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81篇
  免费   5090篇
  国内免费   1929篇
耳鼻咽喉   649篇
儿科学   967篇
妇产科学   623篇
基础医学   11328篇
口腔科学   941篇
临床医学   3544篇
内科学   8705篇
皮肤病学   1254篇
神经病学   4150篇
特种医学   9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4385篇
综合类   6572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2214篇
眼科学   658篇
药学   9501篇
  2篇
中国医学   2308篇
肿瘤学   4855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1057篇
  2022年   1772篇
  2021年   2426篇
  2020年   1921篇
  2019年   2277篇
  2018年   2364篇
  2017年   2290篇
  2016年   1981篇
  2015年   2327篇
  2014年   3314篇
  2013年   3918篇
  2012年   3383篇
  2011年   4039篇
  2010年   3148篇
  2009年   3128篇
  2008年   2881篇
  2007年   2618篇
  2006年   2321篇
  2005年   1906篇
  2004年   1795篇
  2003年   1492篇
  2002年   1132篇
  2001年   866篇
  2000年   845篇
  1999年   698篇
  1998年   686篇
  1997年   663篇
  1996年   544篇
  1995年   581篇
  1994年   486篇
  1993年   416篇
  1992年   348篇
  1991年   328篇
  1990年   290篇
  1989年   242篇
  1988年   186篇
  1987年   188篇
  1986年   192篇
  1985年   345篇
  1984年   407篇
  1983年   248篇
  1982年   283篇
  1981年   227篇
  1980年   200篇
  1979年   157篇
  1978年   113篇
  1977年   111篇
  1976年   127篇
  1975年   8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二乙酰去水卫矛醇联合p53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野生型p53基因转染联合二乙酰去水卫矛醇(1,2:5,6-dianhydro-3,4-(liacetylgalactitol,DADAG)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克隆有野生型p53基因的pUHD10-3质粒,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转染人肝癌细胞,同时,在培养液中加入DADAG,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分析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人肝癌细胞HLE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后,其生长作用明显受到抑制,细胞生长抑制率在第4天可达67.68%。如果HLE细胞中只加入含DADAG的培养液后,其细胞生长也受到一定的抑制,生长抑制率最高可达到53.09%。肝癌细胞HLE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后联合应用DADAG时,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在第4天可达到85.37%,实验结果显示DAD-AG联合野生型p53基因增强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DADAG能加强野生型p53基因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2.
VEGF-C、FLT-4、cPKC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转移相关基因VEGF C、FLT 4、cPKC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93例肺癌中的VEGF C、FLT 4、cPKC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 C、FLT 4在肺癌的不同组织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 ;cPKC在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但晚期病例三者表达均高于早期病例 ;三者的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 VEGF C、FLT 4、cPKC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三者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3.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64.
Purpose To observ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Neixiyan (Ex-LE 4) and Dubi (ST 35) in treating osteoarthritis of knee joint.Method All the 12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lectroacupuncture and control groups, 60 cases in each group, and they were given electroacupuncture and Ritalin slowreleased tablet respectively, and pain, mobility and swelling degree of knee joint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Results In treatment group, the average score increased by 18, while in control group, it increased by 12.33 (P<0.05) after treatment.Conclusion Therapeut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Neixiyan (Ex-LE 4) and Dubi (ST 35) in treating osteoarthritis of knee join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administration of Ritalin slow-released tablet. Author: DAI Qi-ping (1966-), female, attending physician Translator: Wu Xue-fei  相似文献   
965.
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含PF4(血小板第四因子)全长1-70及PF4的小肽17-7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方法:将连有MCP-1信号肽的PF4全长及其C末端的改构体PF4-17-70两个基因片段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Adshuttle-CMV中,形成转移质粒pAdshuttle/PF4(1-70)和pAdshuttle/PF4(17-70),将之酶切线性化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83,抽提并鉴定含目的基因的重组体质粒,而后用磷酸钙共沉淀方法转染HEK293细胞,包装成重组腺病毒AdPF4(1-70)和AdPF4(17-70)。采用PCR方法对重组体腺病毒进行鉴定,扩增并纯化病毒,用TCID50方法测病毒滴度,利用带有CMV-LacZ的对照重组腺病毒(Ad-LacZ)对感染效率进行监测。结果:利用电穿孔法分别将质粒pAdshuttle/PF4(1-70),pAdshuttle/PF4(17-70)与质粒pAdEasy-1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83获得70%以上的阳性重组体细菌克隆。PCR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已含有目的基因,滴度为1×1010pfu/ml。结论: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可以简便、快捷地构建含PF4(1-70)、PF4(17-70)cDNA的腺病毒载体,为两者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6.
Tju103和CTLA4-Ig诱导MHC半相合小鼠骨髓移植耐受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Tju103和CTLA4—Ig各自对MHC半相合小鼠骨髓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方法:半相合供鼠T细胞与受鼠抗原、Tju103(或CTLA4—Ig)共育后与骨髓细胞混合移植,观测移植后受情况。结果:A.单纯照射组:全部小鼠于照射后11d内死于造血衰竭;B.白血病CTX治疗组:全部小鼠于接种白血病细胞后16—23d死于白血病;C.单纯移植组:全部小鼠于移植后21d内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D.CsA预防组:5只小鼠于移植后8—22d死亡,1只死于白血病,各有2只死于GVHD和感染,5只活过30d;E.Tju103处理组:4只小鼠于移植后9~26d死亡,2只死于GVHD,各有1只死于白血病和感染,6只活过30d;F.CTLA4—Ig处理组:2只小鼠于移植后17—26d死亡GVHD,8只活过30d。结论:Tju103和CTLA4—Ig均明显延长生存期,降低GVHD发生和严重程度,CTLA4—Ig保留有抗感染和移植抗白血病(GVL)作用,而Tju103没有。  相似文献   
967.
细胞色素P450 3A4基因多态性及与肝癌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茶珍  边建超  江峰  沈福民 《肿瘤》2003,23(1):7-10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基因的多态性与肝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单链构象多态(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84例肝癌患者和144例健康对照的CYP3A4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通过对CYP3A4基因10个外显子的检测,发现2例肝癌患者的第7外显子第15742位核苷酸发生了A→G转换,使得第183位氨基酸残基由天冬酰胺转变为丝氨酸;发现第10内含子存在一单核苷酸多态,表现第20338位核苷酸发生了G→A转换。病例组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52%,36.90%和3.58%;对照组则为59.72%,33.33%和6.95%。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YP3A4基因可能高度保守,虽有突变,但属罕见。  相似文献   
968.
969.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70.
背景与目的:研究报道融合基因 PAX3-FKHR与腺泡型横纹肌肉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 但它对生肌调节因子的作用还不清楚 . 本研究拟探讨融合基因 PAX3-FKHR对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细胞分化及 MRF4表达的影响 . 方法:构建 PAX3-FKHR的真核表达质粒 , 采用脂质体法将 MRF4、 PAX3-FKHR先后转染入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RD细胞 , 观察转染前后 RD细胞生物学特性、形态学改变以及肌分化标志蛋白 MHC、α -actin的表达 . 结果:RD细胞在转染 PAX3-FKHR后细胞的生长速度、生长方式及 MHC、α -actin的表达均无显著的变化 ; 在表达 MRF4的 RD细胞中转入 PAX3-FKHR后 , 细胞 MRF4表达无明显变化 , 细胞形态向低分化方向变化 , 细胞 MHC和α -actin表达显著下降 . 结论:融合基因 PAX3-FKHR转染对培养 RD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化无明显影响 , 并不影响 MRF4的表达 , 但可逆转 MRF4促 RD细胞分化的作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