、骨关节痛、头痛、心悸、皮肤蚊走感、泌尿感染、性生活障碍发生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盆腔痛、性交痛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痛经、盆腔痛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痛化癥胶囊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患者FSH、LH、E2水平和VAS评分,改善患者绝经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9.
姚晓煌  钟燕珍 《内科》2021,(1):49-51,102
目的探讨注射用尿促性素联合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尿促性素及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尿促性素及来曲唑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成熟卵泡数量、排卵率及妊娠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主卵泡直径、血清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45 d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成熟卵泡数量、子宫内膜厚度、主卵泡直径显著多(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的E2、FSH、LH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45 d内,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4.26%)显著低于对照组(1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尿促性素联合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990.
王雪  张伟  李家春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5,46(15):2228-2231
目的探究4种常用蛋白质测定方法用于中药注射剂中大分子蛋白检测的适用性。方法比较磺基水杨酸法、考马斯亮蓝法、福林酚(Lowry)法、体积排阻色谱(SEC)法的灵敏度、专属性,并将4种方法分别用于测定5种市售中药注射剂中的大分子蛋白,比较测定结果。结果磺基水杨酸法灵敏度不高,考马斯亮蓝法和Lowry法的专属性较差,SEC法灵敏度高且专属性好。以SEC法测定5种市售中药注射剂样品,均未检出大分子蛋白。结论 SEC法可用于中药注射剂中大分子蛋白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