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6篇
  免费   1529篇
  国内免费   260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66篇
内科学   185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122篇
综合类   3173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693篇
  11篇
中国医学   7114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577篇
  2021年   880篇
  2020年   840篇
  2019年   438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482篇
  2016年   548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1051篇
  2013年   616篇
  2012年   971篇
  2011年   848篇
  2010年   660篇
  2009年   438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研究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AMPK蛋白活性及其相关脂肪代谢靶蛋白活性的影响,以探讨该方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大鼠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祛湿化瘀方组,分别灌胃给予饮用水及中药祛湿化瘀方4周。实验8周末取材后观察:1)肝组织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2)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油红染色),3)肝组织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K inase,AMPK)及磷酸化AMPK、肝组织总蛋白及核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肝组织总蛋白及核蛋白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rbohydr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hREBP)含量、肝组织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1 Co A Carboxylase,ACCase)及磷酸化ACC蛋白含量,4)肝组织AMPKα1、AMPKα2、SREBP-1、ACCα、SREBP-1c及ChREBP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组肝组织TG、FFA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出现明显大泡样脂肪变性;模型组肝组织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核蛋白SREBP-1与ChREBP表达增加、ACC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蛋白活性升高。2)祛湿化瘀方组肝组织TG、FF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肝组织炎症及脂肪变性程度减轻;祛湿化瘀方能显著升高肝组织AMPK、ACC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核蛋白SREBP-1及ChREBP含量。结论:祛湿化瘀方通过调节AMPK活性及其相关靶蛋白活性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肝脂肪代谢,这可能是该方有效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从肠道紧密连接及黏附连接角度探讨柔肝固肠方改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通透性的作用机制。方法:Lieber-De Carli酒精液体饲料饲养6周诱导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无酒精液体饲料对照组(对照组,n=10)和酒精液体饲料造模组(n=20),造模第4周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模型组(n=10),柔肝固肠方组(n=10),并开始灌胃给柔肝固肠方或蒸馏水直至6周末,取材前3.5 h各组以10 mg/kg的内毒素(LPS)灌胃。取材后检测:1)血清AST、ALT活性变化;2)通过门脉血浆内毒素含量测定判断小肠通透性变化;3)小肠组织电镜超微结构观察;4)小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蛋白与mRNA表达变化;5)小肠黏附连接蛋白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1)柔肝固肠方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显著升高的AST水平(P<0.05);2)柔肝固肠方可降低模型大鼠显著升高的小肠通透性,柔肝固肠方组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3)电镜结果显示柔肝固肠方可显著改善Lieber-De Carli酒精饲料喂养大鼠小肠黏膜表面微绒毛局灶性减少、变短、稀疏,排列不规则,同微绒毛相连的细胞终末网变性模糊等病理改变;4)柔肝固肠方可显著升高酒精饲料喂养肝损伤大鼠小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蛋白与mRNA表达及黏附连接蛋白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论:柔肝固肠方通过改善肠上皮紧密连接及黏附连接改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通透性改变。  相似文献   
993.
李源  李瑞英  孙明英 《河南中医》2020,40(4):601-604
目的:观察疏风宣肺止嗽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疏风宣肺止嗽汤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有效率为77.14%,两组患儿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及PSQI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指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风宣肺止嗽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94.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通过数据库检索并预测大承气汤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及急性胰腺炎的疾病基因;并对关键靶点和相关活性化学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利用DAVID"富集分析"得到大承气汤的活性成分在治疗急性胰腺炎过程中所涉及的功能及通路,最终构建"中药材-活性化学成分-靶点-通路"综合网络。在大承气汤中发现了108种活性化学成分可与28个疾病靶点相关联,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其对应化合物均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经DAVID富集分析得到,生物学过程438条,分子功能31条,细胞组成17条,KEGG通路富集96条。大承气汤可能通过药物反应、脂多糖反应和反向调节凋亡等生物过程,抗炎、抗氧化活性、反向调节细胞凋亡以及调节胰腺分泌等方式来实现其药效作用,涉及IL-17,TNF,NF-κB等多条信号通路。该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揭示了大承气汤以多种成分协同作用于多靶点、多信号通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分子机制,为生物实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真武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网络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取真武汤中候选化合物,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进行候选靶标预测,并将TCMSP中相应化合物的靶点作为补充,利用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蛋白转化成基因名;通过CTD和TTD数据库获取CHF的相关基因,将真武汤靶标(基因)与CHF相关基因取交集作为真武汤治疗CHF的潜在靶标,将交集基因提交至STRING11.0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互做分析,并借助网络可视化软件Cytoscape 3.7.1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Excel构建真武汤中药-潜在化合物-潜在靶标网络,并利用Cytoscape 3.7.1进行可视化;通过RStudio的clusterProfiler包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关键靶点和化合物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设置OB和DL值筛选得到真武汤化合物59种,在获得交集基因36个后,剔除不含交集基因(靶标)的化学成分,最终筛得化合物49种,KEGG富集分析共获得36条,其中13条与CHF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真武汤主要活性成分与CHF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结果表明去甲乌头碱、3β-乙酰氧基苍术酮、山奈酚、芍药苷、豆甾醇、β-谷甾醇等为真武汤主要活性成分,白介素6、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红素加氧酶1、前列腺素G/H合酶2、过氧化氢酶等为主要作用靶标,主要调控环鸟苷酸-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肾素分泌、钙信号通路等通路。结论 本研究初步明确了真武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CHF的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真武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6.
