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152.
肝硬化是由不同疾病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疾病.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国内报道占住院人数的0.36%~0.64%,占内科住院人数的1.33%~2.63%.发病年龄以21~50岁最多.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早期属于中医"积聚"范畴.肝硬化失代偿期是肝硬化终末期的表现,病情较重且不可逆,反复发作且进行性发展.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早出现的并发症,是肝硬化由代偿期发展为失代偿期的一个转折点.肝硬化腹水多属中医"鼓胀"范畴.我们把2008~2010年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积聚、鼓胀做了回顾性调查,现把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3.
郭啸山  赵文霞 《陕西中医》2007,28(12):1704-1704,F0003
“肝积”这个病名,《中医内科学》中尚无此病名。但临床上已使用这一病名。“肝积”它的中医内容与教材中的“积证”相对应,与“肝积”相对应的西医内容主要是指肝脾肿大。“肝积”的病位主要在肝脾。病机为:肝脾的功能失调,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以致气滞、血瘀结与腹中而成“肝积”。“肝积”形成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湿热、风寒、痰浊,均是促成气滞血瘀的因素。“肝积”的主要表现是腹内结块。“肝积”(“积证”)教材主要分气滞血阻、瘀血内结、正虚瘀结3个证型。  相似文献   
154.
常占杰主任医师调治鼓胀病原则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占杰主任医师在前贤对于鼓胀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20余年的临床体会,总结出对于鼓胀治疗的用药经验,其认为鼓胀病位在肝,涉及脾、肺、肾多脏;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转运,肺失通调,肾失开合,致气滞、血瘀、水停互结于腹中,临床以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表现;证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需攻补兼施,遵循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现将老师治疗鼓胀的用药思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5.
鼓胀之病,多因慢性肝炎失治误治而成。笔者在治疗本病的同时,遇到白睛红赤、瘙痒、鼻衄肌衄、下肢灼热感等突出兼症,运用中医药治疗,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6.
自拟逐水膏外治肝硬化腹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医学认为,肝硬化腹水为肝硬化的失代偿期,多由乙型慢性肝炎失治误治,造成肝脏纤维化,肝脏缩小,脾脏增大,门静脉脾静脉增宽,门静脉高压所致,用自拟逐水膏外治肝硬化腹水,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7.
张秋怀 《中医研究》2002,15(5):43-44
1 化瘀利尿 ,着眼于活血肝硬化腹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 ,如见水治水、见血治血 ,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在腹大胀满 ,邪势壅盛 ,正气尚未大衰之时 ,攻逐水邪乃属常用之法。究其水邪之形成 ,多由肝郁气滞 ,血瘀阻于隧道 ,水气内聚而致。所以 ,利尿攻逐水邪 ,必须配伍活血化瘀 ,从化瘀着眼 ,隧道通利 ,水液方可下行。典型病例 :张某 ,女 ,5 3岁 ,初诊。腹部胀大重坠 ,蹲坐不便。B超示 :肝硬化腹水、脾肿大。病人患肝病已有两年 ,平素情绪郁闷 ,现腹大胀满 ,胸胁胀痛 ,脘胀痞塞不通 ,纳差 ,小便短少。下肢水肿 ,舌质紫暗 ,舌下脉络青紫粗大 ,脉细涩…  相似文献   
158.
阴虚鼓脓证治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文霞 《河南中医》1998,18(3):158-159
  相似文献   
159.
外湿因感天地之湿邪而发,内湿是脏腑功能失调而发。无论是“外感六淫”或“内生五邪”,兼挟伤人最多。湿为阴邪,积而为水,聚而成饮,凝则为痰,化生为百病,四肢百骸,经络脏腑,皆可滞留。其性重浊粘腻,易阻滞气机,致病迁延缠绵难愈。余临证中特别重视湿邪为患的多...  相似文献   
160.
杨旺 《时尚育儿》2016,(3):185-185
鼓胀的发生原因较多,临床上一直没有持久有效的方法和药物。从现代医学观点可知,艾灸的强效热力,起到温经散寒、祛风胜湿、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很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苦。临床实现证明:时辰艾灸加快鼓胀消退的临床效果较佳。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深入探讨了艾灸加快鼓胀消退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