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文章分析了"脾应长夏"理论的内涵,认为"脾应长夏"的本质是脾胃功能协同合作的自稳时间调控系统,平时呈现"脾虚胃强"的生理状态,在长夏季湿邪盛的气候状态下多发表实里虚的相关性疾病,同时指出从"脾应长夏"理论探讨湿疹的季节性发病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现代医学对湿疹多样化研究的趋势下,提出中医"天人相应"思想对湿疹发病机理的重要性与指导性及与"脾应长夏-褪黑素-辅助T细胞1/辅助T细胞2-湿疹"免疫内分泌调节机制的相关性。褪黑素作为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中介,将中医宏观季节气候变化与西医微观免疫紊乱所致湿疹样病变相联系,从而引发对湿疹发病和季节节律性的思考,指出正确理解"脾应长夏"的本质内涵对认识湿疹的发病规律、症状缓解的病理机制及开展有效的治疗与预防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张道宗,安徽省合肥市人,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和安徽省中医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和针灸临床、教学、科研40载,主张"治病必须先辨证",擅长针药并用治疗疑难杂症,提出"四时皆有土"之说。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运动系统  相似文献   
63.
《家庭医学》2011,(1):64-64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日: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  相似文献   
64.
长夏是指农历夏秋季之间的一段日子,这一时节的特征为天气闷热,阴雨天多,空气潮湿,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甚至发霉、长毛。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让人烦躁、四肢无力、不想吃饭等。若穿着返潮的衣物,或过度吹风扇、空调,容易感冒,四肢沉重或关节发胀、疼痛。湿为长夏的主气,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人们所说的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  相似文献   
65.
王淼 《科学养生》2014,(7):13-13
<正>饮食时,我们尝的五味与自己的五脏有关,"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碱味入肾",意思是酸味的食物对肝有益,苦味的食物对心有益,甘味的食物对脾有益,辛味的食物对肺有益,碱味的食物对肾有益。当我们将这食物中的五味吃进肚子时,食物各自的特性自然发挥作用,可以达到安养五脏,补益气血,强健体魄的功效。  相似文献   
66.
"长夏"是万物化生的季节。一年中,大部分植物都遵循着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中医认为遵循这样的自然规律是保证健康长寿的根本。今年的长夏是阳历7月19日~8月16日,在这段酷暑难熬的时期,如何养育,宝宝才能健康快乐少生病呢?又到万物化生关键期农历六月,即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就是长夏。这段时间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充沛,春茬谷子、黍子等喜温农作物生长迅速,纷纷抽穗结谷。这种湿热高温天气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粮食增收,民间谚语说"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伏天热得狠,丰收才有准。"因此,长夏是很多植物长出种子的关键时期,所以长夏主"化生"。  相似文献   
67.
多学科协作是实现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有效形式。它打破了专业与学科的束缚,实现了患者的一体化治疗理念。这种模式在国外肿瘤学界已被广泛接受,也已成为医院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8.
王雷 《健康管理》2012,(8):96-97
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立秋时节的养生,以平稳收养为原则。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内经》脾藏象理论的构建思维及方法,以进一步提高中医对世界、生命、疾病及其防治的认知能力。方法运用时空一体整体观念,分别探讨不同时间层面和同一时间层面下,脾藏象在空间上各自相应的变化及特点。结果不同时间层面下,脾主长夏和脾不独主于时而主四时之末十八日;同一时间层面下,脾-肉-唇-口-涎-思-长夏(或四时)是一个有机整体。结论时空一体整体观是构建《内经》脾藏象理论的重要思维特色之一;掌握和揭示《内经》所论生命之道,对于进一步整体、动态、辨证地把握好中医对世界、生命、疾病及其防治的认知,具有高屋建瓴的提升和一叶知秋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清代御医黄元御创立"一气周流"学说,开中医圆运动理论之先河。"脾不主时"和"脾主长夏"在《内经》中已有论及,历代医家也多有自己的看法,但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多避而不谈。今从黄元御的"一气周流"学说释之,则可知"脾不主时"和"脾主长夏"并未矛盾,实则相辅相成,故亦可说"脾主五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