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22篇
  免费   1852篇
  国内免费   717篇
耳鼻咽喉   113篇
儿科学   1166篇
妇产科学   353篇
基础医学   2110篇
口腔科学   84篇
临床医学   5887篇
内科学   4869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7910篇
特种医学   2483篇
外科学   3410篇
综合类   6801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273篇
眼科学   99篇
药学   3142篇
  36篇
中国医学   2030篇
肿瘤学   35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831篇
  2021年   1119篇
  2020年   1102篇
  2019年   901篇
  2018年   921篇
  2017年   1113篇
  2016年   1277篇
  2015年   1248篇
  2014年   2502篇
  2013年   2675篇
  2012年   2469篇
  2011年   2494篇
  2010年   2141篇
  2009年   1980篇
  2008年   2017篇
  2007年   1993篇
  2006年   1804篇
  2005年   1571篇
  2004年   1345篇
  2003年   1206篇
  2002年   1103篇
  2001年   996篇
  2000年   850篇
  1999年   752篇
  1998年   599篇
  1997年   591篇
  1996年   452篇
  1995年   444篇
  1994年   374篇
  1993年   306篇
  1992年   309篇
  1991年   260篇
  1990年   235篇
  1989年   210篇
  1988年   192篇
  1987年   167篇
  1986年   139篇
  1985年   206篇
  1984年   143篇
  1983年   80篇
  1982年   112篇
  1981年   85篇
  1980年   100篇
  1979年   76篇
  1978年   57篇
  1977年   66篇
  1976年   53篇
  1972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随着医院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医院数据呈现指数级增加。对于医疗数据的利用与挖掘已 成为临床与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作为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临床数据的成熟人工 智能产品,除了能够为医师提供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优质诊疗方案,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 时触发预警信息。本文旨在改进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使其能够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 栓治疗中具备预警不当处置及不合理用药等情况的功能,进而提升此类患者的诊治质量与结局效果。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内继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5-12月连续收治的住院急性脑 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血管危险因素、用药史、合并疾病、入院时体格检查和 实验室检查、发病时间、出血部位、出血体积等临床数据。根据住院期间患者是否发生消化道出血分 为消化道出血组和无消化道出血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继发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 因素。 结果 共纳入31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其中16例住院期间继发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5.09%。单因 素分析显示,较无消化道出血组,消化道出血组的饮酒比例、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血 糖水平均较高,出血体积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史(OR 6.63,95%CI 1.36~32.34,P =0.019)、饮酒史(OR 6.61,95%CI 1.45~30.22,P =0.015)、入院时高NIHSS评分(OR 1.15,95%CI 1.07~1.24,P<0.001)、入院时收缩压高(OR 1.03,95%CI 1.00~1.05,P =0.021)是脑出 血患者继发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入院时收缩压高、NIHSS评分高、有饮酒史和冠心病史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消化 道出血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993.
ObjectiveSeveral studies have reported inconsistent findings among countries on whether off-hour hospital present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worse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However, its association is yet not clear and has not been thoroughly studied in Korea. We assessed nationwide administrative data to verify off-hour effect in different subtypes of acute stroke in Korea. MethodsWe respectively analyzed the nationwide administrative data of National Emergency Depart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Korea; 7144 of ischemic stroke (IS), 2424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and 1482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respectively. “Off-hour hospital presentation” was defined as weekends, holidays, and any times except 8:00 AM to 6:00 PM on weekdays. 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was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different subtypes of acute stroke. We adjusted for covariates to influence the primary outcome using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nd Cox''s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ResultsIn subjects with IS, off-hour hospital present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unfavorable outcome (24.6% off hours vs. 20.9% working hours, p<0.001)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 (5.3% off hours vs. 3.9% working hours, p=0.004), even after adjustment for compounding variables (hazard ratio [HR], 1.24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106–1.400; HR, 1.402; 95% CI, 1.124–1.747, respectively). Off-hours