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163篇 |
免费 | 2142篇 |
国内免费 | 159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8篇 |
儿科学 | 427篇 |
妇产科学 | 183篇 |
基础医学 | 1819篇 |
口腔科学 | 200篇 |
临床医学 | 4642篇 |
内科学 | 3906篇 |
皮肤病学 | 514篇 |
神经病学 | 642篇 |
特种医学 | 69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9篇 |
外科学 | 1527篇 |
综合类 | 11779篇 |
预防医学 | 3449篇 |
眼科学 | 197篇 |
药学 | 9499篇 |
109篇 | |
中国医学 | 4151篇 |
肿瘤学 | 10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6篇 |
2023年 | 970篇 |
2022年 | 1219篇 |
2021年 | 1792篇 |
2020年 | 1232篇 |
2019年 | 1161篇 |
2018年 | 618篇 |
2017年 | 1102篇 |
2016年 | 1176篇 |
2015年 | 1297篇 |
2014年 | 2051篇 |
2013年 | 1910篇 |
2012年 | 2549篇 |
2011年 | 2783篇 |
2010年 | 2425篇 |
2009年 | 2252篇 |
2008年 | 2363篇 |
2007年 | 2029篇 |
2006年 | 1880篇 |
2005年 | 1755篇 |
2004年 | 1504篇 |
2003年 | 1440篇 |
2002年 | 1236篇 |
2001年 | 1241篇 |
2000年 | 959篇 |
1999年 | 814篇 |
1998年 | 766篇 |
1997年 | 719篇 |
1996年 | 650篇 |
1995年 | 571篇 |
1994年 | 488篇 |
1993年 | 308篇 |
1992年 | 317篇 |
1991年 | 292篇 |
1990年 | 263篇 |
1989年 | 219篇 |
1988年 | 62篇 |
1987年 | 52篇 |
1986年 | 63篇 |
1985年 | 38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了解无变应性结核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40例无变应性结核病患者行规律标准抗结核+免疫调节剂治疗前后进行T细胞亚群数值测定。结果:40例无变应性结核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抗结核+免疫调节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数值有明显升高(P〈0.01),PPD试验转阳。结论:变应性结核病抗结核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较多。 相似文献
72.
73.
石斛对实验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改善情况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石斛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防治机理,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氨水、乙醇和去氧胆酸钠灌胃法,制成大鼠CAG模型.造模后治疗组以石斛煎剂治疗5周,观察CD3+、CD4+和CD8+阳性细胞数的变化情况,计算CD4+/CD8+比例,并与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和模型组建模后(治疗前)其CD3+、CD4+阳性率和CD4+/CD8+比例较对照组低(P<0.01)、CD8+阳性率较对照组高(P<0.01),治疗组经石斛治疗5周后,其CD3+、CD4+、CD8+阳性率和CD4+/CD8+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石斛可以改善实验CAG大鼠的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提示其对CAG大鼠的免疫功能有提高作用,从而对CAG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4.
75.
76.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7,24(3):155-157
犬小孢子菌微量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敏试验的方法学研究;申克孢子丝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型研究;甲真菌病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及意义探讨;多重PCR诊断甲真菌病的实验研究;甲真菌病临床评分指数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计标尺的研制; 相似文献
77.
78.
79.
曲美他嗪解决CAD合并ED患者应用西地那非的两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大一部分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同时患有冠状动脉心脏病(CAD)。在这些患者中,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脏病是服用西地那非的禁忌症。为了评价代谢性抗缺血药物棗曲美他嗪在长期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的CAD患者中,对控制性生活过程中心肌缺血是否有效,Rosano GM等对38位确诊为CAD的患者年龄(57±6)岁进行了研究。这些患者分别口服硝酸酯(20mg3次/d)或口服曲美他嗪(20mg3次/d)1周后,进行24h门诊心 相似文献
80.
舒芬太尼、芬太尼单独或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甲状腺术后的临床镇痛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单独或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甲状腺术后的镇痛效果,探讨氟比洛芬酯与阿片类药联合取得平衡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ASA I级~Ⅱ级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组(FK)、舒芬太尼组(S)、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组(SK),每组15例。分别记录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入PACU 10分钟时的静态及动态VAS评分、需要额外镇痛例数、每例患者滞留PACU的时间、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S组及SK组停药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长于F组及FK组(P<0.05),S组及SK组在PACU滞留时间明显短于F组及FK组(P<0.05),但S组与SK组、F组与FK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及SK组入PACU后10分钟时静态及动态VAS评分、入病房后2小时静态VAS评分均明显低于F组及FK组(P<0.05),且两组在PACU期间需要额外镇痛例数及哌替啶使用剂量均明显低于F组及FK组(P<0.05)。四组患者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与氟比洛芬酯联合可获得平衡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