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19篇 |
免费 | 1112篇 |
国内免费 | 68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9篇 |
儿科学 | 200篇 |
妇产科学 | 108篇 |
基础医学 | 978篇 |
口腔科学 | 225篇 |
临床医学 | 1699篇 |
内科学 | 920篇 |
皮肤病学 | 258篇 |
神经病学 | 376篇 |
特种医学 | 36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663篇 |
综合类 | 3528篇 |
预防医学 | 783篇 |
眼科学 | 115篇 |
药学 | 1280篇 |
29篇 | |
中国医学 | 1022篇 |
肿瘤学 | 99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416篇 |
2023年 | 786篇 |
2022年 | 730篇 |
2021年 | 805篇 |
2020年 | 570篇 |
2019年 | 447篇 |
2018年 | 229篇 |
2017年 | 294篇 |
2016年 | 338篇 |
2015年 | 381篇 |
2014年 | 539篇 |
2013年 | 491篇 |
2012年 | 690篇 |
2011年 | 744篇 |
2010年 | 564篇 |
2009年 | 592篇 |
2008年 | 660篇 |
2007年 | 538篇 |
2006年 | 575篇 |
2005年 | 554篇 |
2004年 | 432篇 |
2003年 | 330篇 |
2002年 | 299篇 |
2001年 | 283篇 |
2000年 | 186篇 |
1999年 | 158篇 |
1998年 | 161篇 |
1997年 | 145篇 |
1996年 | 152篇 |
1995年 | 106篇 |
1994年 | 102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62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65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探讨测定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临床意义及理论根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36例哮喘轻中度发作患者血清 ECP及肺功能最高峰值流速( PEF)和第 1秒用力呼气容量( FEVI),并予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丙酸倍氯米松)治疗 3个月后以及停用丙酸倍氯米松 4周后各复查血清 ECP、肺功能.对照组 30例为非哮喘病人,仅测定血清 ECP.结果哮喘病人血清 ECP明显高于非哮喘者,有明显差异( P<0.01).停用吸入激素 4周后,哮喘患者血清 ECP复又升高,肺功能下降( P<0.01).结论血清 ECP是哮喘病一很好的疾病标记物,检测血清 ECP在哮喘病的诊断、疗效评价以及预后估计中有确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已证实骨髓基质细胞可分化为中胚层组织细胞,实验予进一步探讨体外分离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以及是否能继续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为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移植治疗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实验于2007-02/09在泸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进行.①动物:选择5只普通级SD大鼠,由泸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胃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大鼠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取双侧胫骨和股骨,磷酸盐缓冲液冲洗骨髓腔.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胰蛋白酶与EDTA联合消化,传至第4代,用含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μ g/L表皮生长因子、N2辅助因子的DMEM/F12培养液向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③实验评估:观察原代、传代培养及诱导分化后的骨髓基质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采用SABC法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榆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的表达.结果:①骨髓基质细胞形态观察:原代细胞接种l d后开始贴壁增殖,3 d后多数贴壁,贴壁细胞呈梭形或扁平形;10 d后90%细胞融合,以长梭形为主,突起粗大,形成网状、片状;传代后细胞贴壁速度加快,增殖能力更强,7 d左右达到融合.②诱导分化后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第4代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7 d,成球的细胞脱离瓶底,悬浮在细胞液中.将细胞离心弃上清,换成血清分化液后,细胞球逐渐贴壁,球周围很快发出突起,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样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样细胞.③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的表达:骨髓源性细胞球表达巢蛋白,呈棕黄色,为神经干细胞:从细胞球分化的细胞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及半乳糖脑苷脂均呈阳性.结论:骨髓基质细胞能在体外诱导分化出神经干细胞,且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可进一步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34.
