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64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法分析名老中医蔡连香的妇科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选择蔡连香临床医案165例、共计337诊次的处方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中医诊疗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得出高频药物及高频药物组合,并与蔡连香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相印证。结果总结出高频药物10味,高频药物组合7组,与蔡连香认为妇科疾病病机以精血不足、肝脾肾三脏失调为主,临床治疗以益精养血、调肝健脾补肾为主要法则的学术观点一致。结论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蔡连香老师的妇科用药规律,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养肝利胆颗粒剂对胆汁致石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具有养肝柔肝作用的中药养肝利胆颗粒剂在防治胆道结石方面的作用机理.方法:治疗组24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在术后予养肝利胆颗粒剂,在术后第1、7、14 d采集病人的胆汁进行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胆汁胆固醇(Ch)、总胆盐(TBS)、胆汁磷脂(PL)三者趋向胆石溶解,治疗组(Z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养肝利胆颗粒剂能减轻胆汁成石趋势.  相似文献   
63.
感冒通片中胆红素的HPLC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PLC法,μ-BondapakC18柱,以氯仿-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54∶40∶6)为流动相,450nm为检测波长,测定感冒通片中胆红素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0.1%。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64.
根据甘遂的传统应用,并以其引起家兔离体结肠收缩和收缩强度为指标,把生甘遂与制甘遂对乙醇取物进行药理观察。结果表明:生甘遂经炮制以后其作用强度和毒性都有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65.
Ca1 antibody reacted focally with all of the 20 cancers examined, but also with 12 out of 13 fibroadenomata and with each of 20 normal breasts. These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severe limitations to the use of Ca1 antibody for defining benign versus malignant processes. Ca1 is most specific in terms of the cytoplasmic staining of tumours versus normal tissues. If a hierarchy of maximal staining is drawn up, cancers and fibroadenomata appear at the top, with normal tissue found in various types of breast in the middle, and non-neoplastic lesion such as epitheliosis, hyperplasia and apocrine change at the bottom of the hierarchy. There is a growing list of non-cancerous tissues which show reactivity to Ca1. In July 1983 this list numbered about 15. The designation 'Ca' is inappropriate.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该实验旨在观察中药复方剂肝康颗粒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及其药效学。方法利用HepG2.2.15细胞模型,采用MTT法和细胞凋亡染色实验来检测肝康颗粒的细胞毒性,并观察其量-效关系;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HBV中HBsAg和HBeAg的表达,并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分析HBV DNA的复制浓度。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发现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对HepG 2.2.15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增强。ELISA法测定加药后HBV病毒分泌到上清液中的HBsAg和HBeAg含量,可见随着浓度的增大,对HBsAg和HBeAg分泌的抑制作用增加,并且抑制效果随着作用时间的累加也相应增强。GKKL抑制HBV病毒分泌HBsAg和HBeAg的治疗指数值TI均大于2,结果显示药物低毒高效,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较,肝康颗粒对HBV DNA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均可使细胞上清液中HBV DNA的拷贝数降低(P<0.05,P<0.01)。且随着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其作用逐渐增强,呈现一个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反应关系。结论由此证明肝康颗粒具有降低HBsAg和HBeAg,抑制HBV DNA复制的明显作用,将为进一步药理毒理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 观察柴芍六君汤、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变异的情况.方法 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将4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0例,对照组185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每天1次,口服,治疗18个月.治疗组给予柴胡六君汤每日1剂,同时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每天1次,治疗18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治疗12个月及18个月的YMDD变异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U检验,方差不齐者用秩和检验. 结果治疗3.6、12.18个月时,ALT复常率治疗组分别为69.5%、85.9%、90.5%,82.7%,对照组分别为50.3%、65.4%、78.4%,69.7%,两组比较,χ2值分别为15.70、23.50、11.50.9.50.JD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12、18个月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YMDD变异率分别为77.7%、57.7%、25.5%、6.8%和86.8%、74.1%、33.2%、8.6%,对照组分别为54.6%、36.8%,13.O%,14.6%和69.2%、37.3%、19.5%、20.5%,两组比较,χ2值分别为24.38、17.70、9.88、6.54和18.67、55.60、9.62,11.78,P<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柴芍六君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地改善肝功能,提高拉米夫定抑制HBV复制的作用,减少YMDD变异的发生.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甘肾方治疗腹痛并发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3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东莨菪碱,0.5mg/次,1次/d,肌注;利多卡因,50~100mg/次,2次/d,静注;氯丙嗪,25~50mg/次,2次/d,静注。治疗组33例甘肾方(甘草、黄芪各25g,芍药、黄柏各5g,人参25g,升麻、葛根各15g,蔓荆子7.5g),1剂/d,水煎200m 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腹痛、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1.8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肾方治疗腹痛并发症,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0.
《扁鹊心书》是南宋著名医家窦材所撰.该书是窦氏数十年行医经验的总结,书中着重介绍了有关灸法的临床应用和治验,为灸法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材料.笔者就该书中窦材灸法学术思想的特点有:崇素灵、辨经络、治病求本、本于真元;重元阳、温脾肾、扶阳三法、灼艾第一;审虚实、取穴精、辨证证治、艾药齐施;道艾火、法阴阳、灸法养生、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