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13篇
  免费   5086篇
  国内免费   1929篇
耳鼻咽喉   649篇
儿科学   958篇
妇产科学   623篇
基础医学   11326篇
口腔科学   941篇
临床医学   3539篇
内科学   8677篇
皮肤病学   1254篇
神经病学   4149篇
特种医学   9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4376篇
综合类   6571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2207篇
眼科学   655篇
药学   9497篇
  2篇
中国医学   2307篇
肿瘤学   4853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1057篇
  2022年   1706篇
  2021年   2425篇
  2020年   1921篇
  2019年   2277篇
  2018年   2364篇
  2017年   2290篇
  2016年   1981篇
  2015年   2327篇
  2014年   3314篇
  2013年   3918篇
  2012年   3383篇
  2011年   4039篇
  2010年   3148篇
  2009年   3128篇
  2008年   2881篇
  2007年   2618篇
  2006年   2321篇
  2005年   1906篇
  2004年   1795篇
  2003年   1492篇
  2002年   1132篇
  2001年   866篇
  2000年   845篇
  1999年   698篇
  1998年   686篇
  1997年   663篇
  1996年   544篇
  1995年   581篇
  1994年   486篇
  1993年   416篇
  1992年   348篇
  1991年   328篇
  1990年   290篇
  1989年   242篇
  1988年   186篇
  1987年   188篇
  1986年   192篇
  1985年   345篇
  1984年   407篇
  1983年   248篇
  1982年   283篇
  1981年   227篇
  1980年   200篇
  1979年   157篇
  1978年   113篇
  1977年   111篇
  1976年   127篇
  1975年   8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91.
从陕西草药羊红膻Pimpinellathellungiana全草的正丁醇部分分得一个环乙烯类化合物(Ⅰ)和一个环乙醇类化合物(Ⅱ),经化学及光谱分析鉴定Ⅰ为3,4,5-trihydroxy-1-cyclohexene-1-carboxylicacid,即莽草酸(shikimicacid),Ⅱ为1-butyl-3,4,5-trihydroxy-cyclohexanol。Ⅰ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得到,Ⅱ为一新化合物,定名为羊红膻醇(thellungianol)。  相似文献   
992.
江浙蝮蛇毒镇痛组分的中枢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江浙蝮蛇毒镇痛C4组分的可能作用途径。方法 通过C4组分与阿托品、利血平、纳络酮药物的相互作用 ,探索其与乙酰胆碱受体、囊泡递质、阿片受体间可能的作用 ;通过脊髓化鼠实验、侧脑室给药和足跖定压实验揭示其中枢性作用 ;通过不同脑区的组织匀浆测定神经肽含量 ,考察C4组分对不同中枢部位的作用大小。结果C4组分不通过乙酰胆碱受体作用 ,而与阿片受体相关 ,它通过中枢起效 ,主要作用部位集中在丘脑、尾状核和红核等 ,对亮氨酸脑啡肽的含量有刺激增高作用。结论 C4组分与中枢亮氨酸脑啡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3.
