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10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57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外伤后眼底出血多由眼部钝挫伤导致视网膜血管破裂,引发出血,造成视力损伤,严重的可引发失明。中医学治疗眼底出血具有一定效果,并不断形成了特有的理论体系。基于络病学说理论探讨外伤性眼底出血,本文通过研究络脉生理、病理与目系的关系,发现其发病与太阳病、血痹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由此确立调和营卫法为其基本治法。治疗上,初期采用辛药解表兼以祛瘀通络,中期通过补气和营兼以祛瘀,后期补血活血兼以防瘀再生。基于络病学说探讨外伤后眼底出血,是中医眼科疾病治疗的有益尝试,以期通过对经方的应用,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62.
目的 针对口腔取模过程中失败率较高的步骤5调印模材作为分析和研究对象,探究其对印模取 模成功率的影响度。方法 以目前常用的医学材料“藻酸盐印模材料”为基础,通过正交试验法,对影响 调印模材料的因子,如水粉调和比例、调和温度、调和湿度、调和时间、搅拌速度等因子进行贡献度 量化,将关键的影响因子进行指标量化。取模印模手术中的步骤5、6、7为口腔取模成型率的关键核心 技术步骤。结果 通过量化关键因子的参数,即水粉调和比例(0.4)、调和速度(135 r/min)、调和时 间(75 s),可以将取模一次成功率由16.7%提升至60%,进而较大程度减轻患者的不适,减少医学材料 浪费和医疗经费。结论 通过正交实验法对口腔取模成型率的关键步骤5调印模材的关键因子进行量化研 究,并且通过再验证实验进行实验结果论证,证实其可减轻患者的不适,减少医学材料的浪费和医疗经 费,提升口腔取模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963.
“菀陈则除之”理论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是针灸治疗法则之一。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病因病机历来多被认为与“虚、瘀”有关,多因患者久病正虚或年老体虚,余邪未清,耗伤气血,不荣则痛,加之余邪阻遏经络,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治疗上以祛瘀止痛、扶正通络为主。本文依据“菀陈则除之”理论,结合PHN的病因病机,提出具有“祛瘀生新、调和气血”之功的刺络拔罐法治疗PHN,并通过具体案例来阐释“菀陈则除之”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4.
卢祎  黄桂秀  刘鉴湖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18):3166-3167+3171
目的:探讨木油调和双料喉风散联合局部氧疗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10月在本院确诊的56例尿布皮炎新生儿,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外涂莫匹罗星软膏,观察组接受木油调和双料喉风散喷疗以及局部氧疗,均持续治疗5d。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皮损面积评分、治疗后皮炎分度情况以及红斑消退时间、糜烂消退时间和痊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d、3d和5d后,观察组患儿皮损面积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尿布皮炎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红斑消退时间、糜烂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木油调和双料喉风散联合局部氧疗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皮肤损伤情况,减轻皮炎症状,并能显著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965.
所谓“阴阳调和,百病不扰”,一部《易经》说到底讲的就是阴阳变化,阴阳顺逆,讲究“一阴一阳谓之道”。中国的养生术离不开中医,而中医独有的古老医学又以《黄帝内经》为基础理论指导,《黄帝内经》中的“取法天地,效法阴阳,辨证论治”更是源于《易经》的阴阳五行学说。因此,用《易经》的智慧指导养生,是一种大道至简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96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小儿推拿治疗抽动障碍(TD)患儿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招募15例TD患儿作为观察组,1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调和脾胃针刺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先于中脘、天枢、关元、合谷、足三里等穴针刺,再予摩腹等推拿手法,均每日1次,每周6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健康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后,比较观察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中医证候评分。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健康对照组及治疗前后观察组肠道菌群。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组YGTSS、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观察组治疗前较健康对照组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减少,Chao1、Sobs、Ace、Shannon指数降低(P<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OTU数量增加,Chao1、Sobs、Ace、Shannon指数升高(P<0.01,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P<0.001),拟杆菌门、拟杆菌属、多枝...  相似文献   
967.
目的:通过网状Meta 分析(NMA) 比较不同具有调和肝脾作用的中医经典方剂治疗腹泻型肠易 激综合征(IBS-D) 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 及PubMed 等7 个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起至 2022 年12 月有关调和肝脾类中医经典方剂治疗IBS-D 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R 语言软件中的GeMTC 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2 项RCT,所有研究均以常规西药为对照措施,涉及8 种中医经典方剂干预 措施,NMA 结果显示,合方治疗优于单方治疗,各干预措施成为最佳的概率排序如下:痛泻要方合柴胡疏肝 散(84.5%) >柴胡疏肝散(75.8%) >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64.1%) >痛泻要方合四逆散(63.7%) >痛 泻要方合常规西药(56.1%) >四逆散(45.4%) >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45.0%) >痛泻要方(15.5%) >常 规西药(0)。在不良反应方面中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痛泻要方合柴胡疏肝散可能为最佳治疗IBS-D 的调和肝脾方剂。该研究尚存一定局限性,期待更多高质量的RCT 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968.
产后汗证是女性产后的常见疾病,病情重者日夜多汗,动辄尤甚,病程迁延,加重女性身心负担,影响其生活质量。产后气血亏虚,营卫不和而致卫表不固,腠理开泄,营阴外泄是产后汗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本文以血汗同源理论为基础,根据产后汗证患者气血亏虚、营卫不和的病理特点,认为产后汗证的治疗当以扶正为主,探讨养血益气法、调和营卫法和固表止汗法在产后汗证辨证论治中的应用,并根据产后汗证特点提出相应调护要点,为产后汗证的治疗与调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69.
锺雪菱  李雯  唐韵成  王秋月  金珠 《中国针灸》2023,(12):1422-1424
<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迅速传播,部分患者在感染后会出现身体、关节或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相关疼痛症状[1-3]。目前,潜在诱发疼痛的机制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前的疼痛经历、生理或心理的创伤等,而用于干预疼痛的类固醇药物有可能会影响疫苗的疗效或掩盖患者其他的相关症状[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第二版)》[5]提出了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及恢复期皆可根据情况进行针灸干预。  相似文献   
970.
介绍王樟连教授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王樟连教授认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 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胃失和降。故临证采用调和肝脾、清降逆气的基本原则进行辨证施治,拟定“治酸四 穴”,即鸠尾、中脘、膻中、内关为主穴进行针刺治疗,随症加用曲池、液门、足三里、丰隆、阳陵泉、太 冲、内庭等穴,可获即刻效应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