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04篇
  免费   1795篇
  国内免费   2342篇
耳鼻咽喉   363篇
儿科学   271篇
妇产科学   482篇
基础医学   3528篇
口腔科学   352篇
临床医学   3791篇
内科学   3851篇
皮肤病学   499篇
神经病学   447篇
特种医学   8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7篇
外科学   1388篇
综合类   9619篇
预防医学   3316篇
眼科学   263篇
药学   2905篇
  28篇
中国医学   1437篇
肿瘤学   3166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642篇
  2022年   716篇
  2021年   691篇
  2020年   586篇
  2019年   617篇
  2018年   410篇
  2017年   587篇
  2016年   747篇
  2015年   750篇
  2014年   1216篇
  2013年   1253篇
  2012年   1441篇
  2011年   1708篇
  2010年   1687篇
  2009年   1826篇
  2008年   1889篇
  2007年   1884篇
  2006年   1958篇
  2005年   2350篇
  2004年   1848篇
  2003年   1537篇
  2002年   1500篇
  2001年   1386篇
  2000年   1162篇
  1999年   929篇
  1998年   825篇
  1997年   754篇
  1996年   720篇
  1995年   607篇
  1994年   577篇
  1993年   411篇
  1992年   388篇
  1991年   279篇
  1990年   269篇
  1989年   220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产前检查的主要目的对出生之前胎儿的染色体及基因的异常进行确诊,对家庭的优生优育以及预防控制新生儿发病都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的侵入性产前检查,包括:羊膜穿刺、绒毛取样(chorionic vil-lous sampling,CVS)和脐带血穿刺,都可能对胎儿及孕妇产生一定的危害,并存在0.5%~1%流产的风险。利用微创或非创伤性的方法检测胎儿遗传性状的方法一直是科研及临所求追的目标,孕妇外周血游离胎儿DNA(cell-free fetal DNA,cffDNA)的发现则为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技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策略,并且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大规模平行测序(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MPS)技术,更加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使得外周血 cffDNA 应用于胎儿性别、血型、单基因病、染色体相关疾病的检测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将对孕妇外周血 cffDNA 作简要介绍及近年来在临床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并对血清HBeAg、HBVDNA与肝组织病理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慢性HBV携带者821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依据血清HBeAg将患者分组,分别比较HBeAg阳性( n =713)和阴性组(n=108)患者HBVDNA、肝组织炎性分级和纤维分期研究分析。结果821例患者99W.51%存在肝组织损伤;炎症分级G≥2者358例(43.61%);纤维化分期S≥2者287例(34.96%)。 G≥2及S≥2HBeAg阴性组患者均明显多于阳性组( P值均<0.05)。血清HBeAg阴性组HBV DNA、肝组织炎性分级和纤维分期明显重于HBeAg阳性组( P <0.05)。2组HBV DNA与肝组织病理均无相关性( r =0.234、0.107, P <0.05)。结论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皆非“正常”,HBV DNA不能很好地反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血清HBeAg阴性患者肝脏损伤情况重。对此类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抑癌基因DAPK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在M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研究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MM患者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18.52%,对照组中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为0;MM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组和对照组DAPK mRNA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中甲基化组低于非甲基化组;甲基化组、非甲基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MM患者的初治组低于复发组,初治组、复发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 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其mRNA表达的机制之一,并在MM的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通过比较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与结核蛋白芯片在结核诊断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探讨 T-SPOT.TB 在结核感染中的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对以疑患结核收住入院的23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资料,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阴性似然比和阳性似然比。结果236例疑患结核患者确诊结核为168例,T-SPOT.TB 方法的阳性率为62%,敏感性为84.5%,特异性为92.6%,阳性预测值96.5%,阴性预测值86.9%;结核蛋白芯片阳性率42%,敏感性为53.0%,特异性为83.8%,阳性预测值为89.0%,阴性预测值为41.9%。两者统计学指标比较分析,T-SPOT.TB 对结核的诊断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论TSPOT-TB 实验与其他结核检测方法相比,在结核的诊断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低于文献资料的报道;由于不受免疫因素的影响,特别适用于免疫力低下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前隐性结核感染人群的筛查,但两种方法联合检测能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评价基于基因芯片的miRNA表达差异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与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V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治疗的TBM患者28例和VM患者27例作为验证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验证。