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604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35篇
综合类   1819篇
预防医学   31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37篇
  13篇
中国医学   150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袁力 《现代养生》2014,(24):133-134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9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0例。观察1组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进行靶控静脉麻醉,观察2组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靶控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三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以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观察1组和2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平均动脉压(MAP)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2组术后疼痛评分以及拔管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显著优于静吸复合麻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间收治的100例全静脉麻醉手术患者为回顾性分析依据,根据麻醉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照组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全静脉麻醉的效果明显,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恢复快,副作用小,观察组麻醉药物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停药后恢复时间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全静脉麻醉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本文探讨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的影响,寻找更加有效的麻醉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接诊的84例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合适剂量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两种联合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还给予合适剂量的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静脉麻醉用药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使用麻醉药物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前后、手术开始、气腹后半小时及手术结束等五项平均动脉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可以明显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药物用量,增强麻醉的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与分析小剂量氯胺酮全身静脉麻醉对子宫肌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40例。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利多卡因麻醉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切皮操作前30 min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全身静脉麻醉方法。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麻醉后1 h(2.88±1.03)、2 h(2.98±1.21)、4 h(3.25±1.31)、8 h(3.36±1.21)、12 h(3.56±1.31)疼痛情况均不同程度较对照组患者麻醉后1 h(4.25±1.23)、2 h(4.45±1.55)、4 h(5.23±1.55)、8 h(5.45±1.68)、12 h(4.15±1.31)疼痛情况有所改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后24 h、48 h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相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数据均不同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全身麻醉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镇痛具有明显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后VAS疼痛程度,明显改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的分泌情况,大大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增加患者预后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催醒采用氟马西尼的临床效果。方法先对两组患者实施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常规组:不对患者实施催醒措施。研究组:对患者实施催醒措施。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不存在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时间短于常规组,两组进行比较,差距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比常规组要短,两组进行比较,差距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催醒中应用氟马西尼,不仅催醒效果理想,还可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围手术期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次切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肿瘤转移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腔镜子宫次切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各4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出院前2 h(T4)时点的细胞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指标、生长相关抑癌基因-1(GRO-1)、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的变化差异。结果:A组与B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饱和度(Sp O2)在T0、T1、T2、T3、T4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各时点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3+、CD8+在T0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时点两组的CD4+、CD3+、CD8+较T0时点均显著地降低(P<0.05),A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在T3、T4时点基本恢复至T0时点水平。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指标Ig G、Ig A、Ig M在T0、T1、T2、T3、T4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L-6、TNF-α在T0、T4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时点较T0时点均显著升高,A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GRO-1、IP-10指标在T0、T1、T2、T3、T4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T1、T2时点与T0时点比较显著降低,A组降低较B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均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尤其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较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稍弱;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的肿瘤转移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7.
何勇 《药物与人》2014,(8):53-53
目的对比研究老年患者手术中采用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选择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芬太尼实施静脉麻醉,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实施静脉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插管与切皮后心率、血压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插管与切皮后心率、血压出现明显升高;观察组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与出麻醉室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短,两组麻醉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静脉麻醉应用瑞芬太尼代谢效果良好,患者恢复快、损伤轻、伤害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8.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手术中患者麻醉意识指数(Ai)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12月择期全麻患者120例,年龄18~65岁, 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为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追加肌松药,根据Ai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丙泊酚、瑞芬太尼输入量将Ai维持在40~60。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前1 min(T_1),气管插管时(T_2),切皮时(T_3),手术结束时(T_4),拔管前(T_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Ai,采用Pearson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T_1比较, MAP和Ai在T_0、 T_2、 T_3、 T_4、 T_5升高, HR在T_0、 T_2增快(P0.05);与T_3比较, MAP和Ai在T_0、 T_4、 T_5升高, HR在T_0、 T_2增快(P0.05); Ai和HR相关系数为0.333,呈正相关; Ai和MAP的相关系数为0.710,呈正相关(P0.05)。结论 Ai与血流动力学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且MAP变化更好地反应麻醉深度变化。  相似文献   
159.
1临床资料 患者女,14岁,因特发性脊柱侧弯拟在复合静脉麻醉,下行脊柱侧弯三维矫形术。专科检查:脊柱胸段右凸,腰段左凸,Cobb角约50度。辅助检查:各项临床指标正常。  相似文献   
160.
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较为确切的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高危患者,但其围术期和麻醉处理也对麻醉医师提出了新的挑战[1]。我院2003年11月~2005年10月在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