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6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目的 了解江西省市售茶叶中9,10-蒽醌污染状况,初步探究蒽醌污染来源。方法 从江西省11个地市采集4类茶叶样品共112份,样品中的9,10-蒽醌经有机溶剂提取,凝胶色谱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测定,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 112份茶叶中9,10-蒽醌检出率为100%,检出范围为0.004~0.081mg/kg,平均含量为0.023mg/kg。根据欧盟法规条例(EU)No 1146/2014对茶叶蒽醌限量0.02mg/kg判定,4类茶叶共超标44份,总超标率为39.3%。其中红茶超标率最低为27.3%,绿茶和青茶超标率分别为35.0%和38.5%,黑茶超标率最高为78.6%。不同包装类型中,定型包装和散装超标率分别为52.2%和30.3%。不同采样环节中,商店和农贸市场采样超标率分别为38.8%和34.4%。结论 江西省市售的4类茶叶中9,10-蒽醌污染较为严重,尤其以定型包装的黑茶污染水平最高,初步分析茶叶的制作工艺和包装材料可能是蒽醌的主要污染来源,提醒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来源,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茶叶中蒽醌的监测力度,制定蒽醌限量标准以保障百姓的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我国大学生遭受暴力行为的发生率。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Ovid-Medline、EBSCO、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为止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大学生遭受暴力行为发生率的中英文文献。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研究对象共计37 104例。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遭受暴力行为的总发生率为21.44%(95%CI:15.58%~28.75%);遭受躯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9.31%(95%CI:6.49%~13.18%)、17.14%(95%CI:10.65%~26.42%)和2.66%(95%CI:1.07%~6.44%)。结论 中国大学生遭受暴力行为发生率已达21.44%,其中精神暴力行为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了解50岁及以上老年男男性行为者(MSM,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与非固定性伴性行为现状,探讨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滚雪球方法招募50岁及以上男男性行为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性行为特征资料。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调查对象中63.0%的老年MSM有非固定性伴,其中78.1%在最近6个月有2个及以上非固定性伴,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38.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中文化程度(OR=0.317,95%CI:0.112~0.894)是坚持安全套使用的保护因素,已婚且与配偶居住(OR=12.056,95%CI:1.542~94.288)和外出工作超过3年(3~5年组OR=10.779,95%CI:2.786~41.707;6~10年组OR=16.460,95%CI:3.288~82.408;超过10年组OR=3.490,95%CI:1.168~10.427)是坚持安全套使用的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MSM普遍存在多性伴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不理想。制定行为干预措施时应充分考虑老年MSM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重点关注文化程度较低、有婚姻经历、有外出工作经历者。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运用循证医院管理理念,分析本院医疗不良事件根本原因,探讨医疗质量系统改进策略。方法 搜集该院近3年医疗不良事件数据类型,作根因分析,通过修订制度、流程改进、设备补充、学习培训等措施减少系统缺陷,提升医疗不良事件管理质量。结果 该院医疗不良事件主要类型为综合性较强的“其他事件”,主要原因为个人疏忽(37.2%)、医护团队沟通不足(29.4%)、流程未按照标准操作(29.0%);系统改进后员工医疗风险意识加强,不良事件上报率增加,警讯事件减少,不良后果事件下降,医务管理得到改善。结论 循证医院管理理念对提升医疗不良事件管理水平,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具有一定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对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前的居住环境中密切接触物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评估传播风险。方法 选择2家经终末消毒72小时后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住场所,采集可能经口、手等密切接触的生活用品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结果 共采集生活场所样本41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ORF 1ab靶标和N靶标)阳性5件,总阳性率为12.2%,其中患者1居家样本20件,阳性5件,阳性率25%;患者2居家样本21件均为阴性。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在确诊前隔离居住期间的潜伏期,可通过密切接触等方式污染相关生活用品,具有导致共同生活成员感染风险,应加强对集中或居家隔离的新冠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出院返阳等高风险人员管理,做好病毒携带者和其他成员个人防护,对居住场所开展实时消毒和事后终末消毒,预防新冠持续传播。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为采取措施预防与控制MRSA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3年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内MRSA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非MRSA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根据综述、专家咨询以及实际工作经验,最终确定变量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寻找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MRSA感染发生率为62.79%,其中,2012年发生率为68.18%,2013年发生率为57.14%,MRSA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显示:年龄(OR= 1.047,95%CI:1.0091.086)、ICU住院时间(OR= 1.050,95%CI:1.0121.089)、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OR= 2.853,95%CI:1.1776.911)、机械通气(OR= 4.918,95%CI:1.17520.583)、抗菌药物使用超过7 d(OR= 3.257,95%CI:1.05510.058)是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长期入住ICU、进行机械通气、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是ICU内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7.
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PBL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临床医学课程教学中是以病人问题为基础,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法。  相似文献   
108.
平肝运脾法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在儿科中较为常见,笔者在1998年7月至1999年12月以平肝运脾法治疗儿童FD60例,并与西药治疗52例对照,现将结果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儿科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5~12岁;病程1月至5年,平均0.8年。对照组52例,男25例,女27例;年龄5~13岁;病程1月至3年,平均0.66年。1.2 诊断标准:①上腹痛、腹胀易饱、嗳气泛酸、烧灼感、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超过4周;②纤维内窥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上述疾病病史;③实验室、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病变;④无糖尿病、结缔组织及精神病等全身性疾病。1.3 临床分类:①运动障碍型,表现为易饱胀,影响进餐,兼有嗳气恶心等,X线钡餐检查有食物潴留。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1例。②溃疡样型,表现为上腹部规律性疼痛,用制酸剂能缓解,胃镜检查未见溃疡、糜烂等活动性改变。其中治疗组13例,对照组10例。③复合型,表现为腹痛腹胀混合存在。其中治疗组11例,对照组11例。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基本方为钩藤(后下)、莲子草、白芍、枳实、党参各10g,木香、莪术各6g,白术8g,甘草5g。加减:运动障碍型加槟榔8g,莱菔子10g;溃疡样型加白及10g;纳差加谷芽、麦芽各10g,鸡内金6g;口干喜饮,舌苔花剥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3-02~2015-02在我院经超声造影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超声造影检出恶性病灶68个,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3.2%(68/73);检出良性病灶24个,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2.8%(24/29)。超声造影诊断肝脏良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93.2%(68/73)、82.8%(24/29)、6.8%(5/73)、17.2%(5/29)。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能提高肝脏良恶性病灶的检出率,可作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中国不同地区母血、脐带血中天然RRR构型和合成构型α-生育酚的分布,为指导孕产妇膳食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维生素E的添加提供参考。方法 在上海、广州、天津、成都、兰州、长春六个地区共收集母血、脐带血221对,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α-生育酚含量及各手性异构体组成。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检验,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全国六地区母血和脐带血中α-生育酚含量中位水平分别为15.38mg/L和2.12mg/L,RRR含量中位水平分别为13.17mg/L 和1.82mg/L,RRR构型占母血和脐带血中α-生育酚总量分别为87.83%和86.44%。α-生育酚和RRR含量呈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H1=38.382,H2=37.650, P<0.001)。母血与脐带血的α-生育酚(r=0.197, P=0.003)和RRR (r=0.150,P=0.027)含量有正相关性,母血中两者含量与产前体重和孕前体重存在负相关,脐带血中两者含量与产次、胎龄存在正相关,与孕前体重等均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 母血和脐带血中α-生育酚含量虽然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但都以天然RRR形式为主。即RRR是母血和脐带血中α-生育酚的绝对优势构型,对孕产妇、胎儿和婴儿健康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