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532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36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1篇
  4篇
中国医学   22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头针治疗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测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后早期行头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 5 7例分为早治组 32例和晚治组 2 5例 ,分别于偏瘫后第 3~ 14天和第 31~ 6 4天进行药物和头针治疗。采用Fugl Meyer运动功能积分评定法评测 2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 2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Fugl 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治疗后 2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 (P <0 .0 1) ,早治组与晚治组比较 ,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P <0 .0 5 )。结论 :脑卒中偏瘫后早期配合头针治疗可明显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手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运动疗法、ADL训练、作业疗法等对94例接受偏瘫康复的患者手的功能障碍进行1~6个月的康复护理,并用运动功能Fugl-Meyer评价法中腕关节与手的主动运动功能积分及Barther指数积分于治疗前、后对偏瘫侧手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94例患者手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05)。结论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偏瘫患者手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否能明显增强脑血管意外偏瘫伴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屈髋肌和髋外展肌的肌力和自主肌电信号。方法22例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病程全部在6个月以上,均经其他康复方法治疗未能再进一步改善功能。全部患者均接受1个疗程,15次、每次50min的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屈髋肌、髋外展肌肌力评估和肌电信号数据采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屈髋肌和髋外展肌的肌力和自主肌电信号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01)。结论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是改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髋关节的屈髋肌和髋外展肌的肌力和自主肌电信号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4.
上田法与Bobath法治疗偏瘫儿童上肢痉挛期的疗效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偏瘫儿童痉挛期在临床康复训练中降低患侧上肢肌张力,促进患肢及手的功能发育的方法。方法 32例符合条件的偏瘫儿随机分为上田组和Bobath组,每组16例,并在训练前1周进行功能检查评测,然后分别用上田法与Bobath法降低患侧上肢肌张力,抑制异常姿势痉挛控制后,两组均进行有选择的、不引起痉挛的作业活动来诱发和促进患肢及手的功能恢复,疗程为3个月。以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评价法的详细分级与Burnnstrin偏瘫手的功能评价法进行评测。结果 通过治疗前后对照,上田组患肢肌张力降低程度和患肢及手的功能提高均明显优于Bobath组。结论 上田法在降低偏瘫儿童痉挛期上肢肌张力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5.
巴氯芬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抗痉挛药物的时机及其对于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按肌张力增高程度将 8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轻度增高组 (A组 )和严重增高组 (B组 ) ,每组又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康复训练 ,试验组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同时接受巴氯芬治疗 ;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 1个月后对 4组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评定。结果训练1个月后 ,4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提高 ,但A组内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提高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B组内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提高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肌张力轻度增高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无显著影响 ,只有当肌张力明显增高 (Asworth 3级以上 )并影响运动训练时 ,才有必要进行药物干预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研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对偏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患儿早期缓解下肢痉挛作用,以及利用核磁波谱分析患儿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后基底节区的小分子代谢变化,探索该术式的"超节段反应"的机制。方法对12~20岁年龄段偏侧痉挛性肢体瘫患者,在接受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前后,对髋内收肌、腘绳肌和小腿三头肌行改良的Ashworth评级。行核磁波谱分析,利用双侧基底节区域作为兴趣区。分析该区域手术前后的小分子代谢图谱。结果手术后所有患者下肢肌群肌张力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其中4例患者称获得了类似"超节段反应"临床表现,3例患儿上肢协调性以及精细活动改善,1例患儿斜视改善。患儿对侧基底节区N-乙酰天门冬氨含量下降(P0.05),同侧各类物质无明显改变。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除术能有效降低偏侧肢体痉挛,对侧基底节区N-乙酰天门冬氨减少,可能是出现"超节段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8.
Data mining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improving clinical acupuncture strategies by uncovering hidden rules between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in a data set. In this study, we performed acupuncture on 30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due to acute ischemic stroke. All participants were pre-screened to ensure that they exhibited immediate responses to acupuncture. We used a twirling reinforcing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at the speciifc lines between the bilateralBaihui(GV20) andTaiyang (EX-HN5). We collected neurologic deifcit score, simpliifed Fugl-Meyer assessment score, muscle strength of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hemiplegic limbs, ratio of the maximal H-relfex to the maximal M-wave (Hmax/Mmax), muscle tension at baseline and immediately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syndrom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t baseline. We then conducted data mining using an association algorithm and an artiifcial neural network 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 We found that the twirling reinforcing manipulation had no obvious therapeutic differe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 of “Deifciency and Excess”. The change in the muscle strength of the upper distal and lower proximal limbs wa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immediate change in Fugl-Meyer scores. Additionally, we fou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uscle tension change of the upper limb and Hmax/Mmax immediate change, and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s existed between the muscle tension change of the lower limb and immediate Hmax/Mmax change. Additionally, when the difference value of muscle tension for the upper and lower limbs was > 0 or < 0, the difference value of Hmax/Mmax was correspondingly positive or negative, indicating the scalp acupuncture has a bidirectional effect on muscle tension in hemiplegic limbs. Therefore, acu-puncture with twirling reinforcing manipulation has distinct effects o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ymptoms or stages of disease. Improved muscle tension in the upper and lower limbs, relfected by the variation in the Hmax/Mmax ratio, is crucial for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from hemiplegia.  相似文献   
99.
100.
对26例脑卒中患者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技术进行康复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经综合治疗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总分比治疗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平衡、感觉功能、关节活动度、关节疼痛等治疗后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进,但无统计学意义。早期(<3个月)进行治疗的患者其肢体功能评分较非早期组高(P<0.01)。表明脑卒中偏瘫的综合治疗效果明显,早期治疗效果优于非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