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炼苗过程中不同光照强度对白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慧勇  蒋俊  李旻辉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1):2941-2944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白及无菌苗炼苗移栽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影响,阐明光照影响白及炼苗成活的可能机制,为白及资源保护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3种光照强度(3 000,6 000,12 000 lx)进行炼苗移栽实验,研究光照强度对内源激素IAA,ABA,GA3含量的影响.结果:移栽炼苗期内源IAA含量明显下降,以中光照强度处理下降最多;内源ABA在短期内迅速升高,以中光照强度处理升高最快,第10天时为320.8 ng·g-1比无菌苗高380.2%;内源GA3含量明显下降,以高光照强度处理升高最快,第10天时为473.6ng·g-1,比无菌苗低52.2%.结论:中等光照强度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内源激素含量,尤其是显著提高ABA的含量.  相似文献   
52.
目的以白及多糖(BSP)为成膜材料,制备黄藤素(PA)纳米柔性脂质体(PFL)膜剂,并评价其药剂学相关性能,为其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黄藤素纳米柔性脂质体,匀浆涂布法制备黄藤素纳米柔性脂质体白及多糖膜剂(PFL-BPF);采用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体外透黏膜实验等对PFL-BPF进行表征和评价。结果以BSP为成膜材料时,PFL与BSP的相容性良好且易于成膜;所得PFL-BPF的外观平滑、无气泡、柔韧性与挺度适宜;PFL-BPF具有良好的生物黏附性,黏附于黏膜后耐生理盐水冲刷时间为(130±7)min。PFL-BPF在0.5 h时,促进PA渗入黏膜的剂量为32.41μg/g,分别为黄藤素水溶液白及多糖膜剂(PL-BPF)、空白柔性脂质体+黄藤素白及多糖膜剂(BLP+PA-BPF)的3.17倍和1.9倍(t检验,P0.05);2.5 h,分别为PL-BPF、BLP+PA-BPF的2.67倍和1.89倍。表明其能够显著促进水溶性药物PA透过黏膜且缓释作用强;DSC显示其促进药物透黏膜吸收的可能机制为柔性脂质体扰乱黏膜上皮细胞紧密排列而携带药物进入黏膜组织。结论 PFL-BPF成膜性好、黏附作用持久、耐冲刷能力强,且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能够显著地促进药物透过黏膜,因此,纳米柔性脂质体膜剂是一种良好的透黏膜给药载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3.
基于ITS2序列鉴定白及与其伪品小白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白及与小白及的ITS2条形码序列,鉴定白及与其伪品小白及。方法:以采集自云南、湖北、贵州、湖南、四川的38份白及和小白及叶片为实验材料,提取其总DNA,并 PCR 扩增其ITS2序列,对序列进行双向测序,并从GenBank上下载2个物种共8条ITS2序列,用MAGA5.0进行序列分析,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构建邻接树。结果:白及与小白及的ITS2序列全长均为259 bp,种间有14个变异位点;ITS2序列种内最大遗传距离0.008,种间最小遗传距离0.040。由所构建的系统聚类树可以看出,不同来源的白及与小白及的样本均分别聚为一支,两者明显分开。结论:利用ITS2序列可快速准确地鉴别白及与小白及。  相似文献   
54.
白芨在甲基叔丁醚灌注溶解胆囊结石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2条犬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通过经皮经肝、胆囊床胆囊置管灌注甲基叔丁醚(MTBE)溶石前灌注一定量的白芨;第二组仅灌注MTBE作为对照。溶石完成后第一天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第一组犬胆囊粘膜光滑完整,粘膜下未见炎症改变;第二组粘膜上年广泛糜烂脱落,粘膜下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这表明白芨能有效地使胆囊粘膜避免MTBE溶石时所造成的直接接触性损害。  相似文献   
55.
