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54篇 |
免费 | 149篇 |
国内免费 | 68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0篇 |
基础医学 | 32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311篇 |
内科学 | 66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38篇 |
外科学 | 52篇 |
综合类 | 777篇 |
预防医学 | 107篇 |
药学 | 201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1948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53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78篇 |
2020年 | 65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165篇 |
2013年 | 181篇 |
2012年 | 235篇 |
2011年 | 267篇 |
2010年 | 171篇 |
2009年 | 188篇 |
2008年 | 162篇 |
2007年 | 144篇 |
2006年 | 137篇 |
2005年 | 158篇 |
2004年 | 145篇 |
2003年 | 157篇 |
2002年 | 121篇 |
2001年 | 110篇 |
2000年 | 72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8年 | 10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强化埋线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的患者66例采用大肠俞、天枢、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强化埋线的疗法进行治疗,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各随访1次。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1个、3个、6个月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34%、74.24%及71.21%。2、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前后比较:治疗后三个时期各主症均有明显改善(P<0.05)。3、肠镜镜像积分比较:治疗后三个时期肠镜镜像积分比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通过多系统、多层次、多环节来调理免疫功能,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比分析电针水沟、足三里、内关对硝普钠所致低血压大鼠的升压效应,作用靶点及起效环节,从而进一步研究腧穴的特异性。方法:将硝普钠造模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不做治疗,“水沟”“足三里…‘内关”组电针,观察电针对其血压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方法,观察三穴对低血压状态下大鼠循环及心、脑、肾不同组织RAAS系统及其相关物质的影响。结果:电针可使“水沟…‘足三里”组血压显著升高;对循环RAAS的影响,其升压效应与循环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并非直线相关;且二穴对心脏的RAAS系统都有特异性的靶向作用,对脑及肾脏的RAAS系统均无明显的调节作用;内关在本实验中没有显示升压效应,且对循环、心、脑、肾等部位RAAS系统均无明显的调节作用。结论:水沟、足三里对硝普钠造成的急性低血压确有显著的升压效应,而内关穴在本实验中未显示出其升压效应,这可能与三穴所作用的靶器官不同,及作用启动环节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4.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衰竭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性肾衰竭 (CRF)是各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1] ,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以肾功能减退 ,代谢产物潴留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我们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之上 ,加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CRFⅠ~Ⅲ期患者 4 3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诊断标准 (1)Ⅰ期 :肾小球滤过率 (GFR)减少至正常的 35 %~ 5 0 % (临床上常用内生肌酐清除率来代表GFR)。 (2 )Ⅱ期 :GFR降至正常的 2 0 %~ 35 % ,氮质血症期为慢性肾衰竭的早期。 (3)Ⅲ期 :GFR低至正常的 10 %~ 2 0 % ,患… 相似文献
75.
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大鼠小肠促炎症因子、二胺氧化酶活性及组织含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ST36)对脓毒症大鼠促炎症因子所致小肠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 取♂SD大鼠32只, 随机分为CLP+电针(EA)足三里组(CLP+EA组)、CLP+假电针(shame EA)(CLP+SEA)组、迷走神经切断(VA)+CLP(VA+CLP)组和迷切后CLP再电针(VA+CLP+EA组)组, 每组8只. EA组持续针刺双侧足三里30 min, 强度为2 mA, 2-100 Hz.CLP/SEA组采用相同频率和强度刺激非经非穴(足三里外侧旁开0.5 cm)30 min. VA组先手术切断腹腔迷走神经再CLP. 各组大鼠于CLP术后6 h处死取空肠组织, 检测TNF-α和NO含量、髓过氧化物(MPO)和二胺氧化酶活性及肠组织含水率.结果: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后6 h, 与其余3组相比, CLP/EA组小肠组织促炎因子TNF-α、NO、MPO水平和组织含水率均显著降低、DAO活性显著升高(均P<0.05). VA+CLP组和VA+CLP+EA组TNF-α、NO和MPO水平显著高于CLP+SEA组(748.80±112.45 pg/g protein,737.58±100.56 pg/g protein vs 560.23±82.25pg/g protein; 1.32±0.15 μmol/g protein, 1.12±0.24 μmol/g protein vs 0.97±0.12 μmol/gprotein; 0.57±0.06 U/g, 0.61±0.12 U/g vs 0.45±0.07 U/g, 均P<0.05), DAO活性显著低于CLP+SEA组(0.07±0.02 U/L, 0.06±0.04 U/Lvs 0.12±0.04 U/L,均P<0.05); VA+CLP+EA组、VA+CLP组、CLP+SEA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别.结论:电针足三里显著抑制CLP大鼠小肠促炎症因子水平, 减轻肠组织水肿和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6.
77.
杜振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4):79-80
<正>踝关节主动背屈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一种功能障碍,踝关节的主动背屈功能在人的站立与步行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常步态中踝关节有0~20°的背屈变化以完成摆动相的足廓清,如踝关节不能主动背屈,则会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78.
消炎痛为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风湿病疗效显著,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损伤。2002年4月~2004年4月,我院运用足三里温针灸疗法预防消炎痛所致的胃肠道损伤4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9.
利多卡因注射足三里穴治疗呃逆21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自1991年7月~1995年12月间采用穿透力大,作用快且强,持续时间适中,利于传导的局部麻醉药物,1%利多卡因在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侧2.5ml,出针后在穴位上揉部5分钟,共治疗呃逆患者215例,结果全部治愈,其中1次治愈196例,2次治愈15例,3次治愈4例。 相似文献
80.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观察正常及疾病状态下,艾灸足三里对胃组织代谢产物的影响,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阳明经穴位与胃之间相对特异性联系的基础。方法:将56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正常+艾灸组、模型组、模型+艾灸组,每组14只。通过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联合乙醇灌胃、饥饱失常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不予以治疗,正常组+艾灸组和模型组+艾灸组予以艾灸足三里中脘穴治疗,每次15min,每日1次,共2周。HE染色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变化,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技术检测胃组织代谢物并用Chenomx NMR Suite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模型组大鼠胃组织病理改变符合CAG病理诊断标准,模型+艾灸组大鼠胃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中的乳酸、谷胱甘肽、N-乙酰天门冬氨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肌糖升高(P0.05),亮氨酸、甜菜碱、磷酸胆碱、尿嘧啶降低(P0.05);艾灸足三里后浓度发生逆转的代谢物有谷胱甘肽、N-乙酰天门冬氨酸、磷酸胆碱、尿嘧啶(和模型组比较,P0.05)。与正常组比较,正常+艾灸组胃组织中的肌醇升高(P0.05),而3-羟基丁酸、丝氨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降低(P0.05)。结论:从代谢组学角度证明了胃经穴位与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对特异性联系,谷胱甘肽、N-乙酰天门冬氨酸、磷酸胆碱、尿嘧啶等差异性代谢物可能是介导艾灸胃经穴位产生效应的代谢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