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6篇
中国医学   25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建立芪白平肺颗粒(QPG)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多成分定量分析,用于评价QPG的质量。方法样品经50%甲醇提取后,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柱(250 mm×4.6 mm,5μm)进行检测,以甲醇-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出版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对10批次的QPG化学成分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并通过对照品对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 10批QPG指纹图谱中样品间相似度均大于0.96,共标定出25个共有峰,各峰分离度良好,其中1号峰来源于地龙,2、3号峰来源于地龙和人参,4号峰来源于人参、五味子和川芎,5号峰来源于人参、薤白、川芎和地龙,6、8、22、23、24、25号峰来源于五味子,7号峰来源于黄芪和五味子,9号峰来源于人参和薤白,10号峰来源于薤白和葶苈子,11、12、13、15、16号峰来源于川芎,14号峰来源于黄芪和葶苈子,17、18、19、20、21号峰来源于黄芪。通过对照品比对确定了6个成分,分别为咖啡酸(12号峰)、阿魏酸(13号峰)、五味子醇甲(22号峰)、五味子酯甲(23号峰)、五味子甲素(24号峰)和五味子乙素(25号峰);其中,五味子醇甲在2.99~95.61μg/m L、咖啡酸在3.38~108.02μg/m L、阿魏酸在3.60~115.33μg/m L、五味子甲素在3.26~104.17μg/m L、五味子乙素在2.89~92.45μg/m L、五味子酯甲在2.81~89.77μg/m 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10批QPG样品中咖啡酸在0.412~0.429 mg/g,阿魏酸在0.302~0.317 mg/g,五味子醇甲在0.182~0.195 mg/g,五味子酯甲在0.179~0.195 mg/g,五味子甲素在0.203~0.215 mg/g,五味子乙素在0.131~0.144 mg/g,不同批次间各指标成分的量变化较小,样品质量较稳定。结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色谱峰间分离度较好,可用于QPG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2.
目的:观察川芎平喘合剂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69例和观察组174例。对照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川芎平喘合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 H、动脉CO2分压(Pa CO2)、动脉O2分压(Pa O2)、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值及FEV1/FVC;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有效率为69.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 H、Pa CO2、Pa O2、FEV1、FVC及FEV1/FVC改善情况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BC及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平喘合剂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3.
目的:研究川芎水提取物与川芎嗪对缺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的影响,比较二者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EAHY926,采用化学诱导缺氧建立模型,用川芎水提取液及川芎嗪干预后,测定细胞活力,并检测丙二醛(malonic acid,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变化,比较二者的作用效果。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检验,与模型组相比,川芎水提取物组及川芎嗪参组均能显著提高细胞活力(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DA显著升高(P0.01),且川芎水提取液组、川芎嗪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川芎水提物组及川芎嗪组LDH外漏量显著降低(P0.01),川芎水提物组细胞及川芎嗪组MDA含量有显著差异(P0.01),川芎水提物组细胞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川芎水提取物组与川芎嗪组比较,LDH外漏量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川芎水提取物及川芎嗪能显著拮抗缺氧对EAHY926的损伤,且川芎水提取物优于川芎嗪。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青蒿、川芎组合抗脑型疟配伍用药的合理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SymMap检索青蒿、川芎的所有化学成分并筛选作用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收集脑疟相关靶基因。将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映射筛选出共同靶点,并对关键靶点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采用经典的实验性脑型疟小鼠模型检测生存曲线,原虫血症水平,存活率,实验性脑型疟(ECM)昏迷及行为学评分,并采用RayBio?细胞因子抗体阵列检测组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筛选后得到青蒿、川芎配伍后的有效活性成分23个,药物靶点179个,药物靶点与脑型疟疾病靶点映射获得共有靶点100个。GO功能分析确定了59个条目(P<0.05),涉及细胞因子活性、生长因子活性、免疫反应等方面。KEGG通路分析发现相关信号通路51条。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青蒿、川芎代表性成分配伍组合对ECM小鼠生存状态、昏迷及行为学评分等临床体征有明显改善作用。检测小鼠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发现与模型组相比,配伍用药组合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IL-4,IL-1β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网络药理学预测ECM疾病与药物重合核心靶标相符。结论 该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的筛选和体内实验验证,证实了青蒿、川芎配伍组合治疗脑型疟的协同增效作用,为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指明了方向,为脑型疟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建立复方川芎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复方中当归、川芎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当归、川芎中阿魏酸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分离度好;阿魏酸在0.001~0.100 mg/mL 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2.06%,RSD 值为2.25%(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复方川芎滴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川芎药材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方法。方法:采用Dikma Kromasil C18(250 n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65∶3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0nm;柱温30℃。结果:川芎药材中2种成分得到良好的分离,阿魏酸在0.032~0.3179μg范围内,藁本内酯在0.244~2.4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和98.8%。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多组分评价川芎药材质量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7.
中药川芎是一味常用的活血行气药,其有效成分主要为挥发油、酚酸类的阿魏酸、川芎嗪等。川芎在心脑血管、中枢神经、泌尿、呼吸、消化等系统均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这些药理作用与它的有效成分密不可分,文章系统阐述有效成分和药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川芎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当归川芎配伍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制造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当归不同配伍比例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全血黏度(WBV)和血浆黏度(PV)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影响。结果当归川芎(1.5:1)组及当归川芎(1:1)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当归川芎(1.5:1)组及当归川芎(1:1)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当归川芎(1:0)组及当归川芎(0:1)组(P均〈0.05)。当归川芎(1.5:1)组及当归川芎(1:1)组PT及APTT均长于模型组,而FIB低于模型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当归川芎(1.5:1)组及当归川芎(1:1)组PT及APTT均长于当归川芎(1:0)组及当归川芎(0:1)组,而FIB低于当归川芎(1:0)组及当归川芎(0:1)组,且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当归川芎(1.5:1)及当归川芎(1:1)配伍均能明显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特征和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4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川芎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明确其疗效机制。方法从TCMSP中检索出川芎中的有效活性成分,收集其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紧张型头痛相关的疾病靶点,取与药物靶点重复的靶点作为关键靶点,使用Cytoscape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通过R语言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分子对接初步验证。结果最终获得7个有效成分,105个药物靶点,2 139个疾病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共54个节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15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68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FA、洋川芎醌、谷甾醇、川芎哚等成分与CASP3、MAPK1、MAPK14等靶点有较强亲和能力。结论川芎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及细胞保护作用对紧张型头痛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0.
Objective:To study the poly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herbal pair Chuanxiong Rhizome-Paeonia Albifora Pall(HP CXR-PAP) on the treatment for osteoarthritis(OA).Methods:Chemical space was used to 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olecule sets of HP CXR-PAP and drugs.Docking protocol was us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P CXR-PAP and OA target enzymes.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HP CXR-PAP and drugs in target spaces were elucidated by network features.Results:The plots between the molecule sets of HP CXR-PAP and drugs in chemical space had the majority in the same region, and compounds from HP CXR-PAP covered a much larger additional region of space than drug molecules, which denoted the diverse structural properties in the molecule set of HP CXR-PAP.The molecules in HP CXR-PAP had the properties of promiscuous drugs and combination drug,and both HP CXR-PAP ligand-target interaction network and drug ligand-target interaction network were similar in the interaction profiles and network features,which revealed the effects of multicomponent and multitarget.Conclusion:The clue of potential synergism was obtained in curing OA disease by Chinese medicine,which revealed the advantage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targeting osteoarthritis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