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6篇
中国医学   25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川芎单煎液和川芎当归共煎液中川芎嗪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朝江  孔毅  郑公义  申屠建中 《医药导报》2007,26(10):1207-1209
目的 比较川芎、当归(不含川芎嗪)单煎和共煎液中川芎嗪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Waters symmetry C18 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柱温25 ℃;流动相:水-甲醇,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98 nm. 结果 川芎嗪回归方程Y= 58.401 0X + 3.931 8 ,r=0.999 7,在0.25~25.00 μg·mL-1范围内相关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89.60%,RSD为2.7%.川芎、当归共煎液中川芎嗪含量比川芎单煎液中含量要高. 结论 两味中药在合煎之后川芎嗪含量明显升高,该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测定川芎嗪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2.
石世学  潘勤  元英群  李梦寅 《中草药》2007,38(8):1177-1180
目的建立川芎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以科学评价和有效地控制川芎药材内在质量。方法采用GC-MS法分析10批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标定共有峰和确定特征指纹峰。结果鉴定出13个共有峰,确定其中8个共有峰为其特征指纹峰。以特征指纹峰作为评价指标,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结论采用GC-MS法建立川芎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其特征性和专属性强,可作为川芎药材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3.
肝宁颗粒中川芎的TLC鉴别与阿魏酸的HPLC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晓辉  赵辉  周玉新  张晓明  万绍晖 《中国药房》2007,18(18):1406-1408
目的:建立肝宁颗粒中川芎的鉴别与阿魏酸(F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LC法鉴别川芎;采用HPLC法测定FA的含量。色谱柱:Kromasil ODS-1 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30∶69.5∶0.5);检测波长:322nm;柱温:室温;流速:1.0mL·min-1。结果:供试品TLC中,在与川芎对照药材及FA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FA进样量在0.01012~0.15180μg范围内与色谱峰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n=8);平均回收率为97.39%(RSD=1.97%)。结论:该鉴别与含量测定方法快速、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肝宁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4.
黑膏药疮疡膏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黑膏药疮疡膏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对疮疡膏中大黄、白芷、川芎、当归、血竭进行定性鉴别,用软化点测定仪对软化点进行测定。结果改进疮疡膏的生产工艺,薄层色谱均检出大黄、白芷、川芎、当归、血竭特征斑点;软化点为60~70℃。结论实验对疮疡膏的质量分析提供了较全面的研究。工艺研究对血竭投料作了改进,建立的薄层色谱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良好,可作为疮疡膏质量控制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5.
外科重症病人术后应用川芎嗪血液流变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导38例外科重症病人术后,应用川芎嗪注射液的研究,本组38例病人分别在川芎嗪注射前、注射后2小时和注射后12小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用川芎嗪2个小时后,病人发生较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  相似文献   
136.
不同溶媒提取对川芎提取物中阿魏酸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溶媒提取是否对川芎提取物中阿魏酸大鼠体内药动学有影响.方法给大鼠分别灌胃3种不同溶媒的川芎提取物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阿魏酸的浓度,计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3种不同溶媒的川芎提取物大鼠灌胃后阿魏酸的t1/2幔瑃1/2猓琕d/F,CL/F,AUC0-t,Tmax,Cmax存在一定差别,其中乙醇提取物大鼠灌胃后AUC0-t为(2.9±0.4)mg·L-1·h-1,而水提取物和醋酸乙酯提取物大鼠灌胃后AUC0-t分别为(1.3±0.6)mg·L-1·h-1,(1.4±0.4)mg ·L-1·h-1,乙醇提取物阿魏酸的AUC0-t与水和醋酸乙酯的AUC0-t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不同溶媒提取对川芎提取物中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7.
川芎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芎是一味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等。对其活性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8.
药效学方法测定川芎挥发油鼻腔给药的药动学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嘉  潘晓鹃  张白嘉  刘亚欧  邹文俊 《医药导报》2006,25(10):0977-0979
目的研究川芎挥发油鼻腔给药的表观药动学参数。方法 以甩尾法(温浴法)镇痛效应为指标,鼻腔给予川芎挥发油后测定其表观药动学参数。结果药动学参数鼻腔给药为:Dmin=1.101 mg·kg 1,β=0.378 ;t1/26 h 1,(β)=1.830 4 h,Kα=21.536 5 h 1,t1/2(Kα)=0.032 2 h,α=9.511 6 h 1,t1/2(α)=0.072 9 h,tmax =0.739 h。结论川芎挥发油鼻腔给药的达峰时间较快,吸收迅速,起效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9.
目的:采用耳尖放血联合川芎清脑颗粒对原发性头痛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有效性。方法:抽取150例原发性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川芎清脑颗粒治疗,观察组用耳尖放血联合川芎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关临床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内头痛缓解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头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口服川芎清脑颗粒的同时采用耳尖放血治疗,可获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旨在阐明并非所有证型的头痛均应使用川芎。[方法]通过列举古代、现代医家关于川芎治疗头痛的说法、用法,并以临床案例加以佐证。[结果]川芎在治疗肝阳上亢、肝火上炎型头痛时可引动气血上行,导致头痛加重。[结论]临床上使用川芎当需辨清证型,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