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3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26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41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730篇
内科学   21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22篇
综合类   2496篇
预防医学   442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720篇
  22篇
中国医学   822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446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624篇
  2011年   644篇
  2010年   589篇
  2009年   543篇
  2008年   475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对颅内占位病人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对颅内占位病人颅内压的影响.方法:ASA I~II级、格拉斯哥评分15分、行择期开颅手术病人24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n=12)和异丙酚组(n=12).用依托咪酯、芬太尼、琥珀胆碱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七氟醚组吸入2%七氟醚,异丙酚组先静注异丙酚1.5 mg/kg,后以8~10 mg·kg-1·h-1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插管后、给药后5,10和2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脑脊液压,计算脑灌注压值. 结果:异丙酚组给药后5,10和20 min时比诱导前平均动脉压分别下降12.28%、13.36%和9.64%,七氟醚组分别下降8.26%、11.1%和10.94%,两组差异显著(P<0.05);异丙酚组脑灌注压分别下降12.34%、10.76%和11.0%,七氟醚组分别下降4.1%、7.5%和8.54%,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颅内占位病人异丙酚麻醉维持能使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和颅内压下降.七氟醚麻醉维持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但颅内压有轻度升高,在过度通气条件下可用于无颅内高压症状对颅内占位病人的麻醉.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测定颅内动脉瘤夹闭前后血中S1 0 0B蛋白含量 ,研究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 30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 :异氟醚降压组 (n=1 5 )和异氟醚非降压组 (n =1 5 )。非降压组术中吸入 1MAC异氟醚维持麻醉。降压组行异氟醚控制性降压 ,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 30 %~ 4 0 % ,夹闭动脉瘤后降低异氟醚吸入浓度 ,终止降压。分别于切皮前、动脉瘤夹闭后即刻、2、4h、术后第 1、2天取血测定S1 0 0B蛋白含量 ,并于术后 1周随访病人 ,记录有无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果  (1 )异氟醚降压后 30min平均动脉压由诱导前的 (95 2± 1 2 3)mmHg降至 (5 8 8± 5 4 )mmHg ,停止降压后 30min血压回升至 (75 1± 8 3)mmHg。降压后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肌收缩加速度下降 ,但心率及心输出量均无显著性变化 ;(2 )异氟醚降压组与非降压组间同一时间点血中S1 0 0B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异。降压组术后第 1天及第 2天血中S1 0 0B蛋白浓度均显著升高 (F =2 94 4 ,P =0 0 1 8)。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可能加重了术后脑损伤 ,不利于病人围麻醉期脑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43.
两种麻醉方法对红细胞膜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红细胞膜Na+ K+ ATP酶 (Na+ K+ 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  6 0例甲状腺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组 (PGA组 )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组 (IGA组 )。于术前、切皮后 1h、术毕、术后 2 4h采血。测Na+ K+ ATPase、Ca2 + ATPase、Mg2 + ATPase。结果 两组数值只有在术毕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GA组酶活性在术后 2 4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IGA组酶活性在术毕和术后 2 4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红细胞膜酶活性影响要小于异氟醚吸入麻醉(P <0 0 5 )  相似文献   
44.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多应用静吸复合麻醉,静脉以芬太尼为主,吸入以异氟醚为主。但体外循环转流开始后,因肺循环停止无法通过呼吸系统吸收异氟醚,另一方面静脉药物被体外预充液稀释、体外管路吸附等。使麻醉深度难以保证,常引起生命体征波动(尤其是常温情况下),往往不得不给予较多血管活性药物。最近笔者应用了经体外氧合器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的方法,完成常温体外循环手术13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结合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獐牙菜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并简要介绍其药理作用。指出该属植物资源丰富,对其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将对评价药用价值和寻找新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根茎(AGR)是亚洲许多国家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草药,其主要成分为丁香酚(eugen01)和β-细辛醚(β-asarone)。作者通过观察灌注压、动脉血流、心脏输出量等指标的变化,研究其对离体大鼠心脏抗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介绍动物用微型呼吸机应用安氟醚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常用小动物呼吸机具有潮气量小(可低至3ml)、呼吸频率快的特点,可满足大鼠、家兔等小动物的机械通气。但该呼吸机无常规配备吸入麻醉药输送系统,无法进行动物吸入麻醉。本研究拟将麻醉机气体输出管接小动物呼吸机空氧混合器,在离体模式下测定安氟醚输出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一系列聚芳醚砜的H2、CO2、O2、N2和CH4气体透过性能,讨论了其气体透过的温度依赖性。与双酚A聚砜(PSF)相比,几种新型聚芳醚砜的气体透过系数和气体选择系数同时有所提高。通过聚合物的分子链段活动性和自由体积数据系列变化,讨论了气体透过速率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
异氟醚、地氟醚对维库溴铵残余肌松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测异氟醚、地氟醚对维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9例ASAⅠ~Ⅱ级成年择期全麻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三组 :丙泊酚组 (Ⅰ组 ,18例 ) ;异氟醚组 (Ⅱ组 ,17例 ) ;地氟醚组 (Ⅲ组 ,14例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维库溴铵均以 90 μg·kg-1·h-1的速度静脉泵入。Ⅰ组丙泊酚泵入速度为 4~ 10mg·kg-1·h-1;Ⅱ组、Ⅲ组分别吸入呼气末浓度为 1MAC的异氟醚或地氟醚 ,使用Biometer加速度仪观测T1恢复至 2 5 %、75 %及TOF比值 (T4/T1)恢复至 0 7的时间。结果 三组间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芬太尼总量、麻醉持续时间、血液动力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上述恢复时间 ,Ⅱ组、Ⅲ组与Ⅰ组比较均延长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Ⅱ、Ⅲ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三组间恢复指数 (T1从 2 5 %~ 75 %时间 )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异氟醚、地氟醚均可延长维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 ,但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别。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监测四个成串刺激 (TOF)等 ,减少术后残余肌松作用所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0.
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与异丙酚麻醉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直接静脉注射可引起严重的肺损伤和循环衰竭,甚至死亡。将异氟醚溶于20%脂肪乳剂,应用于小鼠、大鼠和猪,麻醉效果确切,而且可避免液态挥发性麻醉药直接静脉注射而导致的损害。但异氟醚在20%脂肪乳中溶解度较小,用药容量较大。本研究小组自1999年以来,将异氟醚溶入30%脂肪乳剂,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前期研究,但大动物静脉注射的麻醉作用尚无定论。本研究拟观察测定Beagle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8%容积比)的麻醉效果,并与临床常用的异丙酚相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