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902篇
  免费   10570篇
  国内免费   11033篇
耳鼻咽喉   1380篇
儿科学   2339篇
妇产科学   1829篇
基础医学   11361篇
口腔科学   3608篇
临床医学   24994篇
内科学   19837篇
皮肤病学   2296篇
神经病学   3610篇
特种医学   41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5篇
外科学   9824篇
综合类   47217篇
预防医学   11443篇
眼科学   1892篇
药学   24597篇
  367篇
中国医学   15614篇
肿瘤学   7054篇
  2024年   1984篇
  2023年   5802篇
  2022年   6620篇
  2021年   7234篇
  2020年   5757篇
  2019年   5339篇
  2018年   2811篇
  2017年   4398篇
  2016年   4766篇
  2015年   5409篇
  2014年   7586篇
  2013年   7459篇
  2012年   10236篇
  2011年   11327篇
  2010年   10365篇
  2009年   10549篇
  2008年   11387篇
  2007年   10103篇
  2006年   10002篇
  2005年   9694篇
  2004年   7454篇
  2003年   6318篇
  2002年   5107篇
  2001年   4774篇
  2000年   3337篇
  1999年   2882篇
  1998年   2370篇
  1997年   2280篇
  1996年   2033篇
  1995年   1814篇
  1994年   1607篇
  1993年   878篇
  1992年   985篇
  1991年   860篇
  1990年   728篇
  1989年   581篇
  1988年   257篇
  1987年   196篇
  1986年   115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991.
牙菌斑是黏附在牙表面的一种生物膜,由细菌和基质构成,是以整体方式生存的微生物生态群体,牙菌斑中的细菌凭借生物膜这种独特结构紧密黏附在一起,能抵抗宿主防御功能和外界有害因子的灭杀作用。其形成过程为:牙齿清洁后数分钟内表面形成一种获得性膜,是由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到牙面所致,该薄膜质地均匀透明,不具备结构特征,2小时可厚达100μm,24—48小时增厚至400μm。形成3小时左右,即可有细菌移居于其上,开始是单个细菌出现在获得性膜上,之后以平均3—4小时更新一代的速度繁殖,24小时便可形成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牙菌斑。牙菌斑形成的速度和成分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口腔卫生情况、唾液质量、牙表面光洁度、局部pH值、氧和二氧化碳张力、饮食成分、细菌之间的依赖协同或竞争拮抗等。  相似文献   
992.
袁顺辉 《云南医药》2007,28(6):593-596
TAT是HIV-1病毒所编码的一种反式激活蛋白,具有独特的跨膜转运方式。1988年,Green和Frankel首次报道了蛋白转导现象,他们分别独立证实从HIV21病毒分离出的TAT蛋白能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㈣。TAT分子中有一个富含碱性氨基酸、具有较多正电荷的多肽片段(TAT48—60),与TAT的跨膜转导有关,被称为蛋白转导结构域(PTD)。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993.
以草酸铂为主治疗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酸铂为新的铂类衍生物,化学名称为草酸(1R,2R-环已二胺)络铂(Ⅱ),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与复制。我科于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采用以草酸铂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52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4.
简介:主讲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参考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应用进展。主要内容包括: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分类和发展,目前临床常用的喹诺酮抗菌药的临床药效学,左氧氟沙星临床应用,左氧氟沙星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此外,还论述了老年人使用喹诺酮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5.