had significantly more elderly ≥65 years (35.4% off hours vs. 32.1% working hours, p=0.029) and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 intensive care unit admission (32.5% off hours vs. 29.9% working hours, p=0.017) than working hours. However, off-hour hospital presentation was not related to poor short-term outcome in subjects with ICH and SAH. Conclusion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off-hour hospital presentation may lead to poor short-term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IS, but not in patients with ICH and SAH in Korea. Excessive death seems to be ascribed to old age or the higher severity of medical conditions apart from that of stroke during off hours.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洲趟声检查初诊为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20~85岁,平均年龄52岁。,均行3D—CEMRA检查.利用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血栓信号进行判断,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所有病例于48h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溶栓治疗.对比3D—CEMRA与DS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及分析血栓分期与DSA溶栓效果.、结果100例中,MRA评估I级血管狭窄42支.Ⅳ级血管狭窄23支,与DSA基本吻合,灵敏度为100%;Ⅱ级血管狭窄53支.灵敏度为96.23%:Ⅲ级血管狭窄39支,灵敏度为92.31%。3D—CEMRA对Ⅱ、Ⅲ级血管狭窄的评价仔在岛估现象。MRI血栓分期:急性期47例,介入溶栓术后完全再通率为100%;业急性期35例,介入溶栓术后完全复通率为9l.43%;慢性期18例.介入溶术后栓完全复通率仅为61.11%。MRI血栓分型与DSA溶栓疗效有相关,3期溶柃率比较,差异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EMRA技术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前有效的量化指标。对临床治疗办案的选择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的相关性。 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选取300例脑瘫患儿的主要照顾者进行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的调查。 结果 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71.25±8.38)分,社会支持得分为(28.12±5.56)分,心理弹性得分为(62.98±4.22)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信息缺乏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支持利用度维度,与心理弹性总分及乐观性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 结论 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在关注脑瘫患儿治疗和护理时,需评估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和心理弹性状况,引导其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的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的临床特点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住的肝硬化合并PVT患者107例,依据解剖因素将其分为3组:单纯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组(主干组,n=17)、单纯分支血栓形成组(分支组,n=35)和门静脉主干并分支血栓形成组(主干+分支组,n=55)。分别从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指标、肝储备及相关评分等方面对不同PVT部位进行比较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采用分割χ2检验时,校正为α′=0.0125。结果主干+分支组患者更易合并消化道出血,主干组次之,分支组最低,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32,P<0.01),两两比较示,分支组与主干+分支组、主干组与主干+分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主干+分支组D-二聚体水平最高,主干组次之,分支组最低,三组间比较(H=37.439,P<0.01)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主干+分支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比值(D/F)最高,主干组次之,分支组最低,三组间比较(H=33.973,P<0.01)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血栓累及主干+分支的肝硬化PVT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最高,主干次之,分支最低。D-二聚体、D/F水平的高低可能对不同部位的肝硬化PVT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研究控制营养状况评分与脑梗死预后及TOAST分型的关系。方法:对49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控制营养状况评分及TOAST分型,比较高控制营养状况评分组与低控制营养状况评分组发病3个月的病残率及复发率,分析TOAST分型各型控制营养状况评分的差异。结果:随访3个月,高控制营养状况评分组病残率和复发率比低控制营养状况评分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TOAST分型中,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死患者控制营养状况评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型脑梗死患者CONUT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营养状况评分可以作为脑梗死预后判断的指标,在脑梗死TOAST分型中,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死患者控制营养状况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替谱酶(rt-PA)治疗不同时间窗发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于发病<4.5 h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发病时间窗、rt-PA剂量不同分为4组,发病至用药时间<3 h为Ⅰ组,rt-PA剂量0.6mg/kg(Ⅰa组),0.9 mg/kg(Ⅰb组);发病至用药3~4.5 h为Ⅱ组,rt-PA剂量0.6 mg/kg(Ⅱa组),0.9 mg/kg(Ⅱb组)。比较4组患者间溶栓治疗后2h、24 h、7 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Ⅰa组与Ⅱa组比较,溶栓后2h、24h、7d NIIHSS改善程度较后者明显(P<0.05);Ⅰb组与Ⅱb组比较,溶栓后2 h NIHSS改善程度较后者明显(P<0.05)。Ⅰ组与型组比较,2h、24 h、7 d症状程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超早期应用rt-PA,治疗时间窗越短,早期疗效越佳。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