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9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173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341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针刺治疗、综合疗法等综述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等。[结果]痊愈28例,好转70例,无效2例。[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瘀血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针刺颈、腰部夹脊穴治疗中风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颈、腰部夹脊穴针刺法结合常规针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4星期。结果治疗组对痉挛状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水平及生活自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针刺颈、腰部夹脊穴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4.
针刺为主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Vocastim-Master吞咽诊治仪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Vocastim-Master吞咽诊治仪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症状,但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Vocastim-Master吞咽诊治仪治疗更有助于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95.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大部分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运动障碍且其功能恢复单纯依靠药物效果不佳,笔者以相关康复理论为指导,尝试早期进行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对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6.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病,发生率、复发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经过急性期救治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大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常出现一侧肢体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脑卒中患者在综合医院出院后,在社区层次上能否继续得到康复治疗,关系到其综合功能和生存质量最终能恢复到什么程度,这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区卫生与社区康复工作开展情况、人们对康复的认识有着很大关系,临床研究证明,经过规范的社区康复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997.
中风病标实以风、火(热)、痰、瘀为主。其病责在肝胃气机失常;本虚以气阴亏虚为主,病变主要责之脾肾,因此,邪实治在肝胃,正虚调补脾肾便是中风病证治的基本规律。由于标实本虚难以绝对分开,故治肝胃与补脾肾又常相兼并用。  相似文献   
998.
We studied neuromuscular complications in a cohort of 520 patients with liver transplantation. Perioperative mononeuropathy developed in 9 patients. The peroneal nerve, radial nerve, and cutaneous branch of the femoral nerve were affected in 2 patients each. Two patients had herpes zoster-associated radiculopathy, and 1 patient had Horner's syndrome. Recovery was good in most patients. In 7 patients, severe quadriplegia complicated the perioperative course. In 5 patients, electrophysiologic studies suggested acute necrotic myopathy, and muscle biopsy specimens showed evidence of rhabdomyolysis in 1 patient. Outcome in survivors was good, all recovering completely. We conclude that neuromuscular complications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are uncommon (less than 1%) and do not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morbidity. Mononeuropathies may have iatrogenic perioperative causes, and rhabdomyolysis may be an important cause of generalized muscle weaknes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999.
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天智  常耀明  李金声  谢小萍 《医学争鸣》2006,27(11):1024-1026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致迟发性脑病模型,以探讨其发病机制. 方法:质量240~280 g雄性SD大鼠,于动物实验高压氧舱内行急性CO暴露,以Morris水迷宫中搜索目标的逃避潜伏期(escape latency)来评价大鼠的认知记忆能力,并于染毒后3,7,10,20 d取脑组织,常规制备石蜡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急性CO中毒后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的病理性改变. 结果:大鼠在2000×10-6体积分数CO浓度和3000×10-6体积分数CO浓度下分别暴露40 min和20 min后全部昏迷,Morris水迷宫测试发现CO暴露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落后于空气对照组(F=4.74,P=0.047),病理学检查发现CO暴露组大鼠的皮质及海马有明显的神经元变性坏死. 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模型基本模拟了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行为学特征改变,且有相应的病理学检测结果作为其佐证.  相似文献   
1000.
五运六气学说是《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思维的一大特色,更是中医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叶桂承经旨而博采众长,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了诊疗中风的宝贵经验,其中蕴含着五运六气理论的应用经验,叶氏认为,风木司天容易出现气火上亢,脾土受克又兼气机上下滞塞,而天符岁会年气候变化剧烈,阳气开泄,阴不内守而中风。中风发病特点与时令之气有关,厥阴风木主时与火热之气当令,耗气伤津,气津输布异常致络脉空虚而中风;冬令天反暖失于封藏,多肾阴暗耗而动风。针对上述病机,其中厥阴风木当令,脾胃受邪,故治以培补中气,同时兼以敛降之品调节人体升而不降的气机状态;火热当令,阳气发泄,致络脉空虚而中风者,补益脾胃以实卫气;冬令当寒反暖,致肾精不固而中风者,则以滋水涵木为法。叶氏重视外界环境因素对病机的影响,将天人相应的思想运用于中风的辨证论治中,示人以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