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8篇
  免费   579篇
  国内免费   149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849篇
妇产科学   162篇
基础医学   542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851篇
内科学   1711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14篇
综合类   1119篇
预防医学   651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527篇
  2篇
中国医学   360篇
肿瘤学   29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544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27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17篇
  197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 比较静脉应用蔗糖铁与口服多糖铁复合物对使用红细胞生成素.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同期随机对照研究,将接受维持性m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42例,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各21例,分别给予蔗糖铁静脉推注和口服铁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的升高,静脉组较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不良反应少于口服组(P<0.05).结论 在伴有缺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中,蔗糖铁升高Hb的作用较口服铁剂更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972.
心衰治疗靶点与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对心衰发病、进程以及恶化病理生理过程了解的不断深入,心衰新靶点的干预正在成为治疗心衰的希望。文中综述了心肌肥厚过程中包括钙调神经磷酸酶(CaN)、G蛋白、糖原合酶激酶3(GSK3)、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PPAR)、小G蛋白(smallG protein)、Na+/H+交换体(NHE)、亚细胞器(subcellular organelles)的治疗靶点,以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核酸内切酶、凋亡调节因子等细胞凋亡治疗靶点与干预,同时,也综述了内皮素及受体、炎性因子及贫血治疗新靶点的干预药物、干预措施及机制,为心衰治疗、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73.
974.
975.
周晓军  蒋秋静  林晓宁 《重庆医学》2013,(27):3283-3284
目的了解孕产妇在孕前孕期铁剂补充现状及其对孕产妇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妊娠满37周的孕妇或者在助产机构住院分娩的处于产褥期的产妇,且孕期或者分娩后3~7d内做过至少1次及以上的血常规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和血液检测方法,了解其铁剂补充现状和贫血情况。结果共调查2 019名孕产妇,其中有32.19%的孕产妇在孕前孕期补充过铁剂,且频率以"每天1次"为主。91.54%的孕产妇铁剂补充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的。补充过铁剂的孕产妇贫血患病率低于未补充者。结论补充铁剂能有效预防孕产妇贫血,建议从孕前开始直至整个孕期,都应科学合理地补充铁剂,降低贫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76.
Aim of the work was to study the features of renal dysfunction and anemia 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 and saved or disturbed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LVSF).There were examined 47 geriatric men [mean age(64.3±0.8)] with CHR due to IHD and arterial hypertension.Evaluated th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the presence of microalbuminuria(MAU),levels of serum creatinine,ferum,erythrocyte count.GFR lowered not only in patients with saved LVSF.Increased MAU and SK,Hb concentration lowering were evaluated in patients with LVSF disturbance.No correlation between Hb level and renal function was revealed.  相似文献   
977.
目的观察维生素A复合其他微量营养素对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重庆市近郊7所幼儿园中随机选取3所,将所有3~6岁、符合纳入标准的350名学龄前儿童作为受试对象。按分层随机的方法,将350名受试儿童随机分成单独补维生素A组(A组)、补维生素A加锌组(AZ组)及补维生素A与多种微量营养素复合物组(AMM组)。3组受试儿童同时连续补充6个月。干预前后分别测量儿童身高、体质量,计算儿童体格发育Z评分,评价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检测血清维生素A、锌、铁、钙和血红蛋白水平;在营养素干预前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儿童的一般情况、家庭状况及饮食习惯等;在营养素干预期间采用24h膳食回顾法调查受试儿童膳食营养素摄取情况。结果 24h膳食回顾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3~6岁儿童膳食中维生素A、锌和钙摄入不足。营养素干预6个月后,3组儿童血清锌和铁水平较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Z组血清锌水平的升高幅度高于AMM组(P<0.05)。AZ组及AMM组干预后血清维生素A水平分别升高了(0.05±0.23)μmol/L及(0.09±0.28)μmol/L(P<0.05,P<0.01);单独补充维生素A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升高了(0.03±0.27)μ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M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升高幅度高于A组和AZ组(P均<0.05);AMM组儿童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幅度高于A组(P<0.05)。A组、AZ组及AMM组中儿童营养不良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3组间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复合多种微量营养素的补充对3~6岁儿童营养状况的作用较两种微量营养素的补充未见显著性差异,儿童微量营养素的补充应根据其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选择最优营养素组合,以改善儿童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78.
目的探讨慢性环孢素A(CsA)能否导致贫血,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在慢性CsA肾毒性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SD大鼠给予CsA15mg/(kg·d)皮下注射4周建立慢性CsA肾毒性模型(CsA毒性组),对照组1mL/(kg·d)皮下注射橄榄油。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大鼠的肾功能,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三色(Masson Trichrome)染色确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EPO及EPOR蛋白的表达;TUNEL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A毒性组大鼠肾功能低下,肾小管间质发生纤维化,凋亡细胞增多(P<0.01);同时CsA毒性组大鼠有贫血发生,表现为Hb和Hct水平的下降(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表明,EPO在CsA毒性组肾组织中的表达减少,而EPOR的表达增加(P<0.01)。直线相关分析提示,EPO蛋白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0.729,P<0.001)和TUNEL阳性细胞数(r=-0.841,P<0.001)呈负相关。结论慢性CsA肾毒性大鼠肾组织中EPO蛋白表达减少,从而导致贫血;CsA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与EPO蛋白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79.
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探讨AA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新靶点。方法选取2010—09/2013—03月5所医院血液科确诊的71例AA患者,男性36例,女性35例,年龄12-82(39.48±18.78)岁,根据2009年英国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指南分组,其中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on-severeaplasticanemia,NSAA)组3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aplasticanemia,SAA)组26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erysevereaplasiaanemia,VSAA)组10例。同时选取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34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龄10-73(40.68±19.00)岁。于初诊时留取外周血标本3ml。分别采用流式荧光原位杂交法(flow-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low-FISH)检测PBMC端粒长度,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elomerase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一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结果①不同性别者外周血端粒长度无明显差别(t=0.548,P=0.585)。②外周血端粒长度与年龄呈负相关(b=-0.387,P=0.001),不同组间比较,正常对照组端粒长度随年龄增长下降幅度要稍大于NSAA和SAA+VSAA组,NSAA、SAA+VSAA组端粒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一致。③控制年龄对外周血端粒长度的影响,多重比较发现NSAA、SAA+VSAA组外周血端粒长度均显著短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④随机选取NSAA组23例,SAA+VsAA组28例,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34例正常对照组检测端粒酶活性,34例正常对照组中阳性6例(17.6%),23例NSAA组中阳性11例(47.8%),28例SAA+VSAA组中阳性21例(75.O%)。3诊断组外周血酶活性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别(x^2=20.555,P〈O.001)。⑤各诊断组年龄和性别对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多重比较示SAA+VSAA组(P〈0.001)、NSAA组(P=0.002)端粒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PBMC端粒长度缩短,端粒酶活性增高,端粒及端粒酶可能成为再障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80.
张渊  孟祥龙  梁静  王莉 《四川医学》2013,(11):1644-1645
目的 观察叶酸、维生素B12联合重组促人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口服叶酸及维生素B12),对照组22例.两组病例都合并使用EPO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清蛋白(Alb)的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 Hb、 Hct、Alb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Hb、 Hct、Alb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结论 叶酸、VitB12联合EPO较单纯使用EPO可以更好的改善血透患者的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