浅裂鳞毛蕨中一个新二氢黄酮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浅裂鳞毛蕨(Dryopteris sublaeta Ching et Hsu)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硅胶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浅裂鳞毛蕨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2(S)-5,7,3’-三羟基-6,8-二甲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即3’-羟基荚果蕨素(1),荚果蕨素-7-O-β-D-葡萄糖苷(2),菠甾醇(3),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4),谷甾醇(5),胡萝卜苷(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4为首次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N-(4-羟苯基)维甲酰胺(4-HPR)联合γ-射线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蓝比色(MTT)法检测4-HPR对膀胱癌细胞株T24的细胞毒性作用、半数抑瘤率及起效浓度和时间.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HPR、γ-射线及两者联合应用时对T24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结果:2.5μmol/L、5μmol/L、10μmol/L的4-HPR作用T24细胞5天的凋亡率分别为6.2%、28.0%和26.0%,死亡率分别为0.3%、12.5%和26.7%.联合作用组细胞分别加入2.5μmol/L、5μmol/L的4-HPR,100cgy的γ-射线照射一次,3天后T24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0.0%、26.0%,细胞的死亡率均在5.0%以下.5天后T24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8.0%、35.0%,而细胞的死亡率分别为12.4%、21.1%.结论:小剂量的4-HPR可以诱导T24细胞凋亡,大剂量的4-HPR主要导致T24细胞死亡.小剂量的4-HPR联合小剂量的γ-射线对T24细胞凋亡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DPC4(deleted in pancreatic carcinoma locus4,DPC4)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NSCLC组织、19例相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DPC4、VEGF的表达,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DPC4在肺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5%(33/52),与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9.5%(17/19)相比,DPC4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DPC4与组织学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52例NSCLC中,DPC4的表达与VEGF、MVD值均呈负相关(r=-0.303,P=0.020)。结论:DPC4的低表达可能是肺癌发生过程的早期事件,可促进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并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促进肺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建立重组GST NK4融合基因工程菌的发酵工艺。方法采用摇瓶、发酵罐发酵,对影响工程菌生长和表达的条件如pH值、诱导时间及诱导剂浓度等进行优化。结果根据优化的条件,15L发酵罐发酵11h ,菌体收获量可达到湿重(2 4 .6±0 .98)g/L ,目的蛋白质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质的5 0 %左右。结论确定了周期短、产率高且稳定可靠的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997.
细胞色素氧化酶CYP3A4基因突变与表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色素P4503A4在许多内源性及外源性化合物的氧化及还原代谢中起关键作用,对CYP3A4基因表达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CYP3A4基因突变及其表型特征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998.
茴拉西坦胶囊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2种茴拉西坦胶囊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位健康男性受试者,采用开放、随机、双周期交叉、自身对照试验方法,单剂量口服茴拉西坦胶囊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各400mg,以HPLC法测定茴拉西坦活性代谢产物对甲氧基苯甲酰氨基丁酸(ABA)血药浓度,用DBPP2.0程序进行ABA药动学参数计算和2种茴拉西坦胶囊的等效性检验。结果口服400mg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其主要活性代谢物ABA的血浆tmax分别为(38.4±16.9)和(33.4±11.1)min;T1/2分别为(30.65±11.91)和(34.29±13.01)min;cmax分别为(9.80±3.31)和(9.39±3.28)mg·L-1;AUC0→t分别为(575.53±133.41)和(566.82±149.27)mg·min·L-1,AUC0→∞分别为(600.50±140.40)和(597.39±154.27)mg·min·L-1。对两种制剂血浆茴拉西坦代谢物ABA的AUC0→t、cmax及tmax的等效性检验均显示2种茴拉西坦胶囊为生物等效制剂。结论2种茴拉西坦胶囊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人RBC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性,研究196名(男101名,女95名)健康汉族人的GSTs活性分布。方法制备人RBC裂解后,参照Habdous等的方法测定GSTs活性。反应体系如下:0.1 mol.L-1磷酸钠缓冲液(pH 6.5)2.6 mL,RBC裂解液0.1 mL,30 mmol.L-1谷胱甘肽0.1 mL,10 mmol.L-11-氯-2,4-二硝基苯(CDNB)0.1 mL。结果方法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10%。RBC GSTs活性呈正偏态分布,196例健康汉族人的平均GSTs活性为(3.89±0.96)U.(gHb)-1。不同年龄组平均GSTs活性无差异,而女性的平均GSTs活性比男性的平均值高,但并不显著。结论确定了可供临床参考的健康汉族人GSTs活性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建立锌铜溶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硫酸铜的含量;以硫脲为掩蔽剂,EDTA络和滴定法测定硫酸锌的含量。结果硫酸铜和硫酸锌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RSD=0.80%)和102.4%(RSD=0.85%)。结论用该法测定硫酸铜和硫酸锌的含量,方法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锌铜溶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