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22篇
  免费   3025篇
  国内免费   4096篇
耳鼻咽喉   180篇
儿科学   797篇
妇产科学   364篇
基础医学   4063篇
口腔科学   811篇
临床医学   12554篇
内科学   4705篇
皮肤病学   700篇
神经病学   1479篇
特种医学   22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1篇
外科学   7175篇
综合类   20431篇
预防医学   4426篇
眼科学   1003篇
药学   7227篇
  70篇
中国医学   7586篇
肿瘤学   2542篇
  2024年   280篇
  2023年   1117篇
  2022年   977篇
  2021年   1275篇
  2020年   1218篇
  2019年   1239篇
  2018年   662篇
  2017年   1223篇
  2016年   1475篇
  2015年   1802篇
  2014年   3179篇
  2013年   3237篇
  2012年   4484篇
  2011年   5280篇
  2010年   4806篇
  2009年   4989篇
  2008年   5406篇
  2007年   4983篇
  2006年   4392篇
  2005年   4698篇
  2004年   3797篇
  2003年   3052篇
  2002年   2495篇
  2001年   2058篇
  2000年   1732篇
  1999年   1359篇
  1998年   1229篇
  1997年   1145篇
  1996年   1017篇
  1995年   881篇
  1994年   740篇
  1993年   538篇
  1992年   405篇
  1991年   385篇
  1990年   285篇
  1989年   303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心肌(样)细胞的诱导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肌源性细胞分化,探索诱导后的MSCs移植于心肌梗死区的存活和分化情况。方法提取、分离、培养兔的MSCs。经5-氮胞苷诱导后,进行免疫组化,电镜观察。4',6二乙酞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MSCs,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两组:实验组(n=10)在心梗区域注入经诱导后的MSCs;对照组(n=10)在心梗区域注入不含MSCs的培养液。移植4周后,进行病理标本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5-氮胞苷诱导MSCs4周,部分细胞表达肌钙蛋白T(troponin T),电镜观察到肌丝形成。MSCs在体外用DAPI标记,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发蓝色荧光。移植4周后,在实验组中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梗死区组织标本中可见DAPI标记带蓝色荧光的供体细胞核,移植细胞表达troponin T。结论MSCs经5-氮胞苷诱导后可向心肌细胞转化。移植细胞可在心肌存活,并向心肌细胞(样)转化。  相似文献   
992.
患者男,61岁,因感胸闷、腹胀和腰痛,于2006年10月来院就诊,查体:患者轻度贫血貌,腹软无压痛,肝肋下可触及,脾肋下可扪及,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彩超检查:左肾囊肿4.0cm×4.1cm;右肾囊肿7.8cm×5.9cm;血常规:白细胞10.1×109/L,红细胞3.21×1012/L,血小板151×109/L,血红蛋白98g/L,血片分类正常;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巨3系增生,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全片找到海蓝组织细胞(sea blue histiocyte,SBH)19只,该细胞体积约28~50μm,胞质丰富、色呈鲜艳海蓝、胞质内充满空泡,核约小淋巴细胞大小、圆形或椭圆形、可见偏位、核染…  相似文献   
993.
Laurence-Moon-Biedl综合征与优生(附66例综合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蒙-毕综合征(Laurence—Moon—Biedl Syndrome、LMBS)是以肥胖、智力低下、视网膜色素变性、性腺发育不良及多指(趾)五项基本表现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现将我国自1954年以来陆续报告的66例LMBS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植骨材料上的黏附增殖情况。方法抽取兔股骨骨髓,进行贴壁培养BMSCs。在成骨诱导液中诱导BMSCs,于7d用钙钴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10d进行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在成脂诱导液中诱导BMSCs,于21d进行油红O染色。将BMSCs接种到HA/TCP植骨材料上,加入成骨诱导液,采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检测,并采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HA/TCP植骨材料上BMSCs的增殖情况。结果BMSCs在成骨诱导液中7d碱性磷酸酶呈强阳性,10d矿化结节染色呈橘红色;在成脂诱导液中,21d油红O染色呈阳性。BMSCs在HA/TCP植骨材料上孔隙周围及孔隙内生长良好并大量增殖。MTT分析结果显示,HA/TCP对BMSCs的体外增殖无抑制作用。结论BMSCs与HA/TCP植骨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995.
