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14篇 |
预防医学 | 20篇 |
药学 | 14篇 |
中国医学 | 3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01.
慢性创面(包括糖尿病足溃疡)合适敷料的应用,创造良好的伤口愈合环境,是临床工作面临的课题。甲壳素、麻油、蜂蜡能有效促进体表创面的愈合,甲壳素麻油蜂蜡膏更能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为临床敷料的应用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麻油配合腹部按摩治疗急性胸腰椎骨折后腹胀的效果.方法 将82例急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2),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法和麻油配合腹部按摩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腹胀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腹胀症状明显减轻,统计学分析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麻油配合腹部按摩是治疗急性胸腰椎骨折后腹胀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3.
"灯火蘸疗法"又称"打灯草疗法"、"爆灯疗法"、"灯火灼疗法"、"发爆疗法"、"出火疗法"等,其方法是用灯心草蘸麻油(可用食用油、香油替代),点燃后打爆一定的部位(或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操作方法1.准备长约10cm的灯心草1根,麻油(或花生油、菜油)少许,1支蜡烛,1个瓷盘,1张纸。2.让患者取适当体位,以患者舒适、施术方便为原则。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百多邦软膏联合珍珠粉和麻油治疗Ⅲ~Ⅳ期压疮的效果。方法对80例Ⅲ~Ⅳ期压疮创面清创消毒后,用百多邦软膏联合珍珠粉和麻油护理。结果 80例患者治疗1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7.5%,痊愈率为81.3%。结论百多邦软膏联合珍珠粉和麻油治疗Ⅲ~Ⅳ期压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5.
麻油金黄散外敷与化疗同步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验证中药麻油金黄散外敷与化疗同步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有效率。方法将200例经确诊为乳腺癌需化疗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用麻油金黄散外敷,对照组100例用硫酸镁外敷,两组均持续敷24h。于1d,3d,7d观察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中药麻油金黄散外敷与化疗同步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有效率(93%)高于对照组(75%)。结论麻油金黄散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搏炎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是安全高效的预防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烩猪脑 取猪脑4只,肉末75g,生姜片5g,葱段5g,葱花5g,生姜末5g,黄酒5g,麻油50g,酱油10g,豆瓣酱10g,鲜汤150g,湿淀粉20g。先将初加工好的猪脑放入碗中,加入生姜片、葱段、黄酒,蒸熟或煮熟后去葱、生姜。炒锅上火,加油烧热,下肉末煸炒,并加入葱花、生姜末、黄酒、酱油、豆瓣酱、鲜汤,煮至八成熟时加入猪脑,待烧开后用铁勺或铁铲将猪脑划开,再用湿淀粉勾芡,最后淋入麻油即成。本品特点为柔软味鲜,延缓衰老,增强记忆。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火麻油软胶囊的毒性作用,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最大耐受量测定法及长期连续给药法分别观察其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结果:最大耐受量为40 ml/kg·d-1;长期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病理学检查等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麻油软胶囊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5%石炭酸麻油注射治疗内痔的效果。方法采用5%石炭酸麻油单次大剂量注射治疗内痔1450例,其中Ⅰ度506例,Ⅱ度784例,Ⅲ度160例。结果270例平均随访16个月,对出血和脱垂的有效率分别为91.9%和40.6%,无1例发生出血、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结论5%石炭酸麻油单次大剂量注射治疗内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9.
110.
热干面
热干面的问世纯属一个偶然的机会.约在70年前,汉口长堤街关帝庙一带有个姓李的熟食小贩,因脖子上长了一个肉瘤,别人称他“李包”,他原来卖的是凉粉和汤面.有年夏天,他沿街叫卖一天后回到家中,还剩下不少面条.他怕馊了,便把面条煮了一下,捞起来凉在案板上,谁知不小心碰翻了麻油壶,油全都泼在面上.李包懊丧之余,灵机一动,便索性将面条与麻油拌匀,然后扇凉,第二天一早就拿去上市.他将面在水里烫了几下,捞起来放在碗里加上佐料卖给顾客.有人问:“这是什么面?”李包脱口而出:“热干面”,这一天的面条比哪天都卖得好,一个新的小吃便在偶然的失手中诞生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