韩平  胡敏  曹阳  刘燕 《中国药业》2011,20(24):51-52
目的 建立测定芍黄通便汤中芍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 C18柱(250 mm×4.6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20:8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7℃.结果 芍药苷进样量在0.136~2.04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3.62%,RSD为3.66%(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滋肾温阳汤联合克龄蒙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激素水平、细胞因子Toll样受体1(TLR1)、Toll样受体2(TLR2)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肾虚血瘀型DO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克龄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滋肾温阳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卵巢状态及细胞因子TLR1、TLR2表达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48)。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雌二醇(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FSH、LH、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卵巢窦卵泡数(AFC)、卵巢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AFC、PSV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TLR1、TLR2表达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滋肾温阳汤联合克龄蒙治疗DOR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FSH、LH水平,提高血清E2水平,增加AFC,提高PSV,降低TLR1、TLR2表达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车前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痰瘀互结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4例痰瘀互结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车前地黄汤联合非布司他片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非布司他片口服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20 d。分别于治疗120 d后及停药60 d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0 d后及停药60 d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结果:①治疗120 d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7.2%,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停药60 d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9.5%,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②治疗120 d后及停药60 d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③治疗120 d后及停药60 d后,两组患者的血U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停药60 d后,治疗组患者的血UA水平较治疗120 d后亦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血U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0 d后,两组患者的血UA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60 d后,治疗组患者的血UA达标情况较治疗120 d后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血UA达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120 d后及停药60 d后,两组患者的CRP、ESR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CRP、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停药60 d后,治疗组患者的CRP、ESR水平较治疗120 d后亦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车前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痰瘀互结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UA水平,改善中医证候,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系统梳理古代文献中有关百合地黄汤的条文,以期了解百合地黄汤的历史沿革和方义演变,为其成药开发提供文献学支持,为经典名方的现代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古籍数据库中以“百合地黄汤”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摘录记载了百合地黄汤的方、药、量、制、治、论等信息的古籍条文,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古籍和条文,提取朝代、书名、作者、举句、剂量、煎服法、方解、证型等关键信息,并进行文献分析,以了解百合地黄汤的组成、药材基原、炮制、剂量、功能主治、煎煮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历史沿革及方义演变情况。结果:最终纳入古籍101本,共计165条。百合地黄汤首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由百合和地黄两味药组成,用于治疗百合病。随后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载录了本方,并增加生地黄汁至两升。宋及宋之后,因度量衡制度的改变,百合地黄汤在药物剂量方面出现了较大变化,此外宋代在炮制和服用量上略有变化。明代在地黄炮制上略有变化,明清代文献多为注释、方解,重在阐述百合地黄汤的病因病机。结论:百合地黄汤首见于汉代,历代古籍均有记载,源远流长,但其历代变化不多,以药物剂量方面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主要阐述中风病的辨治方略,提出中风急性期作为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治疗当从脑论治,并从"脑为元神之府"学说来论证"通府以复元神"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补气活血法、化瘀通腑法、豁痰开窍法等皆属于"通法"的综合应用,是治疗中风病的最佳选择。从"脑为元神之府"的理论钩玄、中风病因病机及复元醒脑汤组方治疗三方面来阐述中风急性期的中医辨治方略,讨论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并论证了"通府以复元神"的理论依据,以期为中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