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5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184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352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783篇
内科学   424篇
皮肤病学   76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1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369篇
综合类   1716篇
预防医学   973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871篇
  4篇
中国医学   504篇
肿瘤学   28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406篇
  2005年   1538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分析术后早期颅内压(ICP)参数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手术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根据术后6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69例HICH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出院后6个月GOS评分为4~5分,n=37)和预后不良组(出院后6个月GOS评分为1~3分或随访期内死亡,n=32),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102.
反复注射甘露醇致兔耳静脉组织炎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4):1665-1666,F0004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反复静脉注射甘露醇引起兔耳静脉及周围组织炎症的病理变化。方法12只新西兰兔按左右耳静脉随机分为单次穿刺组(A组)和留置套管针组(B组),每组12例,经耳静脉反复注射等量20%甘露醇,观察静脉炎发生率和耳静脉及周围组织的常规染色病理变化。结果两组兔耳静脉均发生程度不同的血管内聚集红细胞和周围组织炎性浸润,静脉炎严重程度与病理变化一致。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大于A组。结论留置套管针组静脉炎发生率要高于单次静脉穿刺组,静脉炎表现程度与病理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21世纪医学影像学的展望——我国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现代医学影像是在以X线成像技术为主的放射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 0世纪 4 0年代末期电子技术迅速发展 ,50和 60年代超声和放射性核素相继应用于临床。 1972年CT的开发和应用 ,使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了以体层成像和电子计算机图像重建为基础的新阶段。 70年代中末期和 80年代中期 ,超声体层、放射性核素体层、磁共振 (MR)体层成像逐步兴起 ,应用于临床。 70年代中期介入放射学逐步应用 ,尤其是介入治疗发展迅速 ,近年已成为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诊疗技术。应用多成像技术的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共同构成了诊断和治疗兼备的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106.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激烈竞争、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产生经济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尖锐矛盾,突出表现为能源、人口、环境生态和健康问题。未来医学的首要任务将是与环境中一切有害因子做斗争,以保证人类正  相似文献   
107.
一般来说 ,用薯蓣皂素和替柯吉宁这样的原料合成地塞米松等高效皮质激素 ,至少有两部分的结构改造要用到微生物发酵反应 ,一是甾体A环中Δ1,4 双烯的引入 ,另一是C环中 9,11位的改造。我们前一阶段对由替柯吉宁合成地塞米松的方法[1] 进行了改进 ,采用化学合成法高收率地引入了Δ1,4 双烯[2 ] 。而我们报道了在地塞米松 ( 6)合成中 ,用远端功能化技术[3~ 6] ,利用 3位引入的模板 ,高收率地引入 9( 11) 双键 ,使地塞米松的合成可以摆脱制约产量的微生物发酵法来进行(图 1)。该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尚无完全相同的报道 ,例如 ,用远端功能化…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细胞保护蛋白在人体移植肾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人体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AR)、慢性排斥反应(CR)和无排斥反应 (NR)3组各10例中细胞保护蛋白A20、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蛋白(Bcl-XL)的表达情况. 结果 A20、HO-1和Bcl-XL主要表达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浸润性单核细胞.A20在AR中表达强于CR[(5.04±0.71)vs(3.20±0.64),P<0.01];A20在NR中不表达.HO-1在AR中表达(7.91±2.24),在CR和NR中不表达.Bcl-XL在3组中均表达(AR:10.62±3.17;CR:8.50±2.45;NR:11.03±2.77),但在CR中表达较弱;AR、 NR与CR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R组和NR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A20和HO-1可能在AR中发挥细胞保护作用;而在CR中,A20可能是发挥保护作用的主要蛋白.  相似文献   
109.
武良  张德忠  温建艳 《浙江医学》2007,29(1):9-11,34
目的探讨大肠癌淋巴结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K2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mRNA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转移的关系。方法分别用RT-PCR技术检测CEA、CK20、MMP-7基因的mRNA在106例大肠癌患者628个淋巴结及18例良性肠道疾病患者45个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并与常规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大肠癌患者淋巴结中CEA、CK20、MMP-7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6%(261/628)、42.7%(268/628)和56.1%(352/628),病理学检查转移阳性率为22.3%(140/628);CEA、CK20、MMP-7mRNA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病理学阳性检出率(均P<0.01)。而18例良性肠道疾病患者45个淋巴结三者表达均阴性。结论RT-PCR技术检测淋巴结CEA、CK20、MMP-7mRNA的表达可用于诊断大肠癌的微转移,其结果较常规病理学检查敏感,对临床分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病理标本切片三重标记免疫组化的方法。方法:采用非同源第一抗体Ki-67、Net-1和CD34,选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不同底物显色AEC和DAB,运用pH2.2甘氨酸-盐酸缓冲液作阻断剂,配合碱性磷酸酶检测系统作第一标记的方法分步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操作。结果:镜下观察在肿瘤组织中,Ki-67定位于细胞核呈蓝黑色, Net-1定位于细胞质呈棕黄色,CD34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染色鲜艳,对比鲜明。结论:该法对于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原位显示3种抗原及其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