为了考察复方雷公藤片中的甘草、白芨是否具有对抗雷公藤毒性(包括对胸腺抑制及其对胃粘膜刺激)的作用。以适量的甘草、白芨与雷公藤组成复方,选SD大鼠分成对照组、单方组、复方组分别给药。实验研究发现,复方组用药能够对抗雷公藤的免疫抑制,减少其对胃肠粘膜的刺激。提示临床使用雷公藤时可伍用甘草和白芨,以降低其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白芨/聚乙烯醇复合纳米静电纺丝膜,研究其微观形貌,评价其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 采用无针静电纺丝技术,以100目细筛白芨粉溶液和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制备中药白芨和聚乙烯醇纳米静电纺丝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纳米纤维,细胞活死荧光染色和计数实验评价其活性,流式检测细胞周期实验评价生物相容性。结果 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最终制备了直径为800 nm的均匀纳米纤维膜。最优参数为转速3 r/min、采集距离20 cm、外加电压40 kV。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该纳米纤维表面光滑且形貌均一;细胞活性荧光染色和细胞计数实验表明细胞存活率提高至93%。采用流式细胞术测量了HEK293细胞在有无中药白芨和聚乙烯醇纳米静电纺丝膜干预情况下的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在此两种情况下HEK293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同,生物相容性良好。结论 疏水性中药白芨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聚乙烯醇混合,可以大规模制备成纳米静电纺丝膜,可提高附着细胞的活性,生物相容性好。此法拓宽了传统中药白芨在外科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其促进创面愈合、组织修复等功能。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白芨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ACI大鼠肝细胞癌实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30只ACI大鼠肝包膜下植入MorrisHepatom3924A肝癌瘤块(2mm3),移植术后13d进行MR检查,测量肿瘤体积(V1),第14天时,经大鼠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插管至肝动脉,采取以下治疗方案A组01mg丝裂霉素+01ml碘油+10mg白芨(10只);B组01mg丝裂霉素+01ml碘油+10mg白芨+肝动脉结扎(10只);C组01mg丝裂霉素+01ml碘油(对照组,10只)。13d后再次进行MR检查以测量肿瘤体积(V2),比较肝肿瘤体积生长率(V2/V1)。结果介入治疗后与治疗前肿瘤体积之比(V2/V1)分别为A组628,B组153,C组914。与对照组C相比,采取A、B组的治疗方案均能抑制肝肿瘤的生长(P<005和P<001),A组与B组之间的肿瘤生长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芨作为肝动脉栓塞剂,结合局部化疗术和肝动脉结扎术能明显抑制大鼠肝细胞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58.
目的:进行市售白及和3种混伪品的对比鉴别。方法:真伪鉴别采用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拍摄药材照片,粉末图用显微描绘镜绘制。结果:找出了正品白及及其黄精、玉竹、射干等混伪品在药材性状、粉末镜检的主要区别。结论:为白及的真伪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9.
柯昌毅  赵春景 《中国药房》2011,(23):2132-2134
目的:研究白及多糖(BSPS)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方法:小鼠均分为6组,即对照(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柳氮磺胺吡啶(SASP,370mg.kg-1)和BSPS高、中、低剂量(320、160、80mg.kg-1)组,ig给药,每天1次,连续10d。恶唑酮诱导复制UC模型后观察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指数、结肠组织大体评分和病理评分,并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核因子(NF)-κB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BSPS高、中剂量组小鼠DAI、结肠指数、结肠组织大体评分、病理评分和TNF-α、NF-κ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IL-10显著升高(P<0.05)。结论:BSPS具有促进UC模型小鼠肠黏膜修复、抑制机体炎症和恢复免疫平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NF-κB,上调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0.
白及的研究概述及其资源利用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嵘  王喆之 《中草药》2006,37(11):1751-1755
白及作为我国民间的传统中药,其药用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由于人为的过度采挖和天然生境的破坏,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对白及的本草考证、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药效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并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与保护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大宗中药材的可持续利用、药物研发、道地药材的选育、药材质量的评估、生产管理及GAP规范化种植过程中SOP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