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6篇
中国医学   25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川芎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川芎油口服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脑缺血2小时、再灌注后22小时检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灶体积,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川芎油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减小脑梗死灶体积,降低脑组织匀浆中NO、MDA含量。结论:川芎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常用中药川芎及其近缘物种进行分子鉴定,以确保该药材的质量及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采用PCR技术,获得ITS2基因片段,进行双向测序,运用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用MEGA5.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构建NJ树。应用Schuhz等建立的ITS2数据库及其网站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川芎与其近缘物种ITS2序列间存在明显差异,基于ITS2序列的NJ树及其ITS2二级结构均可以将川芎及其近缘物种区分开。结论:ITS2可有效地鉴别中药川芎及其近缘物种,在中药鉴定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在丹参川芎治疗基础上,结合骨瓜或骨肽应用于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对糖代谢、骨代谢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湖北省黄石市第二医院受诊的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25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应用丹参川芎结合骨瓜治疗的128例归为骨瓜组,将予以丹参川芎结合骨肽治疗的125例归为骨肽组,分析2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BG) 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钙素(BBGP)。骨密度(BMD),甲状旁腺素(PTH)、碱性磷酸酶(AL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并比较药物安全性。结果:1)骨瓜组糖代谢Hb A1c(7. 41±0. 64)%、钙离子(2. 21±0. 28) mmol/L、FBG(6. 12±0. 59) mmol/L、血磷(1. 42±0. 25)mmol/L在治疗后与骨肽组Hb A1c(7. 79±0. 51)%、钙离子(2. 27±0. 33) mmol/L、FBG(6. 37±0. 83) mmol/L、血磷(1. 35±0. 31) 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骨肽组N-MID-OT(16. 37±2. 83) ng/m L和骨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BAP(142. 26±10. 66)μg/L、BGP(5. 07±1. 32)μg/L显著低于骨瓜组,BMP-2 (86. 35±6. 24) ng/L显著高于骨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骨肽组BMD(0. 57±0. 13) g/cm3显著高于骨瓜组,PTH(32. 26±2. 15) pg/m L、ALP(72. 35±5. 19) U/L显著低于骨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β-CTx(0. 39±0. 02) ng/m L和骨瓜组(0. 42±0. 04)ng/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著(P 0. 05); 4)骨瓜组不良反应率(3. 13%)显著低于骨肽组(9. 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基于丹参川芎,增加注射用骨肽比较注射用骨瓜提取物,更能促进患者多项骨代谢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BMD的恢复,二者具有相似的调节糖代谢的作用,但骨肽不良反应相对较高,临床上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价川芎定痛饮预防性治疗偏头痛肝风挟瘀证对伴随症状的影响及主症与伴随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安慰剂对照、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治疗组(86例)服用川芎定痛饮免煎颗粒加必要的止痛剂,对照组(42例)服用免煎颗粒安慰剂加必要的止痛剂。对治疗4周和停药后4周时,伴随症状及头痛发作次数进行疗效评价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头痛发作频次、伴随症状积分在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随访期头痛发作频次与治疗4周时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畏光流泪、肢体无力症状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与治疗4周头痛次数差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头痛次数变化与伴随症状各症状积分的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川芎定痛饮的预防性治疗能够明显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并有效地改善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75.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弄清川芎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方法.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为线索,查阅南齐至清朝时期本草原著123部,并查阅建国后《中国药典》8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和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7部,对古今文献中所收载的与川芎炮制有关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和文献循证.川芎炮制历史悠久,历代的炮制方法有洗、去土、去苗芦;切、剉、研;熬、炒、煅、焙、蒸、酒炒、酒洗、酒炙、酒煮、醋煮、醋炒、米泔浸、米泔炒、童便浸、盐水炙等,共29种.其中酒炙法自宋代沿用至今.现代主要应用生品,酒炙亦有.分析了川芎现代炮制研究状况.川芎炮制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76.
杜晖  吕楠  黄洁  邓梅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3):490-494
偏头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表明,5-羟色胺(5-HT)受体在偏头痛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实验通过大鼠纹状体组织制备得到色谱固定相,并利用细胞膜色谱与液相色谱的离线联用来特异性地识别川芎-白芷药对中可与固定相上受体相互作用的配体,发现了欧前胡素是其中潜在的活性成分。以不同浓度(2.42×10-8~4.84×10-7mol·L-1)的5-HT1D受体激动剂舒马普坦为模型药物,记录样品在模型中的容量因子,测得欧前胡素与5-HT1D受体作用的平衡解离常数为(4.59±0.33)×10-6mol·L-1,并采用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模型验证其药理活性。该研究为体外快速有效地研究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价川芎平喘合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法 ,将101例轻至中度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川芎平喘合剂。观察临床症状评分及肺通气功能相关指标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占预计值%、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变化,并进行哮喘控制测试,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第4周、第8周、第12周治疗后哮喘症状评分均较4周前下降(P〈0.01),且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P〈0.05);治疗组第4周、第8周哮喘完全控制率均高于本组4周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第4周、第8周的PEF占预计值%、FEV1占预计值%均较4周前上升(P〈0.01),且治疗组第4周、第8周的PEF占预计值%、FEV1占预计值%及第12周的PEF占预计值%亦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川芎平喘合剂联合西医基础治疗能有效改善轻中度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延胡索川芎配伍后对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中药配伍的合理性。方法以延胡索乙素为指标,用HPLC法测定,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提取两药配伍后延胡索乙素的最佳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川芎延胡索药粉比例1:1,甲醇—氨水(20:1),冷浸1h,提取1h。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随着延胡索和川芎总量的增大,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9.
川芎药材HPLC指纹图谱及阿魏酸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丽  石丽  李华 《中成药》2011,33(8):1289-1292
目的 建立川芎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阿魏酸.方法 川芎的甲醇提取物采用RP-HPLC 法,以Kromasil C18(4.6 mm×150 mm,5μm)柱为分析柱,甲醇-1%醋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结果 以阿魏酸为参照峰,确定了8个共有特征峰,建立了10批川芎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对样品间的相似度进行了计算,并定量测定了样品中阿魏酸.结论 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定量分析均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有助于川芎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0.
该文拟探索乳香、没药挥发油对川芎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并从皮肤血流变化角度探讨乳香、没药挥发油可能的促透机制。通过改良的Franz扩散池和离体的小鼠皮进行体外透皮实验,HPLC测定川芎阿魏酸的累积透过量,考察乳香、没药挥发油对川芎透皮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激光多普勒法测定皮肤血流量。研究结果显示,川芎阿魏酸24 h的累积透皮量为(8.13±0.76)μg·cm~(-2),氮酮组、乳香组、没药组、乳没单提混合组、乳没混合提取组分别为(48.91±4.87),(57.80±2.86),(63.34±4.56),(54.17±4.40),(62.52±7.79)μg·cm~(-2),各组挥发油的增透倍数分别为7.68,8.26,7.26,8.28,均大于氮酮组的6.55。而且,乳香组、没药组、乳没单提混合组及乳没混合提取组大鼠分别在涂药10,20,30,10 min时,血流量相比涂药前有显著性差异,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表明乳香、没药挥发油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皮肤血流量。可知,乳香、没药挥发油配伍前后对川芎均有一定的促透作用,且可能通过增加皮肤血流量,促进药物从皮肤表皮到真皮层毛细血管的消除,从而实现促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