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44篇
  免费   4220篇
  国内免费   2556篇
耳鼻咽喉   711篇
儿科学   877篇
妇产科学   631篇
基础医学   3666篇
口腔科学   1443篇
临床医学   12267篇
内科学   5026篇
皮肤病学   761篇
神经病学   1537篇
特种医学   27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3篇
外科学   11149篇
综合类   25838篇
预防医学   4797篇
眼科学   1933篇
药学   9759篇
  156篇
中国医学   10550篇
肿瘤学   3924篇
  2024年   751篇
  2023年   2677篇
  2022年   2244篇
  2021年   2524篇
  2020年   2256篇
  2019年   2290篇
  2018年   1159篇
  2017年   1804篇
  2016年   2030篇
  2015年   2536篇
  2014年   4251篇
  2013年   4081篇
  2012年   5205篇
  2011年   5673篇
  2010年   5160篇
  2009年   5003篇
  2008年   5803篇
  2007年   5428篇
  2006年   4805篇
  2005年   5128篇
  2004年   4475篇
  2003年   4016篇
  2002年   3324篇
  2001年   2888篇
  2000年   2450篇
  1999年   1892篇
  1998年   1578篇
  1997年   1375篇
  1996年   1216篇
  1995年   1049篇
  1994年   759篇
  1993年   455篇
  1992年   360篇
  1991年   346篇
  1990年   254篇
  1989年   278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应用在腹股沟疝气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气患者78例,采取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9例,A组给予传统疝气修补手术治疗,B组采取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效果、术后并发症(含血肿、肠梗阻、尿潴留、肠道损伤、术后感染)炎症因子变化、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手术并发症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手术治疗后B组炎症因子浓度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B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应用在腹股沟疝气治疗中较传统疝气修补手术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程度,有助于生活质量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2.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肿瘤,通过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目前,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对乳腺癌的治疗表现出很好的临床活性,它通过干扰细胞周期进程从而选择性地阻滞肿瘤细胞生长,能够显著延长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长期使用存在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的问题。CDK4/6抑制剂的耐药机制是多因素的,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基因缺失、细胞周期蛋白E1基因以及CDKs过表达等,有关该领域的研究尚未成熟,仍处于不断发展中。有研究表明外泌体通过在细胞间转运一系列蛋白质、DNA和RNA组分,参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换,可能与肿瘤的预测、诊断及耐药存在相关性。因此本文就外泌体相关基因表达与乳腺癌CDK4/6抑制剂耐药的相互联系进行综述,讨论以此靶点进行乳腺癌诊疗及抗CDK4/6抑制剂耐药的可能性,为改善乳腺癌预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3.
鼻息肉作为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人群发病率约为1%~4%。鼻息肉的组织学特征表现为血管内皮间隙增大,导致大量血浆蛋白漏出,组织呈现高度水肿的状态。外泌体作为一种纳米级囊泡,能运载多种蛋白质、mRNA、miRNA等物质,通过影响鼻腔菌群多样性,调节血管生成及通透性,分泌多种特定蛋白质等方式调控鼻息肉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外泌体调控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旨在为鼻息肉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方法选取140例TN患者随机分为MVD组和PBC组各70例。对比2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分析治疗前后2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差异。结果 PBC组中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MVD组(P0.05)。PBC组术后即刻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MVD组(P0.05),而2组术后3个月、术后1 a疼痛缓解情况及术后1 a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术后面部麻木、咀嚼无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MVD组(P0.05);术后6 h,PBC组患者血清NE、Cor、MPO水平均低于MVD组(P0.05)。结论 MVD和PMC术治疗TN的远期疗效均较好,且复发率低;MV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小于PMC,但PMC手术应激刺激低于MVD,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55.
56.
57.
背景与目的:外泌体是包含了复杂RNA和蛋白质的小膜泡,其中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的mRNA携带了大量肿瘤细胞遗传信息,因此对外泌体中特异性mRNA的分析,有望找到肿瘤诊断的新型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研究通过高通量筛选与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外泌体mRNA的表达特征及其潜在功能。方法:采集3例HCC患者及3例正常人的静脉血,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清外泌体,用Magen试剂盒提取外泌体RNA,对血清外泌体mRNA进行纯化、行反转录形成cDNA、PCR扩增、测序,最后将对所得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后与参考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外泌体mRNA,并采用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与通路注释。结果:与正常人比较,HCC患者有397个外泌体mRNA表达上调,192个外泌体mRNA表达下调;其中,NRGN、PF4、RGS18等17个基因表达明显上调,CXCL8、MORF4L2、SYCP1等14个基因显明显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表达上调的外泌体mRNA的靶基因与蛋白质结合、蛋白质异二聚化活性、免疫系统过程的调节、胞外囊泡、细胞外细胞器、应激反应等有关,表达下调的外泌体mRNA的靶基因与嗅觉受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CXCR趋化因子受体结合、中间丝、中间丝状细胞骨架等有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在上调的外泌体mRNA中,30条通路被显著富集,在下调的外泌体mRNA中9条通路被显著富集,其中,在上调的外泌体mRNA中,血小板激活、Rap 1信号通路、吞噬体、病毒致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与抗原处理和呈递等是最丰富和最有意义的通路;在下调的外泌体mRNA中,基础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分别是最丰富和最有意义的通路。结论:HCC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清外泌体mRNA表达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其与HCC发生、发展、转移可能密切相关,这为寻找新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10-2018-10间新里程安钢总医院收治的180例CSR患者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ACD)内固定术,观察组行PPECD。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后的病椎椎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6个月和12个月的颈椎曲度、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2个月的颈椎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ECD治疗CSR,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颈椎曲度及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尼洛替尼联合重组人干扰素(IFNα-2b)治疗进展期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进展期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伊马替尼和IFNα-2b治疗,研究组予以尼洛替尼联合IFNα-2b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乳酸脱氢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乳酸脱氢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伊马替尼联合IFNα-2b治疗相比,尼洛替尼联合IFNα-2b治疗进展期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乳酸脱氢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且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