病例:先证者女,24岁,因流产2次并生育1个智力低下的女儿而就诊。体检:身高158 cm,体重46kg,表型及智力均正常。心肺正常。妇科检查:宫颈轻度糜烂。细胞遗传学检查核型为45,XX,t(15;21)(q10;q10)。家系调查分别取患者的女儿及患者的2个妹妹的外周血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其女儿的  相似文献   
996.
三根汤抗炎抑菌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兴如  刘萍  李鹏胜 《医学信息》2008,21(5):663-666
目的 研究三根汤抗炎抑菌作用.方法 分别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酵母多糖A、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炎症、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和体内抑菌实验.ig给药,观察三根汤的抗炎抑菌作用.结果 三根汤能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又菜胶和酵母多糖A所致大鼠足趾肿胀并且有体内抑菌作用.结论 三根汤具有一定的抗炎抑菌作用,其机制涉及对多种炎症介质的抑制,抗炎抑菌作用能部分解释三根汤生药的传统功效.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移植骨髓基质细胞(BMSCs)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室下区(SVZ)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增殖细胞类型分析. 方法制作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MCAO)、PBS对照组(MCAO PBS)和治疗组(MCAO BMSCs),每组动物再分为脑缺血后7d和14d亚组.空白对照组不予处理,PBS对照组在脑缺血后1d移植PBS,治疗组在脑缺血后1d移植BMSCs.用Zausinger六分法检测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注射5-溴脱氧鸟嘧啶核苷(BrdU)标记SVZ的新增殖细胞,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检测新增殖细胞的类型. 结果在脑缺血后7d和14d,与两个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缺血后14d,治疗组的大鼠患侧SVZ的BrdU阳性细胞较其余两组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显示,新增殖细胞表达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物,提示新增殖细胞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混合体. 结论 BMSCs可以改善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SVZ的神经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4周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离体培养后与仿生纳米壳聚糖-胶原(nano chitosan-sodium collagen, nano-CS-COL)形成复合支架,植入SD大鼠胫骨缺损处, 比较修复节段性胫骨缺损的效果, 初步探讨治疗骨缺损的组织工程学方法。方法: 4周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离体培养、纯化、鉴定、扩增后在等同于细胞培养的条件下与nano-CS-COL复合培养, 制成MSCs/nano-CS-COL复合物并经电镜扫描证实复合物有细胞生长。制成同种异体SD大鼠胫骨干5mm节段性动物模型, MSCs/nano-CS-COL复合物通过手术移植入动物模型胫骨缺损处, 通过大体观察、X线放射学、组织学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空白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术后6、12周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有显著差异(P<0.05) 。术后组织学检查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标本与正常组基本一致。空白对照组不能自行修复骨缺损, 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 BMSCs是骨组织工程中适宜的种子细胞。Nano-CS-COL复合支架能够与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 移植入异体SD大鼠后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 是可以选择的细胞载体。MSCs/nano-CS-COL复合物植入修复鼠胫骨缺损能够加速新骨形成, 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CS植入组。  相似文献   
999.
6-羟多巴诱导大鼠黑质的持续胶质细胞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研究将40μg6- 羟多巴注射到SD大鼠一侧纹状体制作Parkinson病动物模型,研究黑质反应性神经胶质增生在Par kinson病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筛选成功的模型大鼠,术后12周处死。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模型大鼠黑质胶质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反应。结果显示:在注射后12周,损伤侧黑质仍然存在明显的星形胶质细胞反应和小胶质细胞激活。此外,小胶质小结和淋巴细胞浸润的存在提示在注射后12周的注射侧黑质内依然有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结论: 6 -羟多巴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急性损伤可以通过胶质细胞反应从而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长期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腺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十二指肠腺增生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发病年龄35~71岁,男、女性各9例。18例患者中十二指肠腺增生、十二指肠腺错构瘤各9例,两者的形态及病变大小无明显差异。十二指肠腺错构瘤的镜下表现比十二指肠腺增生多样,且其腺体可伴上皮内瘤变,免疫组化标记p53、Ki-67及Muc5AC可以辅助诊断。大部分十二指肠腺增生性病变的表面黏膜均有Muc5AC不同程度的表达,提示表面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胃小凹化生,部分表面黏膜还可见糜烂及溃疡形成。结论十二指肠腺增生性病变临床罕见,包括十二指肠腺增生和十二指肠腺错构瘤,两者主要通过镜下形态特点进行鉴别。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可鉴别十二指肠腺的上皮内瘤变或原位癌变与硬化性改变;表面黏膜的胃小凹化生、糜烂及溃疡形成提示病变可能的发生、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