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0篇
临床医学   194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630篇
预防医学   126篇
眼科学   1926篇
药学   292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观察分析眼球钝挫伤合并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周边隐匿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住院诊断为眼球钝挫伤合并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并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的72例(72眼)患者。根据裂隙灯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将患者分为晶状体不全脱位组和全脱位组,详细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周边视网膜病变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疗效。 结果眼球钝挫伤合并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中有周边隐匿性视网膜病变的占72.22%,其中晶状体不全脱位组发生率高达80.95%,显著大于晶状体全脱位组的60.00%(P<0.05)。2组患者的周边隐匿性视网膜病变均以隐匿性视网膜裂孔、变性和出血为最常见。所有患者术后视网膜情况稳定,视力预后较好。 结论眼球钝挫伤合并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常出现周边隐匿性视网膜病变,最常见的是视网膜裂孔、出血、变性。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是有效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92.
PurposeAge-related cataract (ARC) is a major cause of vision impairment worldwide. The E3 ubiquitin ligase RING finger protein 157 (RNF157) is involved in regulating cell survival and downregulated in human cataractous lens samples. However, the function of RNF157 in cataracts remains unclear.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RNF157 in ARC.Methods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of RNF157 in clinical lens capsules, rat cataract models, and oxidative stress cell models. Western blot analysis and flow cytometry were used to evaluate cell apoptosis. Co-IP assay, protein stability assay, and ubiquitination assay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NF157 and its substrate p53.ResultsThe expression of RNF157 was downregulated in human cataract samples, UVB-induced rat cataract model, and H2O2-treated 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 (LECs). Ectopic expression of RNF157 protected LECs from H2O2-induced apoptosis. In contrast, knockdown of RNF157 enhanced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apoptotic cell death. Moreover, silence of RNF157 in the rat ex vivo lens model exacerbated lens opacity. Mechanistically, RNF157 causes 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the tumor antigen p53. Overexpression of p53 eliminated the antiapoptotic effects of RNF157, whereas p53 knockdown rescued RNF157 silencing-induced cell death.ConclusionsOur findings revealed that reduced RNF157 expression promoted LEC apoptosis by upregulating p53 in cataracts, suggesting that the regulation of RNF157 expression may serve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cataracts.  相似文献   
93.
[目的] 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比较不同方位的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前后的客观视觉质量变化.[方法] 收集2016年1~5月本院收治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4例64眼,根据术中透明角膜切口的位置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位于双眼颞侧;B组采用正上方透明角膜切口,约12点方位.比较两组视力、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值及对比度为100%、20%、9%时的OV值(OQAS value,OV100%、OV20% 和OV9%).[结果] ①所有患者术后1 d至1周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均逐渐上升,其中A组术后1 d、1周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均高于同时间点B组患者视力,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术后1 d及1周两组患者OSI值均较术前逐渐上升,各时间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1 d及1周A组OSI值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1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OV9%值均较术前逐渐上升,各时间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时间点OV9%值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术中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术后眼内散射情况小于正上方透明角膜切口,且早期视力恢复快,视觉质量高,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双眼老年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状况。方法双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和与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各60例,年龄60~79岁。双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均≥0.8。分别检测双眼屈光状态、影像不等,融合功能以及远、近立体视功能。结果 (1)双眼影像不等同时视像差在0%~3%者,白内障手术组48例,对照组54例,两组平均像差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2)融合范围白内障手术组平均为(25.6±8.7)度,正常对照组平均为(27.8±6.7)度。两组的融合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白内障手术组与对照组分别有85.0%和91.7%被检者获得不同程度的远距离立体视,分别有75.0%和80.0%被检者获得不同程度的黄斑中心近距离立体视(均为 P>0.05)。结论双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恢复患者双眼视功能,使之达到满意的视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95.
目的 了解头发元素与老年性白内障之间的关系 ,为预防白内障提供病因线索。方法 采用 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 5 0对老年性白内障及对照进行头发取样并消化处理 ,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 gistic回归逐步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头发元素中的钙、镁、铁、锌和铝在病例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白内障发病与钙、镁、铁、锌、铝有关。条件Logistic回归逐步分析结果发现镁、铁和铝被选入方程 ,可能对白内障发病意义较大。结论 白内障患者头发中的钙和镁与非白内障患者不同 ,高钙低镁可引起晶状体混浊 ,铁和铝也可能与白内障的发病有关 ,镁和锌可能对晶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而铜和锰与其无关。  相似文献   
96.
李艳秋  姬翔  马丽 《临床医学》2014,(11):22-24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药物性角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与联系。方法对焦作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82例(101眼)白内障术术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诱发药物性角膜病变的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观察患者药物性角膜病变的情况、表现及既往基础病等。结果药物性角膜病变造成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流泪、畏光及视力模糊等,进行眼科检查可发现存在点状角膜糜烂、角膜上皮混浊、角膜基质浸润等情况。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及年龄因素是造成药物性角膜病变最常见的因素(P〈0.05)。药源性病变组视力恢复时间虽较多,但仍可在治疗后得到明显恢复。结论白内障术后需要重视药物性角膜病变的发生,对于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者以及老年患者需要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97.
随着白内障手术的日益完美,术后散光成为影响患者术后理想屈光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最常使用的白内障手术方法仍是切口大小为3.2mm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随着微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发展,术后散光相应减小。由于不同手术方式产生的术后散光不同,现通过文献回顾,综述不同切口影响白内障术后散光的原因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8.
目的比较角巩膜缘切口和透明角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角巩膜缘切口,对照组采用透明角膜缘切口,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d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力、散光程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裸眼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程度也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使用改良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吸除的效果显著优于透明角膜缘切口,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好,角膜散光程度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发生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分析3年来白内障手术流程中引发术后眼内炎潜在的不安全环节及防范措施。结果 3 440例白内障手术发生眼内炎4例(0.116%),3例6周内发病。其中糖尿病史者1例;伴有全身免疫性疾病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者1例;泪囊炎1例,术中囊膜破裂1例。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力的术后并发症,白内障手术眼内炎的预防包括临床评价各种危险因素、正确的手术步骤和术前术后抗生素预防。发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眼内炎只有迅速诊断和有效治疗才能成功地挽救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00.
双眼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双眼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时间间隔.方法:对52例双眼人工晶体植入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双眼手术时间间隔为3 d.术后双眼矫正视力0.3以上者45例,占86.5%.双眼术后矫正视力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提示3d内双眼分别行人工晶体植入不影响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