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5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55篇
基础医学   126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96篇
内科学   50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10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458篇
预防医学   105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526篇
  2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叶酸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和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8月绵阳中心医院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 000 IU/次,1次/d;且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7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叶酸片,0.4 mg/次,1次/d。所有患者均于确定妊娠后开始治疗,并持续至临产或发生流产、早产。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激素水平、凝血指标、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的活产率分别为85.11%、93.62%,两组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2)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PAI-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CY水平明显下降,而叶酸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和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复发性流产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激素水平,降低PAI-1和HCY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Aim: The optimal duration of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APT) after drug-eluting stent (DES) implantation is an ongoing debate and novel data has emerged. The aim of this meta-analysis was to assess outcomes of short vs. control DAPT duration. In addition, the role of single antiplatelet therapy (SAPT) after DAPT with either aspirin or P2Y12 inhibitor monotherapy was analyzed. Methods: The authors searched MEDLINE and Cochrane databases and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meetings f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 comparing ≤ 3 months with ≥ 6 months DAPT after DES implantation. The primary and co-primary outcomes of interest were definite or probable stent thrombosis (ST) and bleeding. In addition, we performed an analysis on studies who continued with either aspirin or P2Y12 monotherapy after DAPT. Results: 9 RCTs comprising 41,864 patients were included and we analyzed a short DAPT duration of median 1.5 months vs. 12.1 month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isk for ST was similar with short vs. control DAPT duration (0.5 vs. 0.5%; hazard ratio 1.17[95% CI 0.89-1.54];p=0.26). Bleeding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ith short vs. control DAPT duration (1.9 vs. 3.0%; 0.65[0.54-0.77];p<0.0001). ST was not different between short vs. control DAPT duration in the analysis of the 4 RCTs who continued with aspirin after DAPT and the 5 P2Y12 RCTs, respectively, and no heterogeneity was detected (p=0.861). Bleeding was also reduced with short vs. control DAPT in both the aspirin (1.2 vs. 1.7%; 0.71[0.51-0.99];p=0.04) and P2Y12 inhibitor studies (2.1 vs. 3.4%; 0.62[0.47-0.80];p=0.0003) and no heterogeneity was detected (p=0.515). Conclusions: Our meta-analysis shows that short DAPT ≤ 3 months followed by SAPT reduces bleeding and is not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ST. Th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in the aspirin and P2Y12 SAPT studies.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心通口服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1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心通口服液,10 mL/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等]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是94.83%、89.6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6%、75.86%(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病情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D-D、FIB水平均显著降低,而PT均显著延长(P<0.05);治疗后,治疗组凝血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LR、NLR、CRP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炎症相关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8.62%、6.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通口服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整体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机体凝血功能,抑制机体炎症状态,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HPLC测定阿司达莫缓释片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测定阿司达莫缓释片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52:48),检测波长275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1,以内标法计算阿司达莫缓释片的含量.结果 阿司匹林的线性范围为6~16μg·ml-1(r=0.9999),低、中、高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1.1%、97.1%±1.3%、94.2%±1.5%(n=3);双嘧达莫的线性范围为20~120 μg·ml-1(r=0.9998),低、中、高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2.3%、99.0%±1.6%、101.4%±2.3%(n=3).结论 所建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阿司达莫缓释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拈抗剂替罗非班应用于阿司匹林抵抗(AR)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AR的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塞)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用药后36小时和30天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36小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及靶血管再次重建。用药后36小时实验组未出现心绞痛及心梗,对照组2例出现心绞痛,无心梗发生。用药后30天实验组无心绞痛发作,无心梗发作,对照组5例出现心绞痛,2例出现心梗。用药后36小时,替罗非班组出现2例牙龈出血,对照组无出血事件发生。用药后30天两组均无出血事件发生。两组均无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大出血,无血小板减少发生。两组的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的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抵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加用替罗非班治疗可明显降低心绞痛及心梗的发生率,并不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β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455G/A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方法用电阻抗法测定108例高血压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前后ADP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电阻抗值(ohm),判定患者阿司匹林疗效,分为阿司匹林敏感、环氧化酶型阿司匹林抵抗,环氧化酶旁路型阿司匹林抵抗;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βFg基因启动子区-455G/A多态性,依据多态性结果分为GG基因组和GA+AA基因组,比较不同基因组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及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结果高血压患者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39、0.324、0.037,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01、0.199。GA+AA组纤维蛋白原浓度高于GG组(3.30±0.98vs2.93±0.70,p〈0.05)。环氧化酶型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GG组、GA+AA组分别为13.04%、7.69%(Х^2=0.282,p〉0.5);环氧化酶旁路型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GA+AA组显著高于GG基因组(61.54%vs34.78%,Х^2=5.841,p=0.016)。结论βFg基因-455G/A启动子区携带A-455等位基因高血压患者环氧化酶旁路型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高,A-455等位基因与环氧化酶旁路型阿司匹林抵抗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临床意义、诊断、发生机理及对策研究作了较祥细的综述。对临床医生运用阿司匹林及如何处置阿司匹林抵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为探讨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及阿司匹林对其的影响,观察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虱及42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以及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对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较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显著增高(P〈0.001)。小剂量(每天300mg)阿司匹林可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P〈0.05)。提示C反应蛋白浓度可作为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9.
中性粒细胞对洗涤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非激活或激活的中性粒细胞(PMN)对洗涤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Born方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非激活的PMN(5×109cells/L)上清液对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阿司匹林可增强这种抑制作用;肉豆寇佛波醇(fMLP)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激活的PMN悬液或其上清液均能活化血小板聚集,且PMN悬液的诱聚作用比其上清液更强;阿司匹林对fMLP或PAF激活的PMN悬液或其上清液均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不同状态(非激活或激活状态)的PMN对正常血小板的反应性表现出完全相反的作用,即非激活的PMN抑制血小板反应性,而激活的PMN则具有促血小板活化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