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8篇
中国医学   20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多索茶碱分别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1)℃)条件下,分别观察及测定8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并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与多索茶碱的含量。结果:2药配伍后8h内,除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6h时多索茶碱的含量降低外,其外观、pH值、含量和紫外吸收峰形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多索茶碱可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使用,但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宜4h内滴注完毕。  相似文献   
82.
六味地黄汤对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卞慧敏  龚婕宁  马健 《中成药》2000,22(11):789-791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体外血小板聚集法,利用不同的诱导剂,观察了六味地黄汤及其拆方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作用。结果:六味地黄汤全方和三补、三泻方均能抑制腺嘌呤核苷二磷酸(ADP)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对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但用药剂量较大,其中以全方药效最强,三补方次之,三泻方最弱,药物血清也呈现相似的结果。结论:六味地黄汤具有良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三味补药是其作用的主要成分,三补与三泻配伍具有协同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相同治法不同配伍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客观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相同治法不同配伍的中药复方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客观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病人 96例 ,随机分为血府逐瘀汤原方组 ;精制血府逐瘀组 ;药对配伍组进行药物干预。结果 :①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依次为血府逐瘀组 ,精制血府逐瘀组 ,药对组 (P <0 0 5 ) ;血瘀气滞证证候疗效依次为血府逐瘀组 ,精制血府逐瘀组 ,药对组 (P <0 0 5 ) ;②血府逐瘀组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红细胞变形治疗前后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精制血府逐瘀组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治疗前后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药对组血小板粘附、血浆粘度治疗前后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③ 3组治疗后一氧化氮均升高 ,治疗前后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组间比较无差异 ;3组疗后ET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组疗后CD6 2P、CD4 1均降低 ,血府逐瘀组、精制血府逐瘀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药对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相同治法 ,不同配伍的中药复方临床疗效及客观指标的改善出现差异 ,理法方药一致时优于理法方药不一致时。  相似文献   
84.
乳酸环丙沙星与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的配伍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平 《华西药学杂志》1997,12(2):131-132
分别在5℃,25℃,37℃下对乳酸环丙沙星与盐酸山莨碱注射液的配伍进行了观察,二者混合液在三种温度下,8h内澄明,pH,含量,紫外吸收光谱和主药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5.
北京市医院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宫济武  刘燕明  周航  林东 《北京医学》2007,29(10):615-618
目的 了解北京市输血相容性检测现状,规范输血检测管理,建立室间质评方案,提高检测质量.方法 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参考国外质量评价方案,对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D)血型测定、受血者和献血者抗体筛检及交叉配血等检测方法建立实验室室间质评;对影响检测质量的标本、检测方法、试剂、操作过程及结果分析等诸多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2003~2005年参加室间质评的单位数量逐年增加,检测质量和管理意识逐步增强.检测方法趋于合理化,操作过程与检测试剂的应用逐渐规范,检测水平逐步提高.结论 开展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有利于发现临床输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不断提高输血科(血库)的检测水平,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其分化的神经样细胞与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支架材料的相容性,并探讨两者复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1)在体外,通过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扫描电镜等技术观察BMSCs在PLGA上的生长及分化成神经样细胞的情况;(2)在体内,取右侧坐骨神经损伤的SD大鼠,随即分为4组,分别移植单纯PLGA、BMSCs-PLGA、神经样细胞-PLGA及直接缝合神经,术后斜板试验观察4组动物下肢功能情况;60d后处死大鼠,取神经标本做病理切片.结果 (1)在体外,BMSCs在PLGA上生长良好,与同期培养板里面的细胞比较,吸光度值(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体内,BMSCs及其神经样细胞复合PLGA后能修复损伤的坐骨神经,促进大鼠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术后3周,各组大鼠斜板试验的角度分别是:直接缝合组(38.32 ±5.51)度、单纯PLGA组(40.27 ±2.74)度、BMSCs-PLGA组(45.14±3.43)度、神经样细胞-PLGA组(60.56±4.70)度,且神经样细胞-PLGA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病理切片显示支架与宿主神经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BMSCs能诱导分化生成神经样细胞,而PLGA与两者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7.
当前的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存在教育内容滞后,教育途径重认知、轻实践,教育目的智育化、工具化,制度支持缺失等问题。为此,我们认为医学人文教育应坚持“以生为本、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理念,以思想教育为主导,以心理相容为基础,以制度强化为保障。这一医学人文教育模式既是对当前医学教育疏离社会、疏离人的主体性的时代回应,又是对客体化人文教育模式的超越,充分反映了当代医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医学生人文行为养成与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88.
摘 要 目的: 考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在常用的4种溶媒(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果糖注射液、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方法考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4种溶媒配伍后分别在0,0.5,1,2,4,8 h内产生不溶性微粒数量和pH的变化。结果: 在8 h内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4种溶媒配伍后的外观及pH无明显变化。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符合药典规定。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小于5%葡萄糖注射液。在果糖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数超过药典标准,尤其在4h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增多。在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数略高于药典标准。结论:建议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不推荐果糖注射液,木糖醇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虽然说明书未提及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本试验可为糖代谢异常患者用药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9.
正交试验法优选注射用硝普钠与输液配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注射用硝普钠输液的最佳配伍方案。方法:选择温度、溶媒、溶媒用量、时间4个影响因素,采用L16(43×26)因素水平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样品溶液中的硝普钠含量进行了测定,用GWF-5J型微粒分析仪对各样品溶液中的微粒含量进行了测定,用pHS-2C型精密酸度计对各样品溶液中的pH进行了测定,并结合综合评分对注射用硝普钠输液的最佳配伍方案进行了优选研究。结果:最佳配伍方案为硝普钠50 mg,溶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避光下,在26 h内输液质量稳定。结论:该输液配伍方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与常见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留成  赵俊 《中国药师》2009,12(1):75-77
评价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在4种常见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临床常规剂量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在不同温度(4℃,25℃,37℃)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点输液中雷贝拉唑钠含量,观察外观、不溶性微粒以及pH变化。结果:不同条件下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颜色、不溶性微粒、pH、雷贝拉唑钠含量基本无变化;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与10%葡萄糖注射液在37℃条件下8h内含量及pH差异较大,溶液颜色由无色逐渐变为淡黄色。结论: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可以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不宜在高温下放置,只宜现配现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