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观察不同造模方法致糖尿病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形态及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皮肤缺损组(QS组:剪皮),糖尿病组(DM组:STZ+剪皮),糖尿病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组(DMJJ组:STZ+剪皮+金葡菌),糖尿病加激素组(DMJS组:STZ+剪皮+激素注射),糖尿病加激素加异物组(DMYW组:STZ+剪皮+激素注射+异物埋置)。糖尿病模型稳定后每周测量血糖1次,每日称量体重、观察疮面情况、测量创面面积。12 d后处死,石蜡包埋肉芽组织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结果 DMJJ组前5d愈合速度快于其余组(P<0.01);DMYW组的愈合时间延长,DMYW组愈合率显著偏低,与其余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12 d其余组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DMYW组愈合率显著低于其余组(P<0.01)。结论 注射激素大鼠表现出中医“阴证”证型特点,糖尿病加激素注射加异物埋置复合因素造模法能使大鼠创面表现出与临床相似的“阴证”证型特点。  相似文献   
12.
13.
银屑病为皮肤科常见慢性炎症性疾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极易进展为难治性银屑病。刘红霞教授基于王好古“阴证学说”的思想,并结合新疆的地域特点,指出新疆地区难治性银屑病患者“本虚”的体质特点,燥、湿、瘀邪气蕴积成毒,本虚伏毒是发病的核心病机,病位在肝脾肾。刘红霞教授将难治性银屑病分为脾虚湿蕴证、脾肾两虚证、上热下寒证,提出健脾解毒、脾肾双补、引火归原、养血润肤的治疗原则,以健脾解毒汤为基础方,并根据病证特点加减用药,强调配合走罐、火疗、中药药浴法等中医外治疗法,内外同治,协同增效,为临床辨治难治性银屑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郭建文  黄燕 《新中医》2010,(8):12-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非溶栓指征急性缺血中风阴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华佗再造丸、灯盏细辛注射液与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与中药安慰剂治疗。观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修正的RANKIN标准(mRS)等级评分、中医症征积分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基本恢复正常率、中医症征积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发病后90天随访,2组BI、mRS基本恢复正常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尚未得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优于一般西医治疗方案的结论。应进一步扩大样本,加强各环节质控,减少失访和脱落病例,增加各种类型患者的纳入,以期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中风的优势和作用环节。  相似文献   
15.
金丽 《光明中医》2012,27(3):423-425
阴证,较之阳证“难辨而又难治”.元代王好古《阴证略例》为阴证研究之集大成之作.王好古学宗张元素、李东垣脏腑辨证及脾胃内伤学说,亦推崇仲景学说,其学术融通外感与内伤,又有方剂补充,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从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方药与服法等方面对《阴证略例》进行学术思想评析,亦有著作版本流传考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巨刺法取穴家庭艾灸治疗慢性皮肤溃疡(阴证)的疗效。方法将21例慢性皮肤溃疡(阴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与对照组11例,2组均给予慢性皮肤溃疡规范化护理,观察组取健侧与病灶对应处的最痛点(阿是穴)进行隔附子灸,每日1次,每次20 min,6周为1个疗程。观察试验前后创面面积、色泽、渗出、新生肉芽、新生上皮以及创面感觉,评价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创面疗效愈显率为50.00%,对照组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巨刺法取穴进行家庭艾灸,能有效促进慢性皮肤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17.
正阴疽病名最早载于南北朝伤科医书《刘涓子鬼遗方》:"阴疽发髀,若阴股始发,腰强,内不能自止,数饮不能多,五日坚痛不治,三岁死",意指发于大腿部的皮肤疮疡性疾病,属于中医外科疽病范畴。随着中医外科的发展,阴疽的概念被分为2类,一类是以虚寒证为主的外科阴性疮疡疾病的总称,如阴性的流注、脱疽、贴骨疽、痰  相似文献   
18.
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元代·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王氏先与李杲同师于张元素,而王氏年辈较晚,元素逝世后,又习业于李杲。因此,王氏的学术思想,渊于《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又受历代诸医家,尤其是张元素的脏腑议病和李杲的脾胃学说的深刻影响。他敷陈李杲的医学理论,如“用药法象”和“伤寒辨证”都有独特见解。王氏所著《汤液本草》,总结了李杲的用药法则;所著《此事难知》、《医垒元戎》,阐述了李杲的伤寒辨证及其治伤寒的大法。其理论和用药都超出和发展了仲景论治的范围。又著有《阴证略例》等书,其中《阴证略例》是其代表作。兹将其对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148例慢性疮疡进行辨证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根据慢性疮疡局部创口色泽、深浅、疼痛、脓液、气味,结合中医的整体观念,分为阴证与阳证两大类,选用枯矾液、疮灵液、九一丹、五五丹、生肌散、生肌玉红膏、黄连油膏等中药制剂进行辨证换药治疗,并设“康复新”滴剂按外科换药常规治疗为对照组。结果:辨证换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其中阴证痊愈率为72.4%,阳证痊愈率为82.0%;“康复新”滴剂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其中阴证痊愈率为22.0%,阳证痊愈率为40.0%,P<0.01,2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辨证换药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疮疡治疗中辨证论治方法优于单纯的辨病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1病例资料患者某,男,69岁,因右足跟部溃疡,伴右小腿及右足肿胀2个月,于2013年11月6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足跟部出现直径约2cm大小,无疼痛、瘙痒等自觉症状,创面处流少量脓液,相继就诊于当地诊所和医院,予抗感染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皮损处常规换药,未见明显好转并出现右足及右小腿肿胀。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到我院就诊,门诊以"右足跟部溃疡"收入我科。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入院查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