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好古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阴证略例》和《此事难知》的研究 ,阐发王好古的阴证学说和运用五输穴的学术精华 ,认为王好古重视脾肾 ,在选用输穴上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参连正心片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毒伤气阴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参连正心片30 d后,比较治疗前后太息、食欲不振、头痛头晕、五心烦热等症状,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心肌酶谱GOT、CK、CK-MB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上述症状和检查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连正心片治疗儿童心肌炎毒伤气阴证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3.
从阴证疮疡论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来,笔者从阴证疮疡论治,自拟痛泻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论王好古对阴证学说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著名医学家王好古 ,字进之 ,号海藏先生 ,赵州 (今河北省赵县 )人。师承于张元素和李东垣。王好古的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伤寒论》等经典 ,受到历代医家如王叔和、朱奉仪、许叔微等影响 ,特别是其师张元素的脏腑议病和李杲的脾胃论 ,对他的影响最大。所有这些都奠定了其阴证学说的基础。王好古著有《阴证略例》、《此事难知》、《汤液本草》等 ,其中《阴证略例》一书对阴证论述最为详细 ,突破了《伤寒论》对阴证的论述 ,由此创立了阴证学说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1 阴证学说源于脏腑辨证之说王氏在张元素脏腑辨证的启发下 ,独重…  相似文献   
45.
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元代医学家。师承于张元素和李杲。所著《阴证略例》一书,对阴证论述甚详,运用温补方药治疗阴证,独具匠心,经验丰富。现将笔者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案1.杨某某,男,63岁,农民。1985年2月9日初诊。素体虚弱,经常患感冒。今又头痛身痛,畏寒流涕,倦怠欲寐,腹满恶心,纳差不渴,大便调,小便清已半月余。经中西药治疗,病情有增无减。证见:精神欠振,面色(?)白,形寒肢冷,舌淡多津苔白,脉沉细无  相似文献   
46.
47.
贾顺明 《光明中医》2013,28(5):1051+1059
通过引经据典,根据《内经》《伤寒杂病论》中论治阴证的条文,结合临床实践,提出对于阴证的认识,指出在临床上,阴证类别繁多,治疗方法相应也较多,务必辨证施治,决不可一见阴证,动辄附子、干姜、肉桂大剂予之,导致阳气未见通达,而真阴已伤。进而提出辨证选取古代关于治疗阴证的方药,对当今某些疑难杂症进行认识、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8.
“万病起于一元伤损”,郑钦安推重阳气,临证时首先考虑阳气损伤情况,对阳虚阴盛证候的辨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全面的认识,按其程度由轻到重分出纯阴之象、阴盛格阳(含虚阳上浮和虚阳外越)、虚阳欲脱3种证候,郑钦安对其分别作了非常详细的论述,笔者将其归纳为郑钦安所论“阴证三候”或称“阴证三层次”。尤其是由阳虚衍化而出现的种种变化之证,如阴气上僭、阴盛格阳(含真气上浮和阳虚外越)、  相似文献   
49.
喉痹为咽喉疼痛或梗阻不利或声音嘶哑之证,虚实寒热外感内伤皆可使咽喉机窍不利,阻痹为肿为痛为嘶哑。临床上属火者居多,寒者百中难得一二,故世人多用清凉解毒或养阴利咽之品治之,对于阴证喉痹,临床每易疏忽,若辨证不准治疗不当不仅无效甚则会带来不良后果。今结合临床,谈谈笔者对阴证喉痹的认识与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50.
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元·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其少时与李杲同学医于张元素。后复从学于李杲。其学术思想“受到张元素脏腑虚实的影响,独重视脏腑虚损的一面;受到李杲脾胃气虚的影响,却重视三阴阳虚的一面”。同时他还认为“伤寒,人之大疾也,其侯最急,而阴证毒为尤惨。阳则易辨而易治;阴则难辨而难治”。因而著成《阴证略例》一书专论阴证,于医林别树一帜。笔者粗读之后,认为该书对阴证的认识有以下几个主要特色: 究病因重视“气弱”与“浊邪”王氏认为阴证的形成,无论缘于外感,抑或起于内伤,关键在于人体“气弱”,故曰:“膏梁少有,贫素之人多有之。”“气弱”主要责诸脾胃。如麻信之序《阴证略例》在追述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