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5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331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90篇
  2篇
中国医学   123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慢性肾衰竭(CRF)的中医临床证候以脾肾阳虚,水毒湿浊,脉络瘀阻证最为多见。笔者多年来采用温肾健脾泄浊汤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特别是CRFⅠ-Ⅲ期的早期患者,疗效更为显著。表明温肾健脾泄浊方治疗CRF有抑制和延缓其进展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现谈一点体会,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泄浊通络法对慢性肾脏病(CKD) 3~5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CKD 3~5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招募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泄浊通络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正常组不进行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CD4~+、CD8~+水平,CD4~+/CD8~+值,血清白细胞介素-2 (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免疫球蛋白(Ig) G、IgA、IgM水平,以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水平。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CD4~+水平、CD4~+/CD8~+值均低于正常组(P0.05),CD8~+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水平、CD4~+/CD8~+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CD4~+水平、CD4~+/CD8~+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IL-2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sIL-2R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IL-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sIL-2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IL-2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IgG、IgA、IgM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IgG、IgA、IgM水平及对照组Ig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IgG、Ig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RBC-C3bRR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RBC-ICR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RBC-C3bRR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RBC-IC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RBC-C3bR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RBC-IC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泄浊通络法可改善CKD 3~5期患者的细胞、体液和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3.
明代医学大家张景岳擅用柴胡,创制诸柴胡饮、柴胡白虎煎、柴苓饮、柴芩煎、柴陈煎等名方。凡伤寒,温病,妇儿杂病,信手拈用,灵活变化。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邪实者可用,真虚者当酌其宜。虽引清气上升,然升中有散,中虚者不可散,虚热者不可寒,兼之性滑,善通大便,凡溏泄脾薄者,当慎用。热结不通者,用佐当归、黄芩,正所宜也。柴胡之性,三善泄善散,所以大能走汗、泄气,断非滋补之物。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技术鉴定消瘀泄浊饮中的活性成分,并利用HPLC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大黄素、芦荟大黄素、杯苋甾酮、苦杏仁苷这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测定消瘀泄浊饮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色谱柱:Waters HSS T3(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异丙醇,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40℃。高分辨质谱:鞘气40 Arb;辅助气10 Arb;离子喷雾电压3000 V/-2800 V;温度350℃;离子传输管温度320℃;扫描模式为Full-scan MS2模式。采用Progenesis QI进行基线过滤、峰识别、积分、保留时间校正、峰对齐,对比公共数据库和实验室自建数据库后得到消瘀泄浊饮中的生物活性成分。选择Sharpsil-U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超纯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10 nm(苦杏仁苷、杯苋甾酮),260 nm(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结果 从消瘀泄浊饮中共找到276种生物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65.
心为“阳中之太阳”是对心脏气化功能的高度概括,指心通过对机体的温煦、推动作用而主宰一身之生命活动。“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的机制在于,风为阳邪,伏至夏季,化寒伤阳,故生飧泄之阴病。基于心主一身之阳气的理论,从阴阳转化的角度阐述伏风发病的机制更合经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由于心阳理论式微,使五行相胜学说成为主流,从而在理解上出现歧义和偏差。因此,在阅读古籍和理解传统理论时需要注意把握“心阳”理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干眼是多因素导致的慢性眼表疾病,与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天癸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关联。基于天癸理论探讨天癸与目生理联系、天癸与干眼之间的病机联系,认为天癸衰少所致冲任虚瘀、目络阻滞是干眼发病的重要因素;天癸不足所致肝肾藏泄失衡为干眼的病机本质;天癸阴阳失衡所致目阴阳失调为病机关键。提出疏导冲任,活血化瘀为治疗干眼之要;补益肝脾肾,益源生癸为治疗干眼之本;药性相平,适配天癸阴阳为治疗干眼用药准则。以期基于天癸理论为干眼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7.
本文针对过敏性疾病症状特点,提出“过敏多由饮作祟”的学术观点,指出小儿生理肺脾肾不足,水液代谢稚弱,易发饮证,而水饮为患多生变端、邪淫易夹、易于伏留、难以疗愈。治疗应以分消走泄为主,根据寒饮所在位置之不同,分别予以辛温化饮、温中化饮、通阳化饮及消瘀化饮等治法,并介绍了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及当归芍药散与温胆汤合方加减在小儿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肠炎、湿疹、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8.
对药是临床常见的用药形式,也是施今墨学派的临床用药特色。苏叶、萆薢对药是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常用对药。CKD的核心病机是邪毒瘀滞伤肾,在微型癥瘕理论指导下,重视肾络伏风,强调三维护肾、和胃泄浊是本课题组针对CKD的辨治特色,我们主张基于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强调肺脾肾同治、从风论治和散结消癥。苏叶、萆薢对药具有内外同治、上下同治、和胃泄浊的配伍特点。表里同治即对药在外可解表散寒,在内可祛湿降浊,散利兼有,表里兼顾,是“从风论治”的具体体现;上下同治即对药能升降兼顾,上能治肺升清发汗,芳香化湿;下能治肾降浊利尿,淡渗利湿;两药共用以祛湿浊,恢复肺肾调节水液代谢功能。和胃泄浊即对药入胃经,苏叶升清,萆薢泄浊,一理一泄,复中焦气机升降,是“泄浊毒即所以保肾元,和胃气即所以护肾元”的具体体现。现代药理研究则从实验及临床科研等角度论证苏叶、萆薢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原发病、保护肾功能、调节免疫等。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灵活使用苏叶、萆薢对药,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9.
“阳明为阖”意为阳明之气为三阳之里,主气内行下达;阳明主土,受纳腐熟水谷化为精微,传化糟粕。若阳明热结于内,乘虚入里损耗津液,燥热伤及肠腑,发为便秘;若阳明气结于内,腑气不通,失其肃降,阳明邪热糟粕互结,发为便秘;可见“阳明为阖”失调为糖尿病性便秘的核心病机之一。本文从宣通阳明法调节阳明“阖”功能进行阐述,应用提壶揭盖宣阳明、软坚泄热通阳明、滋肾养阴济阳明、清热润燥滋阳明、疏肝调气畅阳明五法论治糖尿病性便秘“肺气不通、阳明腑实、肾阴不足、心火亢盛、肝郁气滞”五大病证,以期为临床论治糖尿病性便秘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0.
通过研究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的学术著作,总结发现其别具特色地从黄疸的分布、深浅来辨其病位。将黄疸病因归于五脏六腑,但认为病变关键在“湿”。治疗上遵五脏生克之理:润肝泄心,辨治心疸,补土利金,辨治肺疸;补命门之火,解脾土之寒而治脾肾二疸;循通补旺胆,通利消疸之治则治疗胆疸、肝疸。处方用药上利湿青睐茯苓、茵陈,健脾独钟白术,消酒疸专用柞木。陈士铎辨治黄疸受仲景、“温补学派”诸家影响颇深,但其特色地从五行理论、脏腑功能的角度治疗黄疸的思路别有新意,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