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07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48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496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26篇
  1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目的 探讨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脑脊液(CSF)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49例DEACMP患者均在急性期入院3d内抽取CSF和血标本进行MBP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对其中34例于治疗30d后再次采取标本复查,对比分析治疗前后MBP的变化。结果 患者组急性期CSF和血清MBP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治疗后血清MBP仍高于对照组(P<0.05),CSF MBP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DEACMP患者CSF和血清MBP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显著下降;CSF和血清(尤以CSF)MBP可作为DEACMP诊断和病情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2.
目的:考察梓醇对脑缺血大鼠髓鞘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将造模大鼠分成模型组、梓醇15mg/kg、30mg/kg、60mg/kg组、丁苯酞70mg/kg组和依达拉奉7mg/kg组和假手术组,缺血后3d至14d给药。采用Longa法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HE染色和卢卡斯快蓝(luxolfastblue,LFB)染色观察胼胝体区髓鞘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胼胝体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明显损伤;梓醇30mg/kg、60mg/kg组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HE染色,模型组可见胼胝体白质疏松、空泡形成、胶质细胞深染、间质水肿;梓醇组胼胝体白质少许空泡形成、胶质细胞形态趋于正常。LFB染色,模型组髓鞘颜色变浅,髓鞘变得稀疏;梓醇30mg/kg、60mg/kg组积分光密度值显著升高。MBP蛋白在假手术组的表达较强,为黄褐色;在模型组表达明显减弱,着色较浅,且分布不均匀;梓醇30mg/kg、60mg/kg组MBP积分光密度值显著升高。结论:梓醇可促进大鼠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可能与髓鞘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3.
脑桥外髓鞘溶解症(extropontine myelinolysis EMP)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特征是在脑的某些特定区域出现脱髓鞲改变。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基底节和丘脑,患者多表现为行为异常和锥体外系的症状和体征,本病发病机制不清,多数学者认为EPM是由于血钠水平迅速改变使脑组织承受较大梯度的渗透压改变而致。  相似文献   
134.
脑塞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测定了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MBP含量,并对其中38例患者进行了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35.
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脑血管病的诊断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但它不适用于某些生命体征不稳定、血流动力学紊乱或正在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检测脑组织损伤后特异性生化指标的变化,对于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等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并试图用来评价脑神经元、胶质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髓鞘有无损害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6.
髓鞘碱性蛋白和血清酶评估小儿病毒性脑炎脑损伤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酶和髓鞘碱性蛋白 (MBP)评估小儿病毒性脑炎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43例患儿按有无惊厥、有无意识障碍分组 ,采用多功能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酶 ,简易MBPELISA法检测MBP ,组间进行对比分析 ,随访预后情况。结果 有惊厥组和有意识障碍组的血清酶和MBP显著高于无惊厥组和无意识障碍组 (P <0 .0 1) ;血清酶和MBP增高组后遗症发生率高 (P <0 .0 5 )。结论 血清酶和MBP均可反映病毒性脑炎的神经系统损伤程度 ,MBP较血清酶更能反应神经系统损伤 ,可作为病毒性脑炎神经系统损伤及预后判断的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7.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髓鞘碱性蛋白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髓鞘碱性蛋白 (MBP)是神经髓鞘特有的膜蛋白成分 ,笔者观察了 42例急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MBP的含量变化 ,对其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来自本院神经外科 ,其中男3 1例 ,女 1 1例 ;年龄 1 0~ 60岁 ,平均 3 8岁 ;闭合颅脑损伤 3 1例 ,开放颅脑损伤 1 1例 ;重型 2 2例 ,中型 1 1例 ,轻型 9例 ,均经头颅CT扫描明确诊断 ;有颅骨骨折者 1 8例 (4 2 .9% ) ,有颅内血肿者 2 9例 (69.0 % ) ,有脑挫裂伤者 3 0例 (71 .4% ) ;入院时意识清楚者 1 6例 ,朦胧者 1 2例 ,昏迷者 1 4例 ;2 2例重型颅…  相似文献   
138.
背景: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目前临床上应用多种方式改善机体缺氧,术中应用携氧液是否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中应用携氧液对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地点为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临床麻醉研究室,对象为1999/2001年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选择头颅CT示出血量40~60mL,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为Ⅰ~ⅡI级,其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62岁。随机分为携氧液组和对照组。方法:两组术中分别采用输注携氧液和平衡液。主要观察指标: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h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的浓度,术前和术后第7天的格拉斯格评分以及手术各阶段的颅内压力。结果:两组颅内压在手术前和诱导后无差别,在清除血肿至术毕,携氧液组颅内压[(1.87&;#177;0.24,1.73&;#177;0.18)kPa]明显低于对照组[(2.10&;#177;0.38,1.92&;#177;0.22)kPa][(t=2.37,P&;lt;0.05;t=3.06,P&;lt;0.01)];术后12h,携氧液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4.1&;#177;1.35)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5.2&;#177;1.42)μg/L](t=2.58,P&;lt;0.05)。术后第7天,携氧液组格拉斯哥评分(13.6&;#177;0.88)明显高于对照组(12.7&;#177;1.22)(t=2.74,P&;lt;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术中早期输入携氧液对血肿脑周围组织提供早期干预,有效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挽救血肿周围可逆性损伤的神经元是一项有效的措施,有利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  相似文献   
139.
从牛脊髓髓鞘碱性蛋白(MBP)分离出三种MBP片段;建立了脑脊液MBP片段的酶联免疫检测法.初步临床研究表明,脑脊液MBP片段P1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完整MBP相比,其诊断灵敏度明显提高,更能反映多发性硬化的脱髓鞘活动及临床病情  相似文献   
140.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髓鞘碱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Myelin basic protein (MBP) was measured in the serum and CSF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34 cases), demyelinating disorders (DMD, 30 cases) and other neurological diseases (OND, 26 cases) by using a double antibody radioimmunoassay (RIA). Patients with acute CVD had a mean serum MBP concentration and positivity rat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with DMD and O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 < 0.05). In CSF, MBP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VD and patients with DMD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in OND patients (P < 0.05).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re wa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SF MBP levels and the serum MBP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VD (r = 0.72, P < 0.01), but no such relationship in patients with DMD and OND. The amount of serum MB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acute CVD, to the level of consciousness disorder and limb paralysis, and to the extent and site of the cerebral lesion at CT-scan (P < 0.05).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measurement of brain specific MBP in serum as a marker of cerebral damage may have clin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V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