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597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32篇
综合类   1813篇
预防医学   31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29篇
  13篇
中国医学   150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分析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复合骶麻在小儿隐匿阴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3~11月期间收治的50例隐匿阴茎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为单纯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组,观察组为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复合骶管麻醉组,对比两种麻醉方法的应用效果,观察指标包括丙泊酚、芬太尼、咪达唑仑总用量,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复苏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麻药总用量与术后清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术中、复苏期不良反应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复合骶麻在小儿隐匿阴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具有用药少、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等优势,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行。  相似文献   
142.
143.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TIVA)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 100例全麻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主观评价指标确定拔管组及客观评价指标确定拔管组(肌松监测和脑电双频指数)。比较两组患者苏醒过程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4个成串刺激(TOF),观察呛咳、呼吸抑制(SpO2<90%)发生率。结果主观评价指标组在苏醒时出现HR增快、MAP升高,出现中、重度呛咳12例,拔管后SpO2<90%达10例(呼吸抑制,需辅助通气),术后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38%(TOF<0.9);客观评价组MAP、HR指标稳定,无不良拔管反应,无呼吸抑制,PORC发生率为0。结论 TIVA下联合应用脑电和肌松监测技术指导气管拔管可明显提高老年全麻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4.
观察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对后腹腔器官行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及麻醉并发症的影响。选择择期后腹腔腔镜手术患者64例,采用ASA(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标准为Ⅰ-Ⅱ级随机分组。观察组术前给予0.5μg/kgDEX静脉泵注,持续10min,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随后行常规诱导插管。术中,A组继续给予0.4ug·kg^-1·h^-1DEX泵注,至手术结束。术后,均送入恢复室观察,观察指标为患者睁眼时间、拔管及离室时间,患者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有无恶心、呕吐及寒战等并发症发生。DEX诱导及维持用药不会延长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恢复期的恶心、呕吐及寒战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45.
目的:评价术中地佐辛在小儿阑尾切除术麻醉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小儿阑尾切除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ZX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30例。两组术中输注瑞芬太尼0.2~0.3μg(kg·min)和丙泊酚4~8 mg/(kg·1)维持麻醉。手术开始切皮时,DZX组与NS组分别持续输注0.1 mg/kg地佐辛和生理盐水。记录自主呼吸恢复、呼唤睁眼、拔管时间;苏醒后5 min、30 min、12 h、24 h、48 h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T2)、术中(T3)、拔管时(T4)、拔管后10 min(T5)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中知晓、苏醒时躁动、静脉滴注曲马多、术后呕心/呕吐、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结果:DZX组与NS组自主呼吸恢复、呼唤睁眼及拔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DZX组苏醒后5 min、30 min和4 h VAS评分低于NS组(P<0.05);在T4、T5时点比较,DZX组MAP和HR低于NS组(P<0.05);DZX组苏醒时躁动、疼痛(VAS评分≥3)、术后使用曲马多发生率低于NS组(P<0.05)。结论:术中输注地佐辛改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小儿阑尾切除术患儿术后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EMLA)应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将60例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Ⅰ组)和复方利多卡因组(Ⅱ组);手术前7 min,于宫颈口和内腔各涂抹2.5 g超声导膏和EMLA;术者消毒时续贯推注芬太尼1.0μg/kg和丙泊酚1.5~2.5 mg/kg至睫毛反射消失,泵注丙泊酚4~6 mg/(kg·h)维持麻醉。观察T0、T1、T2及T3时MAP、HR、SpO2、BIS和丙泊酚总用量、术后VAS评分、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术中体动。结果  ①血流动力学:T2及T3时,Ⅰ组较Ⅱ组高(P <0.05);麻醉开始后,Ⅰ组内T1最低(P <0.05)。②BIS: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两组BIS都降低,但Ⅱ组中,T3较T2及T1高(P <0.05)。③其他:两组丙泊酚总用量、VAS、苏醒时间以及术中体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宫腔镜手术静脉麻醉中,局部应用EMLA能增强麻醉效果,有利于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及苏醒。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术后心脏功能带来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动脉疾病患者中选出8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配为小组1和小组2,其中对小组1患者使用吸入麻醉的方式,对小组2患者使用静脉麻醉的方式,对两组患者手术后3天内和15天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人数进行对比.结果:在手术后3天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人数小组1明显低于小组2,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15天内出现不良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基本相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麻醉方式在手术后3天内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其具备的心肌保护功能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术后心脏功能带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8.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的阿片类药,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消退时间短、镇痛强等特点。本院自2005年6月以来,在不使用气管插管、不使用微量注泵以及不使用表面麻醉的前提下,将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并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9.
盐酸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u-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且与用药总量和输注速度无关的特点。因此,在手术中可以快速、有效调节镇痛麻醉深度。本研究旨在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0.
本文采用三维经颅多普勒仪(3D-TCD)对15例腹腔手术患者的术前用药、麻醉诱导用药、静脉复合麻醉用药以及气管插管和拔管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