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3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540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52篇
  1篇
中国医学   665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建立黄芪水煎液中胶体态铜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0.45μm微孔滤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4万、5万、1万、0.4万超滤膜组成的超滤系统,对黄芪水煎液进行分级处理,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超滤液中元素铜。结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万的超滤膜对相对分子质量4万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具有良好的截留效率(0.99)和较小的吸附损失(4.3%);元素铜在超滤过程中的回收率介于93.8%~105.1%之间,RSD<12.2%;黄芪水煎液可溶态中,元素铜主要与相对分子质量大于5万和小于0.4万的胶体颗粒结合,这与黄芪多糖分子质量分布相吻合。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黄芪水煎液中胶体态铜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2.
黄芪对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凋亡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芪(astragalusmenbranaceus,AM)对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并分离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ordbloodmononuclearcells,CBMC),分别经(phytohemagglutinin,PHA)、PHA+IL-6和PHA+AM刺激培养48h,采用丫啶橙-溴化乙锭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CD38+和CD25+细胞百分率,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IL-6水平。结果(1)PHA+AM、PHA+IL-6和单纯PHA组细胞凋亡率(x±s)分别为(16.5±3.5)%、(16.9±4.0)%和(32.4±2.8)%,PHA+AM和PHA+IL-6组均明显低于单纯PHA组(q=25.16,24.54;P<0.01),而前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62,P>0.05);(2)PHA+AM、PHA+IL-6和单纯PHA组CD38+细胞百分率分别为(9.8±1.8)%、(9.9±0.6)%和(22.3±1.5)%,PHA+AM和PHA+IL6组明显低于单纯PHA组(q=48.95,48.42;P<0.01),但前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53,P>0.05);PHA+AM、PHA+IL-6和单纯PHA组CD25+细胞百分率分别为(83.2±2.4)%、(82.1±3.0)%和(65.8±4.9)%,PHA+AM和PHA+IL-6组明显高于单纯PHA组(q=26.60,24.86;P<0.01),而前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74,P>0.05);CBMC中CD38+细胞百分率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68,P<0.01),而CD25+细胞百分率与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r=-0.65,P<0.01);(3)PHA+AM组培养上清液中IL-6水平[(253.0±30.8)ng/L]明显高于单纯PHA组[(37.9±12.2)ng/L](t=6.50,P<0.01),CBMC凋亡率与培养上清液中IL-6浓度呈负相关(r=-0.75,P<0.01)。结论黄芪能明显抑制CBMC体外经PHA激活后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CBMC中胸腺细胞向T淋巴细胞分化、增强脐血淋巴细胞活化和增加IL-6产生水平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3.
黄芪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黄芪给药组(AM组),制作常温下大鼠部分肝叶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SO组大鼠游离肝十二指肠韧带,不阻断左肝血流,其余各组分别于再灌注30min、60min、120min3个时点取血、肝组织。测定各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测定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IR组血浆AST、ALT、LDH水平,肝组织MPO活性、ICAM-1分子表达较SO组升高(P<0.05),AM组血浆AST、ALT、LDH水平,肝组织MPO活性、ICAM-1分子表达较IR组显著下降(P<0.05),且病理改变较轻。结论:黄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血窦内皮细胞ICAM-1分子表达增加,由此介导中性粒细胞在局部聚集、活化可能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黄芪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活化,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4.
黄芪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中多糖的含量,通过对多糖部位的水溶部分、水不溶部分及两部分混合物的多糖含量测定,表明水溶部分与水不溶部分总多糖的含量和两部分混合物的多糖含量接近,结合多糖特性和Molish反应的阳性现象,提出用沸水代替冷水对黄芪多糖有效部位萃提的方法更具准确性。本研究结果证明苯酚-硫酸法也可用于测定水不溶多糖。  相似文献   
115.
After serioustrauma,thei mmunefunction ofpatients was inhibited, particularly the cellulari mmunity function,not only increased the infec-tionincidence rate,but also,after the infectionoccurrence,was apt toleadto sepsis an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s ( MODS) ,which was the main cause of deathfor traumaticpatientsin thelate stage(1).The present study,onthe basis of superiority of Astragalus injection(AI) in actingto strengthen and regulatethei m-munityfunction,triesto explorethe ef…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患者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治疗组,54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4例),于治疗1周及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室前部内膜弧长(ASL)和左室后部内膜弧长(PSL),治疗4周后同时行核素心血池心室造影,判断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另外,治疗前后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血管内皮细胞数(CEC)及红细胞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LVEDVI、LVESVI和ASL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则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峰射血率(PER)及左室峰充盈率(PFR)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左室峰充盈率时间(TPFR)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同时,MDA、CEC显著降低,而SOD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为预防及逆转AMI左室重塑、改善心脏功能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7.
扁茎黄芪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冰  白云  陈连庚  沙明  郑红月  尹海波 《中药材》2002,25(8):541-543
扁茎黄芪Astragalus complanatus染色体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6,核型公式为K(2n)=16=10 m 6 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 n=16=6M_2 10 M_1,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79%,属于“2A”型,染色体总体积为50.62 μm~3。  相似文献   
118.
尹绢  魏群 《河北中医》2002,24(4):308-309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45例应用西医常规治疗 ;治疗组 5 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 2 0ml于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中静脉滴注。每日 1次 ,2组均 1 5日为 1个疗程。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1 .1 % ,治疗组为 92 .0 %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 ,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9.
黄芪注射液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的免疫作用。方法:以黄芪注射液对小鼠S180进行抑瘤实验观察,同时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黄芪注射液能抑制瘤细胞生长,并对红细胞 红细胞SOD有良好增强作用,能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提高SOD的活性。结论:黄芪注射液对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和SOD活性均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20.
正交试验法优选沙苑子炮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选沙苑子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UV法测定沙苑子中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对沙苑子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优选出最佳炮制工艺为:盐浓度4%,烘制温度140℃,烘制时间4h。结论:该炮制工艺合理、简单、可行、效率高,可为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