蛋白泛素途径及其非降解功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泛素化是单个或多个泛素在泛素激活酶、泛素结合酶及泛素蛋白连接酶的作用下共价修饰底物蛋白质的过程。在蛋白质降解的过程中,泛素化标记被蛋白水解酶体特异性识别,发挥着枢纽的作用。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泛素化不仅仅是蛋白质降解的标志,它有更为广泛的用途,参与了大量的生命活动。这些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对泛素化蛋白水解系统的认识,也使得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降解异常导致的顽疾进行治疗不再是梦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修饰的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s)的成骨能力及基因转染对ADSCs成骨分化的生物学调控。方法 流式细胞技术鉴定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的细胞为间充质来源的干细胞。将ADSCs转染hBMP+2基因,免疫沉淀+Western blotting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MP-2表达,确定hBMP-2表达量及表达稳定性,碱性磷酸酶(ALP)染色、ALP定量测定、钙结节染色及RT—PCR分析hBMP-2基因转染对ADSCs向成骨细胞转化的调控,并将转基因细胞注入裸鼠股部肌内,通过X线及组织学检查观察体内成骨情况。结果 流式细胞术证实从脂肪中提取的细胞为间充质来源的干细胞。转基因后免疫沉淀+Western blotting法和ELISA法显示转染hBMP-2的ADSCs具有较高且稳定的hBMP-2的表达,转染21d后表达量无明显降低。ALP染色、ALP定量测定、钙结节染色及RT—PCR发现转基因AD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发生分化。裸鼠肌内注射转基因细胞后2周即显示有异位骨形成,4周明显增多,对照组无骨组织形成。结论 转染hBMP-2基因的ADSCs在持续稳定高表达目的蛋白的同时,自身向成骨细胞发生分化,并在裸鼠体内形成异位骨。因此,ADSCs有望作为新的基因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97.
毋容置疑,保健食品现已成为国际市场上一高速矧畏的产业,现以全球最大的医药/保健品市场——廷国为例。传统的美国保健品市场系由三大块所构成。即:1.维生素类。2.植物提取物类(品种多达数百砷,其中包括银杏、人参、松果菊、里升麻、卡瓦根、锯叶棕、大蒜油、金丝桃、红车轴草等等。此外还有一步数几种来自动物的提取物,如鱼油、鲨鱼软骨制剂、,乙丁质水解物等等)。3.功能食品类。  相似文献   
998.
乳腺癌组织中STAT3激活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刚  姚榛祥 《医学争鸣》2005,26(7):619-621
目的:分析STAT3在乳腺癌及癌旁乳腺组织中的激活水平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探讨STAT3在乳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乳腺癌手术标本36例,免疫组化SP法检测STAT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凝胶迁移电泳率实验测定STAT3在乳腺癌及癌旁乳腺组织中的激活水平.结果:在临床ⅡA,ⅡB和ⅢA期乳腺癌组织中STAT3激活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癌旁乳腺组织(P均<0.01),ⅡA,ⅡB和ⅢA期乳腺癌组织中STAT3激活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STAT3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核.结论:STAT3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抑制STAT3的激活可能成为治疗乳腺癌的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9.
阿片类药物最初源于鸦片类植物,如今,大多数阿片类药物是合成品,但结构仍类似于原有的生物碱类(Karch,2003年),其被作为鸦片剂和麻醉剂,用来减轻剧痛,他们同时还具有镇静作用和催眠作用,可以作为术前药物和麻醉时的止痛剂。但多次使用后,人的生理和心理上就会产生依赖性。对此,1971年通过的《药物滥用法案》中已谈到如何有效控制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此将从药动学和药效学两个方面对阿片类药物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 on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METHODS: Adult male SD rats were subjected to transient (2 h)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and scored 48 h later for such neurological functions as spontaneous movement, paresis, forelimb motor function, climbing ability, pain sensation, and position sense. Twenty rats with the total score less than 12 were divided equally into two groups to receive dail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20 microg/kg of G-CSF for 19 days or the same dose of saline injection (control group). The ra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so give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Brdu10 mg/kg for 19 days.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rats in both groups were examined on a weekly basis after MCAO and on day 21, the rats were killed to prepare frozen sections of the brain tissues for doubl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ith Brdu 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ntibody to identify the neural cells newly evolved from the stem cells. RESULTS: The rats in G-CSF group showed better neurological function recovery than the control rats 3 weeks after MCAO (P<0.05). Obvious regeneration of the neural cells was observed around the infarction area in the rats receiving G-CSF treatment. CONCLUSION: G-CSF promotes neurological function recovery and neural cell regeneration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in rats and can be effective for intervention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