选取前期收集的8例TBM患者和5例VM患者作为基因芯片样本进行全基因组miRNA微阵列分析,通过预测差异性miRNA的靶基因、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两病间前10个差异性miRNA枢纽基因。再采用qRT-PCR对患者间表达差异明显的miR-21-5p进行验证,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miRNA的诊断价值。结果: 通过miRNA微阵列分析初步筛选出26个差异表达的miRNA(14个表达上调,12个表达下调)和对应的靶基因3217个。经GO富集分析、KEGG信号通路分析筛选出190个相关靶基因,对其进行PPI网络分析,筛选出前10个靶基因作为核心靶基因。对基因芯片检测样本的hsa-miR-21-5p相对表达量进行qRT-PCR验证,发现TBM患者hsa-miR-21-5p的表达水平[15.890(3.423,25.581)]较VM患者[0.807(0.614,0.955)]明显上调(Z=-2.355,P=0.019),差异倍数(TBM/VM)在基因芯片和qRT-PCR中分别是4.817和4.660,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基本一致;对28例TBM和27例VM患者的hsa-miR-21-5p进行qRT-PCR结果比较,发现hsa-miR-21-5p在TBM患者的相对表达量为4.825(2.433,21.362),明显高于VM患者[0.204(0.112,0.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00,P=0.000),且ROC曲线区分TBM与VM患者的AUC为0.893(0.806~0.980),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8.9%。结论: 相较于VM患者,作为基因芯片检测中表达差异明显的miR-21-5p在TBM患者中表达明显上调,可作为鉴别TBM与VM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伴有核仁磷酸蛋白(NPM1)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PCR-毛细管电泳法对67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进行NPM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NPM1突变阳性占所有AML患者的10.4%,占核型正常AML的26.1%。7例NPM1突变阳性和60例NPM1突变阴性患者相比,初发时血小板(54×109/L和27.5×109/L,P<0.01)、AML-M5比例(57.1%和23.3%,P<0.01)、染色体核型正常比例(85.7%和2 8.3%,P<0.01)、CD34阳性比例(28.6%和63.3%,P<0.01)、伴有特殊融合基因患者的比例(0和48.3%,P<0.01)、伴有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的比例(28.6%和8.3%,P<0.01)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初发时中位年龄、性别比例、白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和完全缓解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发病时血小板计数不低和核型正常AML患者检测NPM1基因突变,有利于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FCGR3A和FCGR3B基因拷贝数变异与HBV感染后不同转归和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和门诊841例慢性HBV感染者和296例自限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标本,并将慢性HBV感染者根据病情进展程度进一步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肝硬化(LC)组、肝细胞癌(HCC)组。采用AccuCopy技术定量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FCGR3A和FCGR3B基因拷贝数变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同时采用χ2检验分析FCGR3基因CNV在不同组间的分布差异。应用年龄和性别校正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分析CNV对HBV感染慢性化的影响。结果 慢性HBV感染组与自限性HBV感染组的FCGR3A、FCGR3B 拷贝数变异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406、19.143,P值均<0.05)。在慢性HBV感染后疾病...  相似文献   
998.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终末期肝病最常见的感染类型,SBP的诊断和治疗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挑战。近些年来,分子诊断技术尽管获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根据SBP的诊断现状,综述分子微生物诊断方法在SBP诊断上的进展,单纯细菌定性并不能明确细菌DNA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细菌定量结合其类型更能准确描述SBP的生物学特征,可为SBP及其特殊类型的诊断和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在肺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新疆肿瘤医院确诊的肺腺癌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各4例,850K芯片甲基化检测平台检测肺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甲基化区域,Bump hunter寻找两组差异区域。Gene Ontology数据库和KOBAS软件对差异区域对应目的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EG分析。结果1.共筛选出DMR-1、DMR-2、DMR-3、DMR-4、DMR-6(以上位于chr6),DMR-5(位于chr11)和DMR-7(位于chr20)(P<0.05)七组差异甲基化区域。DMR-1目的基因为HLA-DPB1、HLA-DPA1,DMR-2的为POU5F1,DMR-3的为RP5-1186N24.3、SCAND3,DMR-4的为ZFP57,DMR-5的为LDHC,DMR-6的为LTA,DMR-7的为OXT。其中HLA-DPB1、HLA-DPA1等为高甲基化,SCANDS3和LTA为低甲基化。2.GO分析表明目的基因主要在干扰素-γ、MHC-Ⅱ类复合物等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KEGG分析显示目的基因甲基化主要在Ⅰ型糖尿病、NF-κB信号通路中高度富集。结论1.肺腺癌患者DNA甲基化的状态可能是引起肺腺癌发生的关键因素,尤其是HLA-DP,POU5F1及LDHC的甲基化状态,在肺腺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在GO功能和KEGG通路中,阐明了DNA甲基化异常导致疾病发展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郭海婴 《长寿》2015,(1):46-47
提到"基因",大家已经不陌生了,基因也叫"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作息不规律,会损伤人体将近1500种基因。这也解释了为何作息不正常的人,会出现大量健康问题的疑问。轮班工作、时差、作息时间变化大等因素,都会导致人的睡眠时间受干扰,可能会增加乳腺癌、心脏病、糖尿病和其他危及生命的疾病患病风险。据科研人员的实验结果显示,人体正常的24小时周期被破坏的话,也会扰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