1 病历简介女 ,4 2岁。主因腹痛、呕吐 3个月 ,加重伴腹胀 1个月。于3个月前因饮食不当出现上腹部灼痛、反复恶心、呕吐胃内容物 ,每日 4~ 5次 ,量不多 ,服用吗丁林无效 ,渐出现阵发性腹绞痛 ,呕吐加重 ,每日 10余次 ,停止排便、排气 ,到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发现腹水 ,X线检查发现腹部液平 ,以肠梗阻行剖腹探查发现有中量腹水及阑尾红肿 ,未见占位性病变 ,行阑尾切除后关腹。术后仍有呕吐 ,行禁食 ,胃肠减压、补液 ,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既往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 ,已治愈。查体 :T37.6℃ ,P10 2次 / min,R2 4次 / m in,BP112 .5 / 6 7.5 m…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内皮素-
3和星形胶质细胞在糖尿病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 66只成年雄性昆明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5组单纯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组 (n=6),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 diatetes
mellitus/ischemia-reperfusion,DM/IR)组( n=24),脑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IR)组( n=24),假手术组( n=6),正常对照组( n=6).分别取小鼠额顶叶皮质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内皮素-
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 结果对照组小鼠额叶、顶叶皮质Ⅲ-Ⅵ层可见少量内皮素-
3、 GFAP阳性细胞散在分布 ;糖尿病组内皮素- 3阳性神经元( 3 d时 IR,
DM/IR组 75± 6, 96± 70)及 GFAP阳性细胞数( 3 d时 IR, DM/IR组 687± 17, 702±
35)均比对照组(内皮素- 3 28± 9; GFAP 183± 11)明显增多 (P< 0.01). 结论糖尿病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重要因素之一;内皮素-
3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可能是糖尿病小鼠神经细胞损伤加重恶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外周伤害性刺激对大鼠脊髓及脑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大鼠分为实验组(n=18)、假手术组(n=6)、正常对照组(n=6),其中实验组又分1 h组(n=6)、3 h组(n=6)及6 h组(n=6)。实验组大鼠建立右侧前肢及后肢多发性、闭合性骨折模型,用组织钳轻夹取假手术组大鼠左侧前肢及右侧后肢,正常对照组大鼠则不予任何刺激处理。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并获取实验组大鼠脑和脊髓标本,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大鼠处死时间同1 h组。采用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颈膨大、腰骶膨大后角及各相关脑区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脊髓颈膨大后角及腰骶膨大后角伤侧GFAP阳性细胞数量均高于健侧(均P<0.05)。1 h组大鼠端脑3个区域(扣带回皮质、第一躯体感觉区、斜角带)、海马各亚区(CA1、CA2、CA3)、齿状回、脊髓颈膨大后角及腰骶膨大后角伤侧的GFAP阳性细胞数量均高于其他组(均P<0.05),3 h组大鼠以上部位的GFAP阳性细胞数量均高于6 h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6 h组、假手...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DPN分为T2DM组和DPN组,每组50例,并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GFAP水平及神经传导速度,并分析DPN患者GFAP水平与空腹血糖、HbA1c及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的空腹血糖、HbA1c水平均低于T2DM组和DPN组,对照组、T2DM组、DPN组GFAP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DPN组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MCV)、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PMCV)、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CV)和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PSCV)均慢于对照组,MMCV、PMCV均慢于T2DM组(均P<0.05)。DPN组患者血清GFAP水平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与MMCV、PMCV、MSCV和PSCV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T2DM合并DPN患者GFAP水平升高,其可反映T2DM患者神经系统损伤情况,有助于DPN的诊断。 相似文献
39.
本文基于生物配位化合物和仿生金属蛋白的概念,将组氨酸修饰的光敏剂功能化序列与锌离子配位,形成仿生金属纳米粒(nanoparticles, NPs)。NPs在高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和低pH值的肿瘤微环境条件下可被降解释放,进而实现肿瘤光动力学治疗。通过检测NPs的粒径、电势、紫外吸收和荧光吸收对其进行结构性质表征,应用单线态氧绿色荧光探针(single oxygen sensor green, SOSG)试剂盒检测NPs体外单线态氧的产生,以小鼠乳腺癌细胞4T1为研究对象,考察NPs的亚细胞器分布和细胞毒性等。研究结果表明, NPs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结构均一,粒径约为165 nm,具有肿瘤微环境响应性,能有效抑制4T1细胞活性,诱导细胞凋亡。本研究表明,基于组氨酸和锌离子配位的仿生纳米药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小鼠乳腺癌细胞毒性,该组装配位策略可为开发新型智能纳米药物带来新思考。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生物样品中酸性鞘磷脂酶(ASM)活性的方法.方法 收集成年昆明种小鼠血、尿、肝组织匀浆等生物样品,以BODIPY C12-Spm为荧光底物孵育2 h,采用ACQUITY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3 mmol/L乙酸钠溶液=95:5,流速0.8 mL/min,进样量10 μL,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505 nm,发射波长540 nm.结果 荧光产物B12-Cer在反向色谱解析中,4 min即可有效分离,在40~5 000 n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8,方法检出限为5.86 nmol/L;小鼠血、尿、肝细胞匀浆中ASM活性分别为(927.40±189.62)、(122.88±49.84)、(422.51±65.81)nmol/(μL·h).结论 基于荧光底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简便、稳定、灵敏度高,可用于微量生物样品